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
第14节

作者: 沙梨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反观黑木崖,华山派也好,乃至当时积极参与其中的世家子弟也罢,他们发起得十里长街送不群运动,目的不过是恢复自己失去的天堂,本身也是运动群众的一种,但因为是参与的社会基本面大,客观上造成了哈气成云的效果,然后形成一种天候,随着温度持续走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个小阳春气候,最后由春到夏,给季节的转化准备了条件。这些当然都是后话,周末例行休息,下周先解圣姑,华仔的残局,再看沧海,行云的出场,耀阳的预热也得开始,全都是重场戏。

  大家久等了

日期:2009-10-20 11:56:16

  还是找不到SEXINSEX,小熊五内如焚,但今天还是更新一章,权当是冲喜,也许善意的更新会换来良好的回报,又能找到色中色也不一定。
  上文说到哪了,小熊其实也不太记得。反正大致是谈到岳掌门,任教主的这一页要揭过去,新的时代到来。任教主身后,圣姑,华仔,以及沧海之间上演的那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在具体流程上来看,没什么好多说的。有意思的关键是为什么任教主一脉最后还是败给了岳掌门一系,。有人会说,什么人心向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诸如此类,但小熊的认为所有事情归根到底,还是技术性的问题,至于什么客观规律,呸,熊的帖子里是从来没有所谓善恶报,忠奸人这种低级概念的。

  圣姑与华仔之间骨肉相残,徒使外人得利的悲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关键还在于任教主的身上。教主生前的权力运作模式,事实上还是传统型的家长制。任教主居中,边上是嫡系们众星拱月,制衡别的旁系杂牌。但嫡系之中,还要再分置多个山头,让他们也彼此制衡,这种连环套模式才能保证任教主的绝对核心地位。但是有个死结,大位终归是要传人的,而在嫡系内部也只有一派,能有那个福分,问题就来了,夺嫡成为永恒的经典。在教主生前,这种内部竞争是可以控制的,而且还可以有助于教主更舒适的统治,但在教主身后,嫡系各山头的摊牌则无可避免。领袖生前运用什么样的统治手段,身后就催生什么样的接班模式,

  反观华山派,岳掌门就比任教主高杆多了,毕竟人家是喝过洋墨水的。懂得现代化企业的运作。人家搞的是股份制,讲的是利益共生。看华山派一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加入,三山五岳的朋友们都有,表面上看,是不如任教主阵营那么体系分明,尊卑有序,但岳掌门的统御术,讲究的是以利合。人人都可以在这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形成的就是一个大利益集团。而且岳掌门对外又时时刻刻以千年老二自居,对老大向来取不争其位,而分其势的态度。卯金刀也好,三虎也罢,岳掌门对他们统战,从来不说,你们过来帮偶,给第二把金交椅座这类无用套话,而是说你们那山头多,将来储君位置恐怕不稳,还不如出来单干,偶给你们打下手。这套办法是屡试屡验。

  岳掌门的成功还不仅仅是在对自身团队的打造,以及对他人派系的分化削弱方面,更重要的一点,他的基础打得牢靠,岳掌门两大看家的法宝,刚好是任教主的软肋。一是特勤外交,二是政务理财。华山派长久以来几乎垄断了这两面的专才。历史上有好几次,任教主有最终解决之心,但也都因为这两个顾虑,而不得不作罢。最险的一次,在60末,70初,教主声势拉抬到最高之际。卯金刀一系的官僚,基本都倒了,华山派也是朝不保夕。本是最好的时机,但有个问题,教主单靠三虎和圣姑的人马无法解决。当时经济出现难题,当然并不是后来华山派御用史官所说的所谓革兴十年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如之何。恰恰相反,当时经济却是高烧不退。为什么呢,上层是军头理政,粗放式经营,最后是军工,基建大国有制全线上马,拉开的后果,是带来城镇职工比例突飞猛涨,而城里人,公家人一多,农业也跟着吃紧,最后就是三突破,直逼计划经济的核心瓶颈就去了。而在下层城乡,自由经济也开始露头。跑单帮的,投机倒把的到处都是。这和圣姑的人马构成是有关系的。卯金刀官僚系的17年黑线被挖出,官人们纷纷落马,客观上在地方行政上出现真空,而填补空白的草根们,在搞统制经济方面,既不在行,内部又经常闹派性,而有了客观空间,民间资本主义的尾巴自然又露出来了,不是不想割,而是圣姑的团队不是做这件事的合适人选。

