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60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06-09 11:32:47
  59 隋唐两宋元明废立之争比较
  从废立之争层面,这六个皇朝形成一个阶段。
  —史上第一个正面成功挑战嫡长子继承制的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成功推行君主集权制度、又从制度层面消灭了世家阶层,所以有力量正面挑战嫡长子继承制。他废黜了嫡长子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嫡次子杨广为太子。
  但代价太大了。隋朝短命而亡,社会舆论层面的深层原因就是普遍认为杨广杀父弑兄、皇位来路不正。这个舆论的背后主要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在起作用,社会普遍认为杨广当皇帝没有合法性。
  而杨广面对这个巨大压力,竭力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当好皇帝、不断折腾,又搞得民穷财尽、怨声载道。实践反而证明他不仅不应该当皇帝、也没有能力当皇帝,自然也就当不成了。他当不成,连带隋朝也短命而亡。
  —唐朝,进入皇权和嫡长子继承制长期博弈阶段,是拳头大的说了算。
  李世民实力较强杀了兄长、战胜了父皇,继承了皇位。但他和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又发生矛盾,只得违心传位给九子李治。唐朝的皇位继承基本是靠实力解决问题,繁衍成为中唐、五代的乱象。但如果摘下大一统皇朝的有色眼镜去考察,其中或也有积极一面。

  —两宋,中国特色的君主政治走向成熟,皇位继承基本实现制度化。
  赵匡胤兄弟之间的第一次皇位继承之外,两宋长期稳定依靠文官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不同意见大都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皇权、兵权、宦官权力一般情况下都很难干预。
  两宋皇位继承中屡屡出现孤儿寡母,类似两汉,但基本没有遭遇挑战、更没有出现两汉后期那种糟糕局面,背后的原因不仅是皇位继承的制度化,更是中国特色君主政治已经接近虚君共和的表现—决定朝政倾向的主要是丞相。两宋都不止一次出现皇帝不变、丞相变了朝政倾向就改变的现象;皇位已经不那么极端重要,争夺也就不一定你死我活。参与竞争皇帝失败后也还能当个逍遥王,一般不至于死无葬身之地。

  —皇位继承自元朝开始陷入长期全面严重倒退。
  这种倒退,是整个古代政治文明倒退的一部分。孟森认为,惟元朝无制度,颇为中肯。元朝的皇位继承,既非蒙古的一套又努力继承蒙古的一套,也非中原的一套又努力学习中原的一套,目的是实现完全绝对的皇帝个人说了算,所以粗疏而无制度。因为皇帝本质上是靠暴力、靠拳头说了算,皇位继承也就只能是野蛮的暴力统治、完全是拳头大的说了算。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死后,选择了真金幼子铁穆耳为储君,真金长子甘麻剌自然不满。忽必烈死后,忽里台大会(皇族及部落首长会议)开了三个月还不能做出决定。最后,受忽必烈委托、手握重兵又长期参与朝政的玉昔帖木儿当面威胁甘麻剌,说:“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弗言?”(《元史·博尔术传》)忽必烈生前已经把太子印玺交给铁穆耳了,你是宗室诸王的老大,你不说话还等什么啊?忽必烈委托的另一重臣、吞灭南宋的元军前方统帅伯颜则是“握剑立殿陛,陈祖宗宝训,宣扬顾命,述所以立成宗之意。诸王股栗,趋殿下拜”(《元史·伯颜传》)。甘麻剌这才很不情愿地表态:“昔皇祖命我镇抚北方,以卫社稷,久历边事,愿服厥职。母弟铁穆耳仁孝,宜嗣大统”(《元史·甘麻剌传》)。这个表态其实是个交易,而且是依靠忽必烈的权威和实力才逼出来的交易—我的地盘你不能动,你当皇帝我不管。

  后继诸君没有相应的权威和实力,就只能完全靠拳头说话、鲜血淋漓、混乱不堪。从1294年开国皇帝忽必烈去世到1333年末代皇帝妥欢贴睦尔继位,40年间换了10个皇帝。
  —明朝的皇位继承,除第一次的靖难之变外,整体是比较严格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而靖难之变属于另一种类型。随后会说到。
  日期:2021-06-11 10:42:01
  60 满清将皇位继承的政治倒退制度化

