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35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原来如此。
  他当初还以为老爷子怎么可以那么迅速联系上中大的梁钊涛教授呢。
  原来还有关老这尊大佛。
  所以他也不谦虚了,“复试的结果已经出来的,我应该会被录取的,现在就差走流程,等北大的通知书了。”
  关老发出爽朗的笑容,”你这个小鬼头,还假装谦虚,没有必要,你父亲想要我的画,我没给他,原因很简单,他是我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也不愿意他太拘泥于我创作风格。“
  说到这里,关老忍不住说,”我当年有幸被高剑父先生收为弟子,可以进入春睡画院学画,我一生感激,只是,后来有人评说我的创作风格已经背离岭南画派的风格,背离高先生的创作理念,我实不认的,我在了,岭南画派风格就是我的风格,我的风格就是岭南画派的风格。“
  最后这话说的真霸气。

  老人家的境界,就是高。
  所以等苏亦离开画院家属院的时候,苏亦都忍不住感慨。
  然而,更加让他想不到的是,关怡送他们出来的时候,还说,”我都没想到我爸会那么疼你,他的敦煌画作,别说苏哲师兄,就连我也都不让碰,却不曾想,他愿意送给你一幅,你小子有福气了。“
  这个时候,苏亦也只能够露出憨笑了。
  不然,还能够干啥。
  直到离开省画院家属院,苏亦依旧没有拿到关老的敦煌临摹画作,不过,他也不着急。

  因为关老的画作是放在美院画室,而非画院家属院。
  来日方长,以后,随时可以拜访。
  实际上,他这一次过来拜访关老,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完全就是一个小辈去拜访长辈,获得画作也是意外之喜。
  第二天,等不到关老过来美院画室,苏亦就赶去省博物馆。
  78年的时候,省博位于珠江新城的新馆还没有建成。
  此时,省博还是57年开始筹建的旧馆,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除广州鲁迅纪念馆外,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和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等。
  筹建之初,省博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直到就是九十年代之后,旧馆的陈列大楼才建成。
  不过这是后话。
  跟昨天去省画院一样,苏亦过来省博物馆也是拜访前辈的。
  跟昨天去省画院不一样,这一次,他是独自一个挤公交过来省博的。
  拜访关老是父亲的关系,而这次则是通过苏秉琦先生的关系。

  然而,他刚到省博,还没有进入里面,就被门卫大爷拦住了。
  好在苏亦有介绍信,当他拿出北大考古专业开具的介绍信的时候,门卫大爷看的一愣一愣的。
  最后,还是不信。
  “你这个小娃娃,逗我呢,就你这个年纪就读北大,怎么可能。”

  “大爷,就算你不相信我,也要相信介绍信啊,介绍信做不得假吧,再说,我是过来拜访杨式挺先生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给杨先生打电话确认一下。”苏亦无奈。
  他还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门卫拦住的一天。
  就算自己去北大,也没碰到这样的情况。
  好在听到他提起杨式挺的名字,门卫大爷才说,“你真的认识杨主任?”
  苏亦摇头,“我不认识杨主任,但是我的老师认识杨主任,杨主任是北大毕业的没有错吧,是北大的苏秉琦先生介绍我过来找杨主任的,如果大爷你还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找杨主任核实一下。“
  门卫大爷不核实,“我相信你,你来自北大,又知道杨主任是北大毕业的,那就做不得假了,杨主任的办公室在二楼楼梯拐角处,你进入里面就看到了。”

  等苏亦进入馆内,大爷还在摇头,“这年头的娃娃可不得了啊。”
  没有错,苏亦就是过来拜访省博的杨式挺先生的,对方是58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正儿八经北大考古嫡系。
  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省社科院,63年才调入省博物馆。
  苏秉琦先生介绍他过来找杨式挺先生,是有目的的,并不是单纯的拜访,而是想让留在省博跟着杨式挺先生学习。
  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古实习。

  省博旧馆大楼,现在就只有一栋南副楼,不需要刻意寻找,更不会迷路,苏亦直接上了二楼,然后按照门卫大爷的指示,一拐角就看到一个门框上贴着文物研究室的铭牌,难怪门卫大爷会叫杨式挺先生杨主任。
  苏亦敲门,里面就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进来。”
  看到苏亦也是一愣,“小伙子,你找谁啊?”
  苏亦问,“您好,是杨式挺先生吗?我叫苏亦,今年考的北大研究生,是苏秉琦先生介绍我过来找您的,这是我的介绍信。”

  他虽然之前没有见到杨式挺先生,但在苏秉琦先生办公室却看到他跟苏先生的合影,很容易就确定出来对方的身份。
  所以他开门见山,先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在递上自己的介绍信。
  听到他的话,杨式挺先生恍然,接过他的介绍信,却没有看,而是笑起来,“原来你就是苏亦啊,上周我已经收到宿先生的电报,你的事情,苏先生已经跟我说清楚了,只是没有想到你今天才过来。”
  苏亦说,“我前天晚上刚到广州,之前在北大查看查看一下资料,耽搁一周的时间,昨天又跟父亲去拜访一下家里的长辈,所以今天才抽出空过来,希望,没有耽搁时间。”
  杨式挺说,“不耽搁,只是一直等不到你,以为你不过来了呢。”
  苏亦尴尬,虽然苏秉琦先生开具介绍信的时候,也没有说具体的时间,只是让他回到广州,有时间就去找杨式挺先生,所以,他才拖到现在。
  然而,不管什么原因,耽搁了就是耽搁了,不容狡辩。
  看到他的沉默,杨式挺笑,“苏亦同学,不用拘束,既然你考上北大了,我们就是师兄弟了,都是自己人,放松一点,苏先生在电报里面,简单跟我介绍一下你的情况,但电报字数有限,具体的情况还是得咱们慢慢沟通,这一点,没有问题问题吧。”
  这年头,长途电话太贵,所以电报还是比较盛行的,然而,电报也是不便宜,所以需要尽量减少字数,这才介绍信的存在。

  当然,介绍信也只是北大历史系在背书。
  具体的事情,还是由杨式挺来决定。
  然而,他愿意跟苏亦商量。
  就说明他对于北大考古专业的看重,或者说,对苏亦背后的介绍人苏秉琦先生的尊重。

  杨式挺说,“根据苏先生的意思,是让我这边先带你实习,时间差不多两三个月左右,直到你九月份报道为止,在时间上的安排,你没有问题吧。”
  苏亦摇头,“没有,听从杨主任的安排。”
  杨式挺笑,“你叫我杨老师吧,杨主任太生分,估计叫杨师兄,你也不习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