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
第13节作者:
沙梨熊 之后是一段派性期,地方山头蜂起,摩擦不断。从内因上说,革命的惯性,草根的欲望理当如此。在外因上找,教主语录,哪里有群众斗群众,哪里就有阶级敌人在挑唆。很明显的,各地大的保革争斗,背后无不是代表门阀,华山利益的保皇派,在顽抗代表教主,捍卫草根的革命派。百万雄师就是其中典型。
岳掌门毕竟是老江湖,虽然720大事不成,但事后却又倒打一耙,以文宣口的一些问题,串连华野诸堂口,反诬几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白纸扇,有乱军之嫌。教主虽知岳掌门的用心所在,但考虑派系平衡,只得暂时丢卒保帅。经此一役,教主深知华野诸堂之不可信,故而又有白虎节堂事件,三虎哥出马,三堂主被擒,岳掌门的势力再度被抑制。
从60末开始,看任教主的三结合方略,大致是要以文人,军人,官人打造新三驾马车的制衡模式,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三虎哥上来之后,与圣姑之间就会有新的问题,于是先有了清阶运动,这样一来文人团队在地方上的基层桩脚们又得吃二茬苦了。至于华山派,岳掌门自从担任卯金刀专案组组长以来,一直秉持着钉死阎王,收编小鬼的原则,原卯系的骨干们此刻也已大都变成了华山弟子,华山派的势力由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故而又有了的一打三反。既加深了对财经的控制,又顺便打击了文人势力。
制衡之道在于守静,而太过活跃却是一种威胁。加之在第九次武林大会上,三虎荣膺副教主一职。传统君储关系的困扰,再度出现。岳掌门的策略还是老一套,把50年代他对卯金刀说过的甜言蜜语,原封不动的再复述一次给三虎听,将来你的君我的相,哥俩好等等。而副教主最大的心结,人说他有篡逆之心,打死小熊也不信,但要说他与圣姑系统的纠结倾轧,倒是在情理之中。教主又会是个什么心态,三虎有反骨?估计教主也不信,害怕三虎会被岳掌门怂恿成第二个卯金刀?应该是教主最大的担忧。为了防止东宫与相府的结盟可能,适度向圣姑一系倾斜,成为教主的选择。但如此一来,更是加重了三虎的担忧,毕竟从他角度来预估,教主百年之后,最有可能和他夺嫡的,应该是圣姑团队,那怎么办,只有加大和岳掌门的关系,才能稳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历史的不幸就在于此,最后演变成为多角关系的恶性循环。直到第二次庐山论剑,矛盾激化。
其后的一段历史,长久以来被人演绎成低劣的惊险小说,但真会如此,摆明了不是。三虎哥坏不到那个程度,也傻不成那个样子。就拿571来说,不过临安的区号而已,居然被抹黑成武装起义的代号。还有世子的防空洞,人家本就是空军,这些都属于本职业务,怎么能往刺王杀驾上来瞎联系。说教主在南方途中讲话有废立之意,小熊是半点都没听出来,说道什么要光明团结不要搞小团体联合,大意敲山震虎是虚,剑指华山是实。教主对三虎还是爱的,对忽悠三虎像卯金刀看齐的岳掌门则该是恼的。回山之后的动作,不会是废储,而该是罢相。不成想,岳掌门太聪明,居然反过来怂恿三虎出奔,导演了一出现代版巫蛊之祸的大戏。他来江充,三虎和教主分别扮演戾太子和汉武帝的角色。先隔绝人家父子,再来一出死无对证。反正,岳掌门在射雕方面有心得,想当初不就有过坠鹰事件。有人说是对头蒋老帮主干的,也有人说教主干的,目标是莫斯科帮的古仔,没人怀疑到岳掌门,因为如果主角是一叶知秋的话,人都知道他是岳掌门好不容易从南海帮捞出来的,没理由干这么无聊的事。但俗话说一叶障目,人视觉上是有盲点的,如果目标不是一叶知秋,另有其人呢。不要忘了和岳掌门并列为红厂三大档头的发哥,也随风而逝了。而发哥一直是教主在情治单位制衡岳掌门的王牌,要这么算,岳掌门当年那个局完全可以媲美阿婆经典名著的ABC谋杀案了。这大概是也是后来,任教主宁愿鞍马劳顿,也不肯跨神雕的原因所在。以前好歹还有南海帮,花旗国的压舱,岳掌门一路打通关还有点困难。后来好么,就咱们一家了,可是不敢大意了。
