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学时代》
第40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并不怪张一谋,而是因为小说和电影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假如张一谋真的完全按照小说来拍,恐怕也拍不出来那种若有若无的细微感觉,就算他能拍出来,观众们也很难看得出来。

  电影需要用更加具有冲突性、更能用肉眼看得到的东西来展现剧情,这样才能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而小说不同,小说里随便一个简单的场景描写,一个若隐若现的意象,就能把读者带到无垠的想象空间当中。
  别说是电影和小说之间有差别,就连小说跟戏剧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戏剧在冲突上有着更高、更直接的需求。
  契诃夫说过:如果第一幕里面出现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中枪一定要响。
  所有在戏剧中的细节都要发挥作用。

  这倒也不是说小说里面的细节可以没用,只不过在小说中有些细节是不用直接把作用展现出来给读者们看的。
  如果按照契诃夫这个戏剧理论,恐怕先锋派作家首当其冲要挨批,很多读者读完先锋派作家的小说,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席间于东也从张一谋的话语中得知他们这次来金陵的目的,这次他们过来并非特意拜访苏桐,而是他们明天正好在金陵有个活动,所以顺便过来看看。
  因为明天白天还要出席活动,所以今晚他们都没有喝酒,而是用茶水代替。
  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张一谋和巩莉起身告辞。
  “于老师,下次有时间,我再过来领教你的牌技。”
  临走的时候,张一谋握着于东的手,还在说打牌的事情,却一点都没想起提于东的作品,看得出来他真的没把这事放在心中。
  于东也没有在意,今天能见到张一谋本身也是个意外,这还是托苏桐的福,所以他也没想过要跟张一谋他们再有更多的交际。
  他对影视圈的人兴趣不大,也就是张一谋和巩莉名气够大,要真是换作其他什么明星,他还未必认识。

  等到张一谋他们走后,苏桐笑着问他:“感觉怎么样?”
  于东耸了耸肩膀,“感觉今天被你忽悠来了,不过近距离接触,也算是颠覆了我对他们两个的印象。”
  “嗯。”苏桐点了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烟来,抽出一根自己点上,刚才他可是憋了好久。
  深深吸了一口,苏桐继续说道:“你也不要小瞧电影,以后影视剧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而且也会跟文学越来越息息相关。”
  于东笑了笑,他怎么会小瞧电影呢?
  但是苏桐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影视剧的发展确实会越来越蓬勃,但是它们跟文学的距离却会越来越远,至少跟纯文学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坐会儿吧。”

  老板和老板娘都在后厨收拾,堂屋就于东他们两个人,苏桐拉过椅子先坐下:“车还要等会儿才能到。”
  于东正想问这事。
  大华饭店这地有些偏,附近很难叫到车。刚才张艺谋他们走的时候还问苏桐要不要送,不过被苏桐拒绝了。
  苏桐这会儿说是有车,应该是他提前打了招呼,叫人来接他们,所以于东也就没有再问。
  大概九点半的时候,一辆拉达停在了大华饭店的门口,车窗里面伸出来个圆乎乎、光秃秃的大脑袋。
  一道高亢的声音传来,“苏老师,走喽。”
  “咱们的车来了。”苏桐戳了戳于东的胳膊,随后又往后厨喊了一句:“老李,走了啊。”
  “慢走啊,苏老师,于老师。”

  走出门外,一阵凉风卷着地上的杂草朝他们袭来。
  白天艳阳高照,气温还算温和,所以两人都只穿了件薄衬衫,却没想到晚上忽然变凉这么多。
  两人同时忍不住收了收衣领,缩着膀子朝车里走去。
  等到上了车,风被挡在车外,终于暖和起来,苏桐笑着冲前面的司机说道:“大脑袋,先去报社,然后去我家。”
  大脑袋笑道:“苏老师这对待工作真是没话讲,这么晚了还去报社。”
  “不是,我先送于东过去,哦,忘了给你介绍,这是我师弟,金艺的老师。”

  大脑袋扭过头,脸上的笑容像是被丨炸丨弹炸开的似的。他光秃秃的脑袋,在外面透进来的灯光下显得油光锃亮,眉毛弯弯的像两条粗胖的卧蚕,眼睛大而圆,眼泡又有些外鼓。
  这是一张看起来很有热情的脸。
  “于老师,我姓刘,因为脑袋大,人家都叫我大脑袋,你也这么叫我就行。”说着他又摸摸索索找出一包烟抽出两根分给苏桐和于东:“苏老师,于老师,抽烟。”
  “不用了,刘师傅,我不抽烟。”于东摆摆手说道。
  苏桐也把烟挡了回去:“你自己都不抽烟,散什么烟啊,快开车吧。”
  大脑袋把烟又放回烟盒,嘿嘿笑道:“好,咱们现在就出发。”
  一路上,于东和苏桐都没有说话,只听大脑袋一个人在说。出租车司机都善,而大脑袋又是出租车司机中顶热情的那种。
  加上他跟苏桐也熟,车子一开起来他的嘴就没有歇过。也是从他口中,于东大概知道了苏桐跟他的关系。

  之前苏桐有段时间经常打车,有好几次都碰到了大脑袋,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大脑袋又住报社不远,家里还装了电话,苏桐就跟他要了号码,后来再遇到类似今晚的情况,苏桐就会提前给大脑袋打个电话,约个时间让他来接。
  不得不说,大脑袋也算是个富人了,开得起出租,装得起电话。
  金陵这边电话普及率并不太高,跟燕京远远不能比,家里面有电话的绝对是少数。于东没记错的话,现在安装一部电话,得交两千多块钱。

  而现在金陵普通人家的月收入也才小几百块,一部电话用一年时间也未必攒得下来,更别说电话装了还得用,电话费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等到把于东送到《钟山》之后,大脑袋从上衣口袋摸出一张纸片递给于东,笑哈哈地说道:“于老师,要是有需要,提前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了,就算我不在家,我爱人也在家。”
  于东点了点头,接过大脑袋的名片:“有需要我一定找你。”
  “好嘞,我们先走了。”
  苏桐也嘱咐了一句:“路上小心点。”
  “没事,就这点距离。”
  等到车子开远了之后,于东认真地看了看大脑袋的名片。
  说是名片,其实就是一张手工裁剪的纸片,背面还能看到线格子,应该用的是格子信纸。
  大概是为了省纸,名片不大,只有普通火柴盒大小。
  上面写着:刘全友(大脑袋)

  下面一排数字,应该是他家电话。
  不得不说,这刘大脑袋还挺有做生意的头脑,至少知道给自己做宣传,虽然手段粗糙了点,但是效果不错。
  这样一看,他家装了部电话还是很有用处的,可以为他揽不少生意。
  把名片收好,于东找到自己的自行车,然后顶着夜晚的凉风,回到了学校。
  第二天一早,于东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遇到了程砚秋。
  迎面而过的时候,程砚秋忽然停了下来,“于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