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27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根据许婉韵的讲述,蒋若是曾经参加过北大的考古训练班。
  五十年代,新中国大规模基建,时不时就有古墓被发掘出来。
  然后,各地就开始跟考古所要人。
  考古所哪里有那么多认。
  为抢救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工程中所发现的古代文物及培养考古文物工作人员,文化部就跟考古所、还有北大合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
  授课地点就放在北大。
  老师基本上来自于考古所跟北大。
  这个训练班一开就是五届,培养大量考古行业的基层骨干力量。
  所以北大师长带领学生去做考古实习的时候,关系遍布全国各地。
  很多关系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北大不少师长跟蒋若是认识也是因为如此。
  吴荣增老师以前也是北大的学生留校任教之后,当年,好像还当过训练班的辅导员,只不过后来被抽调去边疆支援内大了。
  说到内大成立,还挺有意思的。
  当时,57年内大成立的时候,野心很大,因为它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北大过去的,所以,当时校领导很霸气,基本上是参考北大的办学模式。

  北大咋办,内大就咋办。
  北大有考古专业,内大也上考古专业。
  师资条件咋样先不说。
  也是这样使得内大成为国内比较早成立考古专业的高校之一。
  奈何,因为各种原因,后来坚持不下去了。
  许婉韵口中的吴荣增老师也是这个时候被派到内蒙去支援内大的。
  得知吴老师的故事,苏亦说,“挺遗憾的。”
  其实也不遗憾,因为许婉韵随口又跟他说不少关于蒋若是的五铢钱断代方法的事情。
  他在资料室拿这本书,都没来得及看,就还回去,结果,转身,她就赠送自己一本,也不知道她怎么弄来的。

  不过一想到她父亲曾经是北大教授,苏亦也就释然。
  遗憾的是,他没有什么准备,没啥回礼。
  许婉韵说,“欠着,到时候,从广东回来,给我带特产就可以。”
  这样也行。
  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
  合适当媳妇。
  苏亦问,“婉韵姐,明天几点的火车,我送你。”
  却没想到许婉韵说,“不用送,凌晨的三点多的,明天中午到。”
  离开对方的住宿,返回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间,陈飞并不在。

  陈飞也是多年未回北京,同样需要拜访不少长辈,这两天,对方也是早出晚归。
  苏亦也习惯。
  所以也懒得继续返回文史楼阅览室,直接在住宿翻看《洛阳烧沟汉墓》,这是考古所在59年编撰考古报告。
  是秦汉考古主要的发掘资料之一。

  而主要编撰者就是蒋若是。
  这人还是很厉害的。
  早年齐鲁大学文史系肄业,然后参加了北大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学习。
  跟北大的众多师长关系都不错。
  而且后来还是著名的古钱币专家,他将考古学方法应用于古钱币研究领域,主编《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又出版《秦汉钱币研究》一书,曾多次荣获中国钱币学会最高学术奖“金泉奖”,在学术界很有影响。
  洛阳汉墓研究工作他是总集成,他主持编写的《洛阳烧沟汉墓》,把225座两汉墓葬分为六期,为中原地区的汉墓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年代序列,被中外考古学界称为中国“汉墓编年学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当为汉代考古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全国汉墓研究的标尺和经典。
  前世,苏亦对古钱币没啥研究,古钱币在博物馆也见过一些,但都是走马观花,他也不研究秦汉考古。
  要不是苏秉琦先生的缘故,他这次都不会细看《洛阳烧沟汉墓》,但现在翻看,才发现这份报告,确实很经典。
  苏亦越是翻看这本书,就越觉得蒋若是的牛掰。
  这种牛人。
  日后,应该是要认识的。
  要能拿到签名跟墨宝,最好不过。
  这个时候,苏亦也不得不感慨北大学子的幸福。
  顶着北大的光环,获取无数优质资源,认识无数行业大佬,最终也会变成行业大佬。
  也不知道啥时候,自己会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世没有机会,今生来补吧。
  傍晚时分,苏亦骑着三轮单车,拉着许婉韵从北大招待所往西门公交车赶。
  单车后座上,则坐着许婉韵,此刻的许姐姐,并没有穿着裙子,宽大的墨绿色军装库,让她多了几分飒爽。

  在晚风的吹拂下,稍微凌乱的发丝,却让人显得愈发的柔美。
  这是两种矛盾的气质,却相得益彰,一下子,让她成为燕园傍晚最靓丽的风景线。
  三轮车货架上放着许婉韵的行李还有携带的各种特产。
  等他骑着三轮单车出现在招待所楼下的时候,许婉韵也满脸愕然。
  连连感慨,她这个北大长大的姑娘都没有他会利用资源。
  而边三轮单车,则是苏亦拉着马世昌去食堂大叔借的,吕遵额教授可以借三轮车去裴文中先生家里拉书,苏亦觉得跟食堂大叔接一下买菜用的三轮单车也是可以的。
  也确实没啥问题,一份小特产,换取单车一个小时的使用权,足以。
  主要是许婉韵的行李不少,那么多回礼的特产,燕园又大,本来许婉韵是不打算苏亦相送,但他还是坚持了。
  才认识没多久,又是送特产又是送书,这样的热心大姐姐,苏亦也没法无动于衷心安理得享受对方的好。
  实际上,许婉韵是凌晨的火车,但是这个年代海淀到城里的交通极为不方便,没啥出租车不说,公交车也少,只好提前赶去,为此,必须待在火车站候车室多等几个小时,要是晚点的话,在火车站熬一个通宵也是有可能。

  苏亦本来是打算直接送许婉韵到火车,被对方拒绝了。
  因为她同行的,还有两女一男,都是从上海到北京复试考生,这种情况下,苏亦也没有坚持。
  临别的时候,许婉韵还让他有时间可以去上海找她,还给他留下她家在复旦的住址。
  如果搁后世,这种临别,一个拥抱少不了,奈何,现在是78年,所以,苏亦也只是获得许婉韵一个摸头杀。

  实际上,他们考古专业五人组,许婉韵并不是第一个离京的人,第一个离京的是姚华山,老姚复试结束的第二天就直接离开,因为他们考古所缺人干活。
  然后,第二个离开的就是黄妘萍,今天早上走了。
  许婉韵是第三个。
  现在只剩下他跟马世昌了。
  所以等他告别许婉韵,继续蹬着散乱单车回招待所的时候,马世昌就过来串门了。
  也是跟他道别的。
  马世昌是明早走。
  他要回敦煌,路程比所有人都要远,或者说都要偏远。
  然而,马世昌并不只是过来跟他道别那么简单。
  他也是过来送礼的,而且,巧合的是,也是送书,“听婉韵说,你对敦煌学感兴趣,所以特意给你带来这本书,不过我只有卷一,剩下的,我也没有,所以你如果感兴趣的话,未来就要靠自己收集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