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扬帆行天下》
第52节

作者: 白菜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兵吃粮,朝廷已经按月发给了士卒钱粮,士卒为国征战就是他们的本分。从当兵那天起他们就应该有为国捐躯的准备,上了战场哪有不死人的。

  眼下朝廷的钱粮都在紧着迁都使用,京师的皇宫需要修缮,各部衙门也要修缮。百官从北到南的搬迁也要给予一些补偿,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士卒们再忍耐一些时日,等到朝廷宽裕一点的时候,自然会将他们的抚恤发下去。”
  “杨师傅可知一个士卒在你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数字可是在一个家庭里可能就是顶梁柱,一家人也许就指望着男人这点军饷过日子。
  现在人死了,一个家庭的天也就塌下来了,朝廷若是再扣着抚恤不发,不知要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
  我大明将士可都盯着朝廷呢,朝廷不能让大明的将士流血又流泪。将士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朝廷不能让百万将士寒心啊!”说完朱瞻基以头触地不再抬头。
  这已经是犯颜直谏了,大殿内的群臣谁也没有想到皇太子居然会如此为了普通士卒张目。
  文官们觉得太子小题大做,一群丘八而已,贱命一条死了就死了,只要手里有钱粮,随时又能拉起十万兵马。犯不着为了几个死人跟朝廷迁都的大事作对,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再说太子殿下不好好读圣贤书学好治国之道,管这些丘八的事做什么,我等读书人才是天下正道。
  武臣勋贵一边都是为太子捏了一把汗,这个时候和皇帝陛下对着干,影响迁都百年大计,那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不过太子的话说出了带兵之将的心声,若是战胜之兵的赏赐不发,伤亡士卒的抚恤不给,以后再有战事士卒怎么可能会拼死作战。
  现在的勋贵武臣还不是土木堡之变后的勋贵武臣,他们的心里还有热血。还愿意为了功名去拼搏,可是失去了士气的士卒又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皇太子说的没错,抚恤不仅仅是发给死人的,更是发给活人看的。大明百万之兵可都盯着呢,若是抚恤长时间拖着不发,军心必然动荡。
  然而在文官的眼里去年捕鱼儿海大胜大胜之后,阿鲁台几年之内已经没有了向南侵犯边墙的能力。朝廷在军队的投入完全可以削减下来,现在朝廷可是到处都缺钱粮。
  对于文官来说,武臣最好的地位就是送死你去,功劳我收。打压武臣是皇帝与全体文官的共识,只是这话无法说出来而已。
  朱高炽坐在龙椅上看着跪在丹陛下的朱瞻基心中怒火升腾,翼善冠下的珠帘后是朱高炽阴晴不定的脸,这逆子想干什么,替军卒张目吗?他难道不知道现在朝廷的首要大事就是迁都吗?这些年不停的北征,朝廷早已被掏空。若是有办法,朝廷会压着士卒的赏赐抚恤不给发放吗?
  丹陛下的群臣看不到皇帝的表情,也能猜到皇帝心情一定很不美丽。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俩在众人眼中一直都是父慈子孝,像今天这样公然在朝堂上唱反调是绝无仅有之事。

  朱瞻基跪在地上半天也等不到有人说话,大殿里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户部尚书夏元吉站出来冲着皇帝鞠躬行礼道:“臣有几句话对太子说,请陛下允准!”
  “准!”皇帝的声音有些飘忽不定。
  “殿下!”
  “夏尚书您请说!”朱瞻基对夏元吉还是很尊重的。
  “永乐二十年臣因反对北征被文皇帝下狱,直到去年初文皇帝需要臣筹备北征粮草,臣才被文皇帝从诏狱放出来(这里与史实不符,各位看官请勿较真,真实历史是朱高炽登上皇位才把反对北征的夏元吉等反对北征的儒臣释放。)。
  臣多年执掌户部,没有谁比臣更清楚大明的国库到底有多少积蓄可供花用,连续三年的北征将朝廷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儿积蓄全部花光。
  现在就是南迁朝廷也要等到夏税下来才能成行,不是朝廷不想抚恤士卒,是朝廷真的没钱啊!
  朝廷南迁的好处毋庸置疑,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去漕运的消耗。没有朝廷在北平大量消耗北方的粮草,北方的粮草足以供应边军所需。

  太子殿**恤士卒,有仁者之风,此乃大明之福,可大明现在都在过苦日子,士卒之苦臣岂有不知,让士卒再忍耐一些时日吧,臣保证秋税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发放士卒的赏赐抚恤。”
  “夏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保证一旦朝廷钱粮宽裕,一定将拖欠士卒的赏赐与抚恤补上,大明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忠心为国之人。太子可还有话说?”
  “儿臣在想众位都在说漕运损耗太大,为何不用海运?我大明舟师独步天下,下西洋都去得,怎么就不能用来运粮食呢?”
  海运一词一出,群臣立马像是被捅的马蜂窝,大殿之内一片议论之声。
  “臣反对海运,大海之上波橘云诡,海上风浪瞬息万变。一旦遭遇风暴,一年的收成就会全部葬身海底。这一年大明要喝西北风吗?”一个大臣跳出来反对道。
  “我大明六下西洋,哪一次不是平安归来。大明有经验丰富的海上指挥官,有经验丰富的水手。怎么可能会全部葬身海底?
  再说漕粮北上,一路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若是遇到风浪大不了直接靠岸搁浅,等到风浪小了再启航,岂能因为海上风浪因噎废食!”朱瞻基看着这个跳出来的官员冷笑着怼了回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几率也不敢尝试啊,一旦漕粮沉没北方立刻就会陷入断粮的境地,有多少人会因为无粮而饿死。殿下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真是荒谬,一次沉没就会让北方陷入断粮的境地,北方没有常平仓吗?应对灾年的常平仓里的粮食呢?你不会告诉孤常平仓里的粮食已经被你们漂没了吧!”
  “殿下怎可凭白污人清白,臣一片忠心竟然被如此污蔑。臣请乞骸骨!”那官员说完扑通一声跪在了朱瞻基的后面,摘下官帽以头杵地,这是要与朱瞻基鱼死网破的架势。
  朱瞻基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绿袍官员问道:“大人瞅着眼生,不知姓甚名谁?”
  “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湖广道御史吕林东!”
  “吕御史啊!”朱瞻基想了想这几天西山营送来的官员情报,还真有一条关于这位吕御史的。
  吕林东礼部尚书吕震的族侄。走吕震的关系进入官场,现任湖广道御史(此人物为虚构,勿对号入座),是科道言官。
  西山营给的资料里显示,这位吕御史去年一年就收受湖广地方冰敬碳敬一千多两。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受贿了,太祖高皇帝贪污六十两就剥皮实草的祖制,这位御史已经够死很多回了。
  朱瞻基回头在吕林东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这位吕御史瞬间就像被抽了骨头一般瘫倒在地,没有了刚才大医凌然的模样。
  龙椅上的皇帝还没等表态说什么话,就见这位吕御史像是换了个似的,本来还想说一句挽留的客气话,给这位一个台阶下,偏偏这位一下子变成这般模样。
  “太子!你对吕御史做了什么?”皇帝问道。
  “臣什么都没做啊!臣就跪在这里没动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