  ==
  满清皇位继承中较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诸子夺嫡。由于二月河先生和电视剧演员的精彩演绎,此事已经名满天下。唯诸公演绎精彩、没有站在中间而是一边倒,就有失公允了。在皇位继承变迁层面、在历史的而不是小说或电视剧层面,这件事情值得探讨之处在于,几乎默默无闻的四阿哥胤禛为何胜出?占有压倒优势的八阿哥允禩为何失败?
  两人的着力点不同。
  允禩着力的重点是朝臣、皇族。其生母地位低下,他从小为人乖巧、长大待人随和,凭借相应口碑获得父皇喜爱,也就继续在这一方面努力,且卓有成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舆论。无意之中,在基本政治判断层面已经输了。浩大的舆论几乎左右了玄烨,他也弄巧成拙。明朝以后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基本实现了皇帝乾纲独断,更何况是玄烨这样一流的皇帝。且玄烨少年继位曾经被人左右,留下了深刻心理创伤。一念及此,原来正确的、值得表扬的事情就都是别有用心、利用皇帝了。一入此境,任何有利于允禩的舆论都等于陷害。只是当时参与者和后世叙述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尽管如此,允禩在朝臣和皇族中的威望还是很高。此人在前清皇族中较有才华,相关文艺作品大都只是顺着康雍两代皇帝的角度看、被带到沟里去了,换一个角度、反过来一想就会明白。如果在汉唐宋,此人真还有可能继承皇位。

  胤禛着力的重点是皇帝老爹。他少年时被皇帝老爹评价为“喜怒不定”,形成长期重大心理压力,一直坚持面向老爹、努力改正。康熙四十一年正式央求乃翁,“近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 恳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老爹终于同意,“十余年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不必记载”(《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他虽然为这个魔咒式的评语付出了十余年努力,但也因祸得福,养成了一切面向皇帝老爹的习惯,也就在无意之中把握了高度集权君主专制的要害: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天下、百官、人心都只有和皇帝一致的时候才算数,一旦不一致就自动丧失正确性和有效性、迅即归零;搞定皇帝就等于搞定一切,否则就一切努力都等于零。如果在汉唐宋,此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可能几近于无。

  胤禛成为雍正皇帝后,受制于老爹不能杀戮兄弟的限制,又必须捍卫自己的皇位,只好把杀头之外的手段全部用上,骨肉相残格外冷酷无情,成年的兄弟几乎都未能善终。一场内乱下来,中原的继承制度和满族的继承传统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雍正自己琢磨的秘密立储—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都完全不可置喙、根本不能与闻。皇位继承正式成为君主个人的专制权力,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政治倒退制度化了、政治文明的倒退制度化了。这一倒退的影响极为深远,完全绝对靠老皇帝一个人选择继承人,皇位继承越来越风平浪静,继承人则一代不如一代。

  就政治文明、政治进步比较,满清的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在全部古代史上可谓最落后的一类,前些年却被大张旗鼓演绎的英明伟大、光芒万丈,把是非、黑白、好坏全丢到一边去了。
  且将玄烨废立与刘邦废立大略比较如下:
  —西汉的皇帝更多的是董事长,满清的皇帝才是皇帝。刘邦废立太子,无论皇帝还是朝臣都认为是朝廷公务,大家都有发言权。玄烨废立太子,无论皇帝还是朝臣都认为是皇帝家事,朝臣在本质上没有发言权;要发言就只能悄悄的,就是搞阴谋诡计了。
  —西汉的朝臣更多的是股东,满清的朝臣本质是奴才、汉臣甚至低于奴才。对股东而言,谁当太子就是谁当下一任“董事长”,自然有发言权,说错了也没事。对奴才而言,谁当太子只是谁当下一任主子、是主子的家事,推举只是皇帝让大家猜心思,猜不准就不该多嘴,猜不准又多嘴就难免被割舌头了。
  皇位继承办法是君主政治权力运转体系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全然不同甚至绝然相反,君主政治的早期和后期在政治体制上就很难视为一回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