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
第7节

作者: 沙梨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南京政府,蒋方,从文化价值观角度来说,对汉族核心利益的认知度和孙黄时期没什么两样。满洲并不重要,关键是牵涉到中央与地方诸侯的关系,当年蒋在忙两件事,赣乱和粤乱,正预备从赣线调粤系的19路军回师广东,去和汪胡同室操戈。不想碰上这档事。诸侯们就开始往他这儿飞帽子。不得已,下野,以示承担失土责任。陈,汪两位小老广,不用火拼,反而合流,控制了南京政府。但蒋不是好惹的,下来之后,碰上日本稳健派在上海以战促和,机会来了。立马把帽子扔还给粤系政府。一面让在赣嫡系诸将通电要回师抗日,一面让张治中率在宁一部嫡系挺进上海,把压力转到粤系在淞沪的19军一头,打了,你损失实力,不打,就是汉奸国贼。至于日本稳健派,通过张群早已互通了底牌。于是两国务实派也心照不宣,一唱一和起来。

  结局算是双赢,粤系既损兵折将,又在政治上失分,再次出局,南京重回蒋的怀抱。协议一签,东京务实派总算把激进派惹得篓子的给补上了,内部围绕满洲,三种意见,务实派故意提出继续挂青天白日旗,换个亲我们的就行,激进不干,要郡县之。务实早知道他们不肯,把预先准备好的备案拿出来,傀儡国,怎样?激进派中套,结果转了一圈,还是回到稳健派代理人制的原点。

  激进派是永不消停的,不久又在华北闹,这次意气成分更大。南京正在往华北填空,黑龙会见蓝衣社,想起当年南方五四后的背叛,老友新仇见面分外眼红。接着闹,冀宋也很头痛,两头都难搞。东京务实派又来救火,和南京探盘子,搞交易。南京往河南退一步,务实派保证约束本国FQ,以及帮着盯住冀宋。两头稳健派再过一关。
  但激进派藉由几次冒险,尝到甜头,还以为全是自己冒进手段换来的成果(其实有什么成果,无非是把这么多年日本在华私底下的特殊利益,一一表面化而已,除了丢人心,没什么进展可言)。飘飘然起来,而且更可怕的是,国内的舆论还真以为全是激进派的功劳才带来了海外利益。风借火势,火仗风威,接着卢沟桥又打上了。内阁务实派此刻还想努力挽回,故技重施,战上海,但813已不可能复制当年128的结果了。因为南京承受本国FQ,别有用心者的压力更大。蒋已无法可让,最后一招,在淞沪硬杠上,希望通过短期惨烈战斗,把列强逼出来当和事佬。他是想和,但不能由他嘴里说,他自己说和就会被扣汉奸帽子,洋人出面调停,才有运作空间,可以堵国内悠悠众口。南京的苦心,东京的明白,但上海的战局,却被两国底层激进军人所主导,越大越打。洋人方面,美国孤立主义正红,英法困于西班牙内战,苏联巴不得中日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才好,这样他和他的干儿子就都安全了。德国倒是愿意出来当和事佬,可惜已经晚了。两国的FQ都已经完全掌握了舆论主导权,两国的稳健派都不能再说什么,再说就是自认X奸了。终于日本变稳健的蚕食而为愚蠢的鲸吞,南京由利在千秋的安内至赔本赚吆喝的攘外,全都陷入万劫不复之中,不论从谁的角度来说,都是悲剧啊。

  这支部队在上海开战后72小时内阵亡的亡灵,但凡要有一半能扔到西北,如今就没有寿酒喝了
  没打之前,商队能到的地方比着还远,赚得又多,又不落骂名,何苦要打
  黄儿啊,咱爷俩的机会来了
  抗战与否在其次,戴表可是优良传统
  家庭是悲剧,国家是悲剧,最可怜还得帮情敌养儿子,反动派当道这个这样真实作孽啊


