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26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着,他又问,“他都看了哪些英文专著?”

  马世昌说,“主要是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勘察加半岛考古调查报告》个两篇考古调查报告。”
  听到这话,宿白哑然失笑,“这个小子,看来是真的喜欢梁思永先生了,不然,这么偏门的专著,很少人会看。”
  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调查报告偏门吗?
  在全球范围来说,也不算偏门。

  因为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就是国籍上著名的人类学、考古学学者。
  然而,这个名字就很容易让人判断出来他的国籍。
  除了俄国人,极少人名字会带“基”,前世调侃俄国人,都用“大个萝卜吃鸡”来代替。
  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这两篇报告当年出来的时候,确实在国际上造成不小的轰动。
  他也是西伯利亚地区人类学与考古学考察的先驱,被誉为俄国人类学考古学领域“三杰”之一和“西伯利亚人类学研究之父。”

  他是当年参加革命才被流放西伯利亚地区的。
  还参加过著名的jesup北太平洋地区的田野考古考察队。
  然后在1909-1911年,他受邀率领俄国考古调查队,赴阿留申群岛和勘察加半岛展开为其两年半的考古调查。
  尽管乔基尔森享誉欧美,却未得到俄国科学院的接纳和研究资质认可。

  无奈,1922年的时候移民美国,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与华盛顿卡内基研究会合作,出版了阿留申群岛与勘察加地区的两份考古调查报告。
  他的学术报告堪称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至今仍是研究该地区人文历史的基础。
  人类学跟考古学是梁思永当年留学哈佛主修学科。
  梁思永读乔基尔森的调查报告,很正常。
  然而,苏亦昨天读他的报告完全就是心血来潮。
  他昨天陪同马世昌观看了裴文中先生的人类学藏品,感慨于裴老的博学与伟大。
  不禁联想到梁思永先生。
  然后反看到对方的学习笔记,进而查找有没有英文原版,恰好,文史楼的资料室就收藏。
  只是苏亦没有想到他心血来潮的举动却成了马世昌跟导师宿白的谈资。
  马世昌对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生平不甚了解。
  宿白先生却是不陌生,建国初期,全面学苏,作为俄国人类学与考古学“三杰”之一的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他自然不陌生。
  五十年代,苏联著名考古学家谢吉列夫还两度访华,做了23次演讲,听众多达两万多人。
  影响巨大。
  甚至,苏联还专门派人过来北大学习。
  还翻译过夏鼐、尹达两位先生有关中国考古发现的文章,也专门介绍了苏秉琦先生斗鸡台报告。

  这种情况之下,宿白先生对于苏联的同行并不陌生。
  察觉到马世昌疑惑,宿白解释,“这两篇考古调查报告是梁思永先生在哈佛研究院读研的时候研读过的,而且,当年梁思永先生还对两篇调查报告做详细的笔记,这些笔记,当年梁思永先生被聘请到北大授课的时候,就带过来。如果对梁思永先生的学术思想感兴趣的话,这两份学习笔记确实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所以,他坚定不移的选择读我的研究生,挺我意外的。”
  马世昌说,“苏亦应该只是对梁思永学术思想比较好奇,但他应该更喜欢宿先生你的研究方向。”
  宿白笑,“这小子喜欢古建筑,我是知道的,其实当年咱们考古专业的古建筑课程本应该是由梁思成先生授课的,但梁思成先生太忙了,所以才由我代劳,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梁氏一门。”
  马世昌也有些替苏亦捏一把汗,“苏亦是新会人,应该是从小听梁任公故事长大的缘故吧。”
  宿白先生摆了摆手,笑说,“行了,你不用替他开脱了,你先生我也不在意这些,一个人学术启蒙者会伴随着他的一生,他这个年龄有这个份恒心已是难得,不能苛求太多。他已经领先了同龄者太多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好他这份早慧之心,不要让他过多的在其他琐事上分心。”
  他当然欣赏苏亦。
  15岁的少年,毫无压力的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仅仅是这个本领,就可以领先国内众多同行,更不说这小子还有无限可能。

  宿白也不知道经过自己的培养,这块璞玉会被雕琢成如何模样。
  然而,想到,自己能够收到这样的弟子,继承并且发扬自己的学问衣钵,宿白严肃表情都开始变得柔和起来,嘴角都忍不住扬起温和的笑。
  马世昌见状,没由来的一阵羡慕。
  要知道宿先生对学生的要求,素来与严苛而出名,鲜有见到他如此赞誉一个学生。
  他又如何不羡慕呢。
  如果苏亦在这里的话,他估计会忍不住说,宿先生很欣赏你,你造吗?

  朗润园这一幕,苏亦自然是不知道。
  因为他这几天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朗润园。
  在阅览室跟许婉韵显摆了一通关于敦煌的八卦之后,他就随同对方去招待所拿礼物。
  许婉韵说她被回礼不少东西,这个不少,还真不说说而已。
  她的住所内,都堆放满各种礼物。

  主要是一些北京特产。
  “那么多东西,我是拿不回去的,所以都跟你们分一些。”许婉韵说。
  苏亦问,“我们?”
  许婉韵笑,“当然是你们了,不然,你以为姐姐只会心疼你?不给老马他们分一点?”

  苏亦脸红,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打死他都不会认。
  看出他窘态,许婉韵笑,“好了,不逗你了,好东西,姐姐都留给你了。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姐姐不疼你疼谁。”
  说着,就给他的怀里塞了三四大袋特产。
  也免得他特意去购买。
  临别时,许婉韵还赠送他一本《《洛阳烧沟汉墓》,这姐们真是可以。
  “刚好我也有一本,就送给你了,这本书不错,宿先生就曾经称赞蒋若是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还说,发现烧沟汉墓或者说汉墓的体系是蒋若是建立起来的。陶器,墓型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推翻他,顶多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正罢了,但推翻很少,而且他对后来人的影响很大,给汉墓立了一个标准,后来者只要发掘到汉墓对标烧沟汉墓即可,既然你对此感兴趣,那就好好看。”
  说到这里,许婉韵又道,“蒋若是对汉墓有很深的研究,对于古钱币亦是如此,我以前曾听过北大吴荣增老师说过他故事,挺传奇的。”
  苏亦洗耳恭听。

  许婉韵看他上道,就说,“一开始,蒋若是并不研究钱币,但是他也注意过钱币,那个时候,北京的旧书还是很好买的,民国时期研究古钱的书籍,他买了不少,他还买了一本罗振玉《古器物范图录》,他对五铢钱研究很有心得,我就不跟你八卦了,《洛阳烧沟汉墓》这本书里面有不少器物都是关于古钱币的,而且基本上就确认了五铢钱断代的方法,后来,这个断代方法都成学界标准了。咱们北大的吴荣增老师很推崇蒋若是,如果你日后去洛阳的话,会有机会跟蒋若是先生打交道的,如果你喜欢古钱币的话,有得聊,只不过吴荣增老师被调去内大了,不然,我可以介绍你认识吴老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