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一头雾水,只好说:你中风好了吗?
曹操说:我没有中风啊!
曹嵩说:可你叔叔说你中风了。
曹操说:那就对了,叔叔一向不喜欢我,总是觉得我有病(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曹嵩听后非常生气,从此曹操的叔叔再颠儿颠儿来打曹操小报告的时候,曹嵩连听都懒得听了。
作为长辈,曹操的叔叔真的厌恶曹操到要丑化他的地步吗?
当然不是。
曹操非常畏惧自己的父亲,因此他十分反感这个多管闲事的叔叔,总想找个机会整治他一下。曹操的叔叔想教育曹操,希望他别走上歪路,这本没有错。但他哪里知道他的这个侄子不是一般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曹操眼珠子一转就是一个鬼主意。
当天,曹操见叔叔迎面走来,便立即变脸——嘴歪眼斜流哈喇子。曹操的叔叔问这是怎么了,曹操谎称自己突然中风了。这才有后来发生的事情。曹操的叔叔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套路了。
熊才大劣,佩服,佩服。
演技是一门高超的技能,会演戏的人能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掩藏内心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瞒天过海,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做贼而心不虚,说谎而色不变,曹操正是天生的影帝。
为所欲为,神乎其神,或许这就是影帝曹操孜孜以求的生活态度。那时的曹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社会形象,活得开心最重要,修身养性靠边站。换到今天,这叫放荡不羁爱自由,但在当时的人眼里,这纯属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曹操之所以这么熊,一定程度上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我们读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也好,读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也好,经常会读到某某人“任侠”,某某人“健侠”,某某人“以侠气闻”,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侠”就是那些武功高强、恩怨分明、替天行道还不近女色(或男色)的人。但这是经过文学想象而塑造出来的“义侠”,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游侠”。
关于“侠”的起源,说法非常多,这里不做详细考证和辨析。总之,在曹操那会儿,凡是雄强好武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侠”。一个人锄强扶弱是“侠”,一群人打家劫舍也是“侠”。
具体到了曹操和袁绍这里,“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道儿上混的”,就是“古惑仔”,就是“山鸡”和“陈浩南”。
行侠在当时已成风尚,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贵介公子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热衷于混黑道儿?
为了成为豪强。
豪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大哥,就是那些包山包水包拆迁的人。豪强掌握着社会最基础的资源,只要不和官府作对,山水不倒,豪强不倒。
混黑道儿正是成为豪强最快的方法,三国时期大量的风云人物都是从道儿上混出来的。
当然,豪强也不是说当就能当的。不管混过还是没混过道儿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条道儿不是那么好混的。有一次曹操就没混明白,结果犯了重罪,差点锒铛入狱。幸亏有讲义气的人,替曹操顶了罪。当然,曹操也讲义气,想方设法把这人救了出来。关于这只替罪羊的故事,我们以后还会再聊。
虽然社会风气如此,但在众多的熊孩子当中,曹操似乎特别熊,差点就熊成了罪犯。即便我们把这当成一次偶然事件,单就曹操日常表现而言,也是极其糟糕的,不是飞鹰走狗,就是五马六猴。
作为一个恶贯满盈的熊孩子,曹操是幸运的,如果出生在今天,他极有可能被送进雷电法王杨某某的集中营。不知道经过电击休克疗法后,曹操是否还能成为后来那个曹操。
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理解,像曹操这样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不仅屡教不改还诓骗家长,他日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呢?
其实,我们不应该小看熊孩子。男孩儿小的时候调皮捣蛋是一种自我心理能量的释放,这使得其心智发育更易于成熟。所以社会上有出息的人很少是那些老实本分的乖孩子,更多是那些胡作非为的熊孩子。普京、马云、泰森,这些都是叱咤一时的熊孩子。
当然,熊孩子心理能量的释放不能过了头,否则就会走向极端,成为罪犯。曹操眼看就要过头了,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么,曹操会改变吗?
下节再聊。
日期:2021-03-12 19:06:20
第三节 非著名人士
上一节我们聊到,熊孩子心理能量的释放不能过了头,否则就会走向极端,成为罪犯。曹操眼看就要过头了,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么,曹操会改变吗?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小曹操也一天天长大了,无忧无虑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忽然有一天,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整天追着兔子跑的混小子竟然开始读起书来了,还读得像模像样。这该不会又是新套路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曹操只是非常努力地读书,什么光怪陆离的事情都没有发生。那个曾经让人抓狂的熊孩子竟然真的改邪归正了!
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操的父亲是土豪,曹家家风并不重视教育,会数钱就行。曹操后来非常遗憾地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三徙教”也叫“三迁”,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过庭语”也叫“庭训”,是说孔子两次训诫路过庭院的儿子孔鲤,一次让他学《诗》,一次让他学《礼》。像“三徙教”和“过庭语”这样父母重视孩子教育的感人故事在曹家从未发生过。不过好在曹家有钱,曹操学习的时候也不必去“囊萤映雪”或者“凿壁偷光”。
曹操读书不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而是源于内心的强烈渴望。
曹操为什么突然间就渴望学习了?一个人的巨大转变往往伴随着外界强烈的刺激,但史书上并没有这段时期曹操受刺激的记载,或许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曹操那颗爱读书的心缓慢地苏醒了。
曹操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是博览群书。加之有天分,因此他的文学修养极高。登上碣石山,曹操就能借景抒情,创作出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大作《观沧海》。相比之下,大部分人爬上山顶只会喊“啊……啊……”,然后听回声。
除了诗歌,曹操的散文写得也很好,清峻整洁,情感纯厚。他开启并繁荣了一个属于文学的新时代——建安文学。
鲜为人知的是,曹操还是一代书法家,尤善草书。另外,曹操通音律,懂建筑,善围棋。如果不是乱世的到来,曹操应该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文化名人。
熊孩子曹操转眼成了读书人曹操,读书人在当时被称为士人。士人中有一小部分出类拔萃的,被称为名士。名士代表着丰富的学识,良好的修养,正直的品格,崇高的理想,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当时的天王巨星,superstar。面对社会各个阶层如潮水般的赞誉和钦羡,名士们或坦然接受,或不屑一顾,没办法,爱豆就是要有爱豆的范儿,否则粉丝们都不答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