日期:2009-09-21 22:19:11

  上周说到悲剧的发生,接下来要是接着说悲剧的具体过程,那实在太悲哀了。关于谁是战争的真正得益者的争论,这么多年口水已然够多了。不做深究,小熊随便举个例子好了。
  从实力增长的角度来看,抗战期间国共都有收获,但是结果却是不同。国府入川,表面上看对西南的经略是有深耕作用,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得罪了西南地方实力派。诚然这次打着抗战的招牌,强势而来。地头蛇是不能多说什么,也不能把强龙如何。可梁子总归是结下了,时不时的借着各种机会发飙。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各种所谓爱国民主运动背后无不闪现着诸如滇龙,康刘等等地方诸侯加上某个办事处幕后资助的身影。战后,反日民粹大旗一消失,各类反弹更是变本加厉,乃至到了战事不利,此地离心倾向明显,再度凭借西南复兴的计划,最后在地方实力派一片倒戈易帜的狂潮中,化为乌有,其中的根源即来源于抗战时期的所谓的西南经略,隐性削藩。

  而另一方不同,同样是借着抗战旗号,开赴异地,经略全新的一块地盘。收到的效果却是完美的。这是为什么呢。里头的奥妙和当年清兵入关恰好有暗合之处。清兵入关时打出的旗号的是替明复仇。也就是说,大清的江山来自于李闯而非故明,从营销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是很好的一次公关运作。满人由此在那些怀念明主而嗣君未出,臣服新君又不甘心情愿的华北士民阶层当中找到了利益契合点,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赤军入华北时,情况几乎是一样(只不过角色有变化,相当于清先入关,然后由李闯打出代明复仇的旗号)。当地的原割据势力,如冀宋等等,在日军前几波攻势后,几乎都作鸟兽散,不是转进大后方,就是曲线救国去了。地方出现巨大真空,而日伪的填空则有先天缺憾。当地社会的普遍心理期待,总归还是希望有一个本土政权出来吹哨子。赤军到来刚好可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非常之冠冕堂皇,论牌子,他打着青天白日,虽说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但在当地来说足够了,此地在战前也非南京实控区。论理,他的地盘不是来自于原地方势力,而是既日军之后而来。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在政策文宣上都立于不败之地,左右逢源也是必然。

  再看看各方战略问题,日本的战术是否成功。日本的对华政策,在经历过初期的战争狂热之后,面临扩张的瓶颈期,最终还是回复到了稳健派思维框架之内。无非是要重庆承认满洲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云云。重庆不肯,就上演轰炸加封锁的戏码,想以压力促和。这种战略,说他什么好呢。德国炸伦敦总算过瘾,可实际呢。对那些有底蕴的大国来说,只要不到被敌陆军直接兵临城下的最后关头,无论施加何种的外部压力实际上都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日本想走施压逼和的路数,一点都不现实。

  游击战术是否NB。很多人都说坚壁清野,人民抗战神奇无比。可事实呢,东京的核心战略利益在于吞满,外加保证在华特殊利益。日本人毕竟还是想通过迫降把战果合法化之后,抽身而退的。至于关内各占区日常运作,主要交给代理人打理,对各式土八路的存在,只要不动摇皇军的战略运输线,一般都不予理睬。这才是游击区能生存下去主因。皇军不理你,是最大的福气,自个积攒势力,为未来的内战积累实力,才是王道。真要说到坚壁清野,其实游击队更怕。那次百团偶尔异动(小熊也挺纳闷的,一个军的建制,居然能有上百个团的编制,真是世界罕见),把皇军惹毛了,施展满洲经验,祭出屯民壁垒的霹雳手腕,认真严打了一下,好么,差一点被人家打回原型,心痛的太祖问候了大将军的娘亲好些日子。好在后来调整战略,才算回归正轨。

  上述两位,一个在头几年有优势,坐着庄,发着牌,却又总幻想对方能妥协,投降输一半,自身格局太小,如果没有把战争进行到底,到重庆过天长节的觉悟,那一开始就别打了,拖下去等死而已。笨鬼一个。而还有一个却是神,叫着抗战,心里却已经在盘算着下一场战争了,不愧是特殊材料锻造出来的。这二位一鬼,一神,只有接下来这位,勉强有点人样,却又是个衰人。倒不是他自己衰,主要是被人唱衰的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