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10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姚华山,“你可别笑话我了。我这履历,不值一提。”
  黄妘萍搭腔,“姚华山,你可别自谦,在考古,尤其是田野考古方面,男人比女人拥有的优势不是一点点,而且,你从兰大分配文物局后,从事的也是考古发掘工作,履历比我们都强。”

  许婉韵点了点,表示认同,又望向苏亦,“小天才,你认为呢。”
  苏亦装傻,“我还小。”
  许婉韵啐了一口,“小滑头。”
  苏亦不争辩,只是笑,但他能够感受到姚华山的焦虑。
  马世昌跟姚华山,年纪相仿,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上过山下过乡,读过大学考过研究,而且还是同行,现在又报考同一个导师。

  他俩之间的竞争更大。
  同样,马世昌这个北大嫡系给姚华山的压迫感更强。
  这次三个参与复试的考试,苏亦的年纪太小了。
  小,就意味着拥有无限的可能。意味着,他是一块还未经过雕琢的璞玉。
  也意味着北大的师长会给对方更大的宽容,但姚华山不一样。

  他跟马世昌太像了。
  却没有马世昌的北大嫡系背景。
  所以等待的过程,对于姚华山来说,则是煎熬的。
  这种煎熬不仅姚华山有,许婉韵也有,她又忍不住挑起话题,“大家觉得,老马能不能通过复试呀?”
  姚华山苦笑,“老马,是北大嫡系,啥都不缺,而且你们不知道当初他被分配到敦煌,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牺牲,某种程度来说是北大师长对他的亏欠,如果不是北大把他分配到敦煌,老马也不需要在敦煌承受那么多苦难。我在兰大上过学,去过敦煌,敦煌这两个字挺起来很美,全世界闻名,然而,敦煌的条件也是真的差。”
  “老马在敦煌一待就是十多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敦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敦煌石窟寺,要论国内考古界谁都敦煌石窟寺最有研究,那老马肯定排在前列,已经算是敦煌石窟寺研究的权威专家了。”
  说到这里,姚华山停顿一下,“老马,师从宿白先生,在佛教考古方面一脉相承,根正苗红,如今他再次考回北大,不管是苏先生,还是宿先生,都没有拒绝的理由,尤其是现在全国上下都要培养接班人,国家也要求大力培养研究生,老马的这样的人才,要是不通过复试,谁能呀。”
  特殊年代过去以后,一切都走向正轨,高校亦如此。国家都开始要求大家坐下来搞学问,带研究生。可是想要带研究生哪里有那么容易了,特殊年代,连正式招收的大学生都没有,何来的研究生,这完全就是一个断层,所以从中央到北大都要抓紧时间培养接班人,多招研究生。

  然而,研究生真的不是想招就可以招,因为很多年都没有大学生,甚至连高中生都没有,真要说,初中生就是主力。
  这种情况之下,马世昌确实没有被拒绝的道理。
  更不要说,对方本身就很优秀。
  听了姚华山一席话,众人一阵默然。
  显然,姚华山对马世昌的履历,并不陌生。
  同样,苏亦也不陌生,前世,他读过樊锦诗先生的传记,知道马世昌是如何被分配到敦煌的。
  62年,宿白先生带领着北大考古专业的四名学生在敦煌实习,其中就包括樊锦诗跟马世昌。
  正是,这一年,周总理批示拨出巨款,启动敦煌莫高窟南区危崖加固工程。

  为了配合62-66年的大规模加固工程,需要在窟前进行考古遗迹的发掘清理。
  当时,敦煌文物所并没有专业考古人员,不具备发掘能力,时任,敦煌文物所所长的常书鸿先生便向正在带队老师宿白先生提出,希望北大可以推荐四名参加实习的学生留在敦煌工作。
  当时,敦煌缺人,所以到敦煌实习的北大四名考古专业的学生都想留。
  奈何,敦煌的条件太过恶劣了。

  想要留住四名北大学生,几乎不可能。
  最终也只有樊锦诗跟马世昌两人留在敦煌。
  可就算如此,他俩也不是很乐意。
  没法子,敦煌的条件太苦了。
  为了给他俩做思想工作,苏秉琦先生都要亲自出名谈话了。
  北大的学生呀,不管过去现在未来,一如既往的牛。
  却甘愿扎根祖国的大西北,为了拯救敦煌的文物奉献出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品质,这样的人才,北大怎么可能不要。
  所以马世昌通过复试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实际上,马世昌不仅通过复试,读完研究生后,还留任北大考古系,成为著名的佛教考古专家,一生都在从事中国佛教考古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始终是中国石窟寺考古,敦煌文书,佛经版本校堪等。
  马世昌直到13年才因病去世。
  只要对北大考古系有过了解,甚至,更深入一点去研究佛教考古的话,就会发现老马同志是一个很难跨越过去的人物。
  所以苏亦根本不担心老马的命运。
  不要说老马,眼前的姚华山跟黄妘萍,他们的命运苏亦也不担心,因为他俩跟老马一样,都留校北大。
  苏亦备考北大文博的时候,就在官网师资队伍里面找得到他们的名字。
  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许婉韵。

  这个来自于上博的魔都姑娘,是否被录取,不得而知。
  因为前世,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好像就没有这一号人物。
  现场,唯一的变数,就是他跟许婉韵了。
  苏亦望向对方的时候,目光中多少有那么一丝同病相怜的哀叹。
  却不曾想,被心思细腻的许婉韵捕捉到了,后者嘴角噙着笑,“小天才,担心了?”
  苏亦也不隐藏,“确实。”
  许婉韵笑,“我是有内部消息,不出意外的话,咱们都会被录取的,尤其是你这样的天才少年,可是国家重点需要的人才,北大肯定不会错过的,不然,有违师道了。”
  苏亦扶额,“姐,慎言。”
  许婉韵娇笑不已,却不再调侃苏亦,“其实,研究生考试就是一个双选的过程,你在选导师,导师也在选择你。姐姐给你讲个故事,缓解一下你的压力吧。”
  敢报考北大的学生,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
  要不是有着必胜的把握,是不会轻易拿着自己的前途来赌明天的。
  甚至,某些时候,就算是北大的师长,遇到心仪的学生,也会动员对方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也不需要苏亦同意,许婉韵就开始自己的故事,“刚才的俞韦朝老师,知道吧?当年,他从北大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考古所,结果就被苏先生动员回北大读研究生了,一起被动员回来的还有张忠培张老师,他俩都是苏先生的高足,也都是被苏先生动员回北大读副博士研究生的,嗯,以前的副博士,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硕士。”
  说到这里,她还笑着说,“跟你说一个小八卦,相传当初为了这事,夏老可是气坏了。”
  “夏老?夏鼐先生?”姚华山忍不住出声。
  显然,喜欢听八卦也不仅苏亦一个。
  许婉韵点头,“是的,苏先生是考古所的人,只不过北大组建考古教研室时,被聘请过来的,所以苏先生太清楚考古所跟北大两者是啥情况了。要跟考古所抢人才,苏先生连夏老的墙角都敢撬,而且一点都不心慈手软,然后等夏老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