《激扬文学时代》
第41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东诧异看着程砚秋,没想到她会主动叫自己,他也同样站定,等着程砚秋后续的话。
  “我听说你们周末有个诗会?”
  于东点了点头:“是啊,程老师有兴趣么?”
  “什么时间,在哪儿?”
  于东发现程砚秋有个毛病,说话的时候不喜欢看人,这会儿她就盯着政务楼旁边的假山在看,好像是在跟假山说话一样。

  那假山自然不能说话,只能由于东来回答她:“周日下午,一教301。”
  “嗯,我知道了。”
  撂下这么一句,程砚秋就走了。
  等她走远之后,于东看了看旁边的假山,笑着对它说:“听到了么,她说她知道了。”

  他还在假山旁等了几秒,好像要等着假山回应他一样,随后他忽然笑了起来,觉着自己也真是够没劲的。
  中午的时候,于东去找刘昌敏一起到食堂吃饭,“走,吃饭去。”
  他又在办公室里找了一圈,奇怪道:“何老师呢,这会儿他一般都在吧。”
  刘昌敏笑呵呵地说道:“他呀,今天追爱去了。”
  “追爱?”于东有些摸不着头脑,“何老师不是已经结婚了么?”
  “哈哈,今天追的是梦中所爱,他追九儿去了。”
  九儿?于东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谁是九儿。刘昌敏应该说的是巩莉,而何煜正是巩莉的影迷。
  之所以说她是九儿,是因为她之前在《红高粱》里面饰演就是九儿,这个角色也让当时还在读大二的巩莉正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
  现在的影迷们更喜欢用角色称呼演员,很多人都喜欢叫巩莉为九儿。
  《红高粱》是华夏第一部获得金熊奖这种a类大奖的电影,而在它未被完成之前,没有人想到它会去到这样的成功。

  这是张一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巩莉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还算是新人,所以最后的结果才这样让人意外。
  “何老师一般怎么追……爱?”于东好奇问道。
  虽然于东一早知道何煜是巩莉的影迷,却从未见过他怎么追星。
  刘昌敏摇了摇头,“我也不太清楚,大概就是过去看看真人吧,还能怎么追。要不等他回来,你去问问他。”

  “算了,我对这个也不感兴趣,咱们吃饭去吧。”
  两人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何煜人已经在办公室。他看起来心情不佳,坐在工位上唉声叹气的。
  于东看何煜这样子,就知道他这次的追星之旅恐怕不太顺利。
  “怎么了何老师,去看九儿还不开心了?”刘昌敏笑着逗他。

  何煜扭过头看见是于东他们两个,又叹了口气:“追什么啊,就远远地看了一眼,是不是她都没看清楚。酒店只准记者进,我们只能在外面待着。”
  “看见不就行了,你还想干什么?”
  “唉,我说老刘你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我想干什么,我什么也没想干啊。”何煜翻了个白眼,“我不是说了么,都不知道是不是她,我这叫看见了么?”
  “行行行,这次没见到,下次找机会再见就是。”
  “下次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何煜嘟囔道。

  于东跟刘昌敏相视一笑,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去,让何煜自个儿在那黯然神伤。
  过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办公室慢慢热闹起来。
  胡长青攥着份报纸走了进来,他在办公室里巡视了一圈,把目光锁定在于东的身上,笑着清了清嗓子。
  “咳咳,大家先放下手上的工作,我跟大家说个事情。”
  胡长青这一清嗓子,办公室里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过去,看到大家都看着自己,他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抖了抖手上的报纸,扬声道:“今天的《扬子晚报》出来了啊,这期报纸跟往期不同,因为里面有我们学校于东老师的专题采访。恭喜于老师登上《扬子晚报》,大家鼓掌。”
  情愿的、不情愿的,经胡长青这么一说,只能跟着一起鼓掌。

  随后胡长青抬手挥了挥,像是指挥乐队的指挥家一样把众人的掌声收了起来。
  “于老师能有这次的专题采访,既是他个人的才华得以展现,也是我们金艺这个大集体的优良风格得以展现。大家要多向于东同志学习学习,争取都能为咱们这个大集体做份贡献。这份《扬子晚报》就留在你们办公室,你们相互传阅。”
  说完,胡长青把报纸放下,又去了下一个办公室。
  胡长青一走,何煜就凑了过来,“好样的啊,终于上了。”
  刘昌敏则已经去拿胡长青留下来的报纸,在上面找到于东的专题采访,笑着说道:“虽然不在主版,但是版面也不算小了,这次《扬子晚报》倒是没有小气。”
  其他人也都凑了过去,争着看上面的采访内容。
  何煜伸头看了眼版面大小后,点头道:“确实不小,这次于老师给咱们金艺长了脸。不过老胡说那话我不爱听,什么叫‘大家要多向于东同志学习学习’,说得轻巧,怎么学?难道让我回炉重造再去考次大学,重新选专业?让咱们写小说,咱们也没这能力啊,你们说是不是。”
  其他人都在看报纸,没人撘他的腔。
  谁都知道老胡最爱听墙根,说不定现在人就在外面,要是这会儿说他坏话给听见,一双小鞋那是穿定了。
  刘昌敏瞪了何煜一眼,“我说你中午那会蔫成那样,现在一下子回光返照了?”

  “老刘,你咒我啊。”
  “该。”
  于东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看到报纸的,别人都说版面大,他还以为有多大,拿到手才知道也就巴掌大小。
  内容跟之前邵天军采访他的差不多,删减了一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倒是于东最后说的关于金艺的梦被写了上去,刚才其他老师看的时候也有提到。
  其实有些老师看到于东梦到金艺的说法,多少会觉得于东有点假,他们根本也不信这种说法,只认为他在故弄玄虚,搞噱头。

  报纸自然是由于东留下,他准备把专访的这个小版面剪下来。
  他倒不是自己留着,而是准备寄给父母看看。哪个父母都想看到自己孩子的成功,如果让父母看到自己出现在报纸上,他们肯定会为自己高兴。
  上次《补天》登上《钟山》后,他也写信告诉了他们,只不过还没收到他们的来信,也不知道他们看了没有。
  于东的母亲小学尚未毕业,识字不多,不过他父亲念过高中,可以为母亲读报。
  捏着手中的报纸,于东想起他当年在《收获》发表文章的事,那次他没把事情跟父母说,后来被他们知道,逮着他数落了一顿。
  然后他们又去买了份往期的杂志,专门把于东写的那两页剪下来。
  那两页纸现在还铺在父母房间的桌子上,上面盖了一面玻璃,书页被保存得很好,每每有人进到他们房间,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桌上的那两页纸。
  他们也会跟人炫耀,说是自己儿子写的文章。

  于东想象着,假如他们这次要想把《补天》也铺到玻璃底下,恐怕他们屋里那张小桌子就该不够用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