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23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亦问,“裴老?”
  马世昌说,“就是裴文中先生,当年考古专业成立的时候,裴老就被聘请当兼职教授,教授史前考古。燕大的史前博物馆其实可以说是裴文中先生攒出来的。当年裴老在中法教过书,所以他知道上课光讲不行,要看东西,所以他就通过当时的燕大历史系主任齐思和,成立了一个博物馆,地点就是在镜春园,也就是后来的燕大史前博物馆。”
  说着马世昌望向苏亦,“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带你过去,宿先生也交代,让我带你熟悉咱们专业的情况,我觉得资料室以及藏品室,因该是最合适了解咱们专业的底蕴地方了。”

  考古教研室的藏品,苏亦感兴趣吗?
  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时之间,苏亦跃跃欲试。
  其实,藏品室跟资料室都在二楼,就在隔壁。
  有专门的藏品管理员。
  显然,人家也认识马世昌,做了简单的登记之后,他俩人就可以进入。
  结果,他俩刚进入藏品室,就看到熟人了。
  是吕遵额教授跟黄妘萍。
  “好巧,吕老师跟妘萍姐也都在呢。”苏亦率先打招呼。

  吕遵额也意外他俩的出现,马世昌解释,“我带苏亦熟悉一下环境,方便他日后查资料用,看他对裴老捐献的藏品挺感兴趣的,就带过来这边。”
  吕遵额恍然,“我跟妘萍也是。”
  虽然这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话,但苏亦还是忍不住想歪了。
  毕竟,藏品室并没有对外开放,这个空间确实足够幽闭,做啥都方便。
  没法子,谁让这俩,未来是一对呢。
  估计就因为这种日积月累的相处日久生情吧。
  女学生爱上男导师,这样的戏码,一点都不新鲜。
  然而,此刻的黄妘萍的目光是清澈的,望着吕教授除了尊敬之外,没有太多的杂质。
  对上苏亦古怪的目光,吕遵额也没有多想,以为他想询问关于藏品的事情,却不好意思开口,便说,“这里的藏品,比以前的史前博物馆丰富多了。”
  苏亦跟黄妘萍马世昌三人走走逛逛,然后忍不住问,“以前的史前博物馆藏品不多吗?”
  吕遵额没有拒绝,“不多,以前的史前博物馆就在镜春园的一个小院子里面,陈列品很少,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裴老到西北调查带回来的一些东西,经过整理就放在博物馆,有齐家文化的一些东西,但都不太完整。齐家文化知道吧?”
  这种说完,再提问的方式,让人猝不及防。

  然而,考古专业的学生,谁不知道齐家文化啊。
  跟仰韶文化一样,也是瑞典人安特生在现甘肃GH县齐家坪首次发现发掘而命名。
  不过说到西北考察,最著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西北科考团。
  第二次是44年,夏鼐先生参与的史语所、央博以及老北大联合的考察团。

  第三次,是47年,也就是裴文中先生率领的西北考察团。
  三次西北考察,都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都取得不俗的成果。
  这都是中国考古史著名的科考事件。
  不难。
  吕遵额老师也是一笔带过。
  然而,苏亦不仅知道这些。
  还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小八卦。
  比如说,1927年斯文赫定参与的西北科考团,梁任公就打算让梁思永先生从归国参与,奈何,时间太仓促,梁思永先生并没有赶上。
  第二次,夏鼐先生参与的科考,可是属于抗日时间,后期补给相当困难,可最终还是给夏鼐先生他们客服了。

  而,裴老率领的科考团也不容易。
  所以,他忍不住问,“听说当年裴老还被授予了军衔,吕老师,有这回事吗?”
  前世很多小八卦,没法求证当事人,但求证当事人的学生,也是可以的。
  黄妘萍诧异
  吕遵额哈哈笑,“裴老可是在周口店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裴老的声誉享誉全世界,当年曰本宪兵抓捕裴老的时候,都要迫于社会压力释放裴老。裴老的轶事可多的很,这里就不赘述了。不过,裴老之所以被授军衔,是因为科考需要。”

  说着,望向苏亦,“你以后要是研究旧石器考古的话,以后应该有机会跟裴老打交道的。”
  言下之意,苏亦应该是没机会了。
  苏亦也不遗憾,没有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嘛。
  说到周口店,吕遵额才拐回原来话题,“第二种藏品,就是裴老经手的周口店的一些东西,还有北京人和其他一些人化石的头骨模型,这些可都是稀罕物。”
  “另外就是裴老在法国求学期间,自己搜集和购买的一些石器,这些石器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晚期,包括各个时期的典型石器,异常珍贵。还有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品模型。”
  说到这里,吕老师有些遗憾,“北京人的头骨最终还是丢失了。不过裴老还是珍藏了第一批倒模的北京人头骨模型,模型还是最原始的好,以后做的模型会变形,不那么准确,对研究来说就不是很好。咱们这儿有北京人的头骨模型,北京人的一些躯体模型,还有周口店遗址第15地点的石制品、山顶洞人的头骨模型和装饰品模型。大概1954年以后,这批东西就送给北大了。现在都在咱们文史楼的收藏了,这可都是咱们北大的宝藏。”

  确实是宝藏。
  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也就只有在北大才可以享受到这样的优质资源了。
  其他学校,想都不要想。
  让苏亦再一次感慨北大真好。
  不过这些藏品,后世拆分了。
  有些标本在逸夫贰楼的旧石器教学标本室陈列着。
  不要问吕遵额教授为什么跟裴文中先生那么熟悉,因为俩人都是研究旧石器考古的。

  更加熟悉的还在后面呢。
  “其实除了这些藏品,裴老还给北大捐赠不少的书籍,那些书就是裴老让我去拿的,我去拿的时候,这些书还捆着原封不动,甚至还加盖了曰本宪兵队的章,当年裴老被曰本宪兵队抓的时候,这些书籍也都查封了,我最后拿了两大箱子的书回来。”
  “当时是跟我一个调过来北大工作的中学同学瞪着三轮车去拉的,而且三轮车还是我们借的,拉书的社会还碰到贾兰坡先生了,他当时都愣住了,很舍不得裴老的这些东西。”
  “贾兰坡先生最终让我把一把带着小孔的石斧留给了他,或者说留给科学院,想留个念想。”
  “以上,这基本上就是史前博物馆的前世今生了。”
  看得出来,吕遵额教授跟裴老的关系很好。
  这种亲密的关系,超过了普通的师生情。
  甚至有点类似于学术嫡传。
  这种纯碎的关系,让苏亦羡慕。

  就是不知道他跟宿先生的关系,会不会也是如此。
  一时之间,苏亦走神了。
  等他回过神的时候,吕遵额笑,“你啊,估计兴趣不在这些,天天跟着这些骨头大交道,估计会闷得慌,也难怪会读宿主任的研究生。”
  这话差不多就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面的“少年,我们无缘了。”
  苏亦有些歉意的笑了笑,“刚才有感于裴老的故事,然后佩服妘萍姐的勇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