圣姑可是不敢再发了,但剩女多的是,大家支持一下,人家也不容易,一把年纪还要网上征婚,悲哀啊
日期:2009-10-15 18:54:23
自从三虎折戟沉沙之后,牌局的走向实际上就愈发明朗化了。原来的白虎堂一垮,出现的真空在华山派的运作下,自然让二月堂的老堂主们回填。任教主与岳掌门的之间的实力对比再度发生变化。最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岳掌门首徒耳东哥的葬礼之上。自古以来只有臣拜君,哪有君祭臣,不过没办法,形势比人强。虽然古语有云,男怕穿靴女怕戴帽,但即便在自己脚肿的都穿不进鞋的情况下,任教主也不得不在岳掌门阴冷目光,强大气场的逼迫下,违心的出席了葬礼。就为了这次行程,病中的教主愣是把自己的鞋子给剪开,把病脚硬塞进去,几乎是拖着病体,趔趄着走完这几步辛酸路。任教主纵横江湖大半辈子,如此境遇,大概也不过赣西伤寒一次而已。
当然任教主也没那么容易被人击垮。很快,上海滩的文哥,三湘的华仔纷纷入卫,然后就是八大分舵的舵主互易。由高就低者,谁人的门下,由低到高者,又是何人的班底。各人心照。难怪教主曾对左右说过,教歌久已不唱,难免有忘词之处,尤以其中的第1,5节大有深意,望华仔等人细心体会。
再加上原有的圣姑系统,教主功力还是有所回升。此外还有柔性的变招。任教主不计前嫌,大方的招青城派的余沧海回归,就为太极路数。余掌门的出身特别,他既是岳掌门海外求法时的同门小师弟,而在赣西,华北时期,又曾被人视为是任教主的准嫡系,尤其是在岳系大将夏侯惇帐下数年,很好的发挥了教主耳目的作用,这样才被教主认为是可靠的马仔,后来檄调五马进京勤王,才算上他一份。但不想他在进京之后,又突然转投卯金刀一系,很失教主所望。幸好他还懂得做人之道,在日后与漠北总坛的斗法中,又尽量往教主的预设立场上靠拢,表现出一个基本教义派应有的态度。在教主的心中,余掌门估计是介于那种可用不可靠的,滑头务实派的位置。在与华山派的斗法中,启用与两头都有渊源,但又有个人价值取向的前卯系人物,不失为一种暂时折中调和的高招。
外头的风浪虽然暂时可以控制,但教主这头仍然有个最要命的死结,储位到底属于谁,这是个问题。圣姑与华仔,看起来都有那个福分,互别苗头自然顺理成章,对山寨冠名权的争夺,即为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而只要内部有纷争,就会给外人以可乘之机。就算后来岳掌门不在了,别人一样可以搞风搞雨。
岳掌门去向马大帅汇报工作本属于正常的工作调动,但有人却借此造势。史上此类事件,见得多了,也不稀奇。几个字就概括了。高尚的口号,自私的目的,意外的收获。例子很多,比如同期蒋小帮主也策划过很多场秀,为了拉抬断交后低迷的士气,鼓动人心,巩固自身位置,踢元老派彻底出局等等原因,开始释放空间,适度松绑,引导社会潮流,于是诸如保钓等大型社运活动上场,经由运作,蒋帮主目的顺利达成,外交回暖,民气提升,内部二代像连钱沈陈这样的四大公子,三代像马区长这样的接班梯队,也依次排好了顺序。这就是所谓的运动群众。但大规模社运,还有自身的惯性所在,参加运动的人多,各种思潮就会从水底不断冒出来,最后也会汇成另一股代表真实民意的新潮流,持续发酵,就会出现真正美丽岛的曙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