  谁有合适的人选呢,岳掌门,本来华山派就是做这个的,更何况岳掌门还是卯金刀专案组的组长,通过这层关系,原卯系的官人们也被他招安了,这样一来等于当时整个技术官僚体系全在他手里,这就是他的底牌。为了不让经济崩盘,任教主最后无法,只能再搞第四次三结合,给华山派的官人们留出位置,岳掌门顺利过关。等到三虎被爆,形势对比对岳掌门更加有利,又有花旗拜山事件,还是他施展特勤外交长才,一手操持此事。既贪功为己有,又挟洋以自重。到了教主后期,事实上已无力再与岳掌门比拼内力。

  午餐时间快到,华仔不管他是不是姓任,反正是个倒霉蛋,不值得小熊为他说什么,关键是圣姑,在日后篡教夺权者非法私开的香堂上,作为一个教徒,她捍卫了自己对信仰的忠诚,作为一个妻子,她守护着对亡夫的坚贞。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堪称完人。或许会有人用回魂之夜,来妄图抹黑她,但需知,四大天王的主打目标不过是岳掌门的余党,十年前制造红八月的恐怖分子而已,至于额外的一点误伤,鉴于当时出动是本城的工纠,手中家伙不过擀面杖而已,手下又都有分寸,无辜围观者的损失,想来也在少数。比起后来的拖拉机之夜,四大天王慈祥纯洁的简直就和天使一般模样。

  压轴预热,年度巨献,敬请期待

日期:2009-10-22 20:26:58

  70年代末,80年代初,应该算是人体感觉系相对舒适的小阳春气候。为何在这块神奇的大陆上,会出现这样的反常天候。也不难解释,例如计划经济这回事,如果按经典套路走,所有大事小晴都管制的死死的,压得人都透不过气来,那自然是百业凋敝,死气沉沉。但如果摒弃基本教义那一套,而回到古典主义的模式,那一切就简单了,农人与官府的关系重新回复到传统关系,交足皇上的,留够官府的,剩下一点自个留着。这套法术已经应用了上千年,只要土地地力,人口增长,官府盘剥三者之间的周期律不赶在一块交汇,那这种模式完全可以负担一个超稳定结构走上个八百十年。农民伯伯嘛,只要能有块份地种种,嘴里有了嚼谷,再存点土产去城镇自由市场换点票票,过上个三五载,有了点积蓄,在村里起楼盖房,给儿子们把媳妇娶进门来,等这几件大事安排明白,抱上孙子,闲来无事打开画匣子,能看看大戏,他们心里就美了。

  城里呢,那时期还是国有制,铁饭碗大致还是旱涝保收的,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个人要是有点本事,能一脚岸上,一脚水下,捞点外快,日子自然就过得更松快。这个时期倒是和各洋夷番邦的体制有点近似。人家是个人在市场里自由扑腾,万一呛着了,还有政府社保福利伺候着,淹不死的。
  以上还只是一般城乡本分人的日子,要是再有出息一点,在乡,能搞几个村办作坊,玩玩土法采矿,手工业什么的,在城,能倒腾紧俏货品,天南地北多跑跑,诸如此类,那第一桶金也就不远了。这又是为什么,还是旧体制与新机遇的双轨交汇,客观上赏聪明人饭吃。几十年的严管下来,人为的区域间隔,计划管制,造成供需的极度不平衡,而一旦出现松动,带来的必然是卖方市场,只有手里有货,又肯多走多看,怎么着都能卖个好价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