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汉唐人》
第17节

作者: 月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交出牧民之权和财权,皇帝要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所有人都在犹豫,赵匡胤适时跪下:“启禀皇上,臣愿辞去归德节镇一职,举荐幕僚赵普为宋州刺史,臣弟赵匡义为宋州转运使,恳请皇上恩准。”
  柴宗训大手一挥:“准奏。”
  “谢主隆恩。”赵匡胤起身后看着石守信一般人,石守信刚准备出列,却被赵匡义拉住:“武哥,且看看再说。”
  下级将领中,石守信与赵匡胤最为亲厚,见他都不动,其余人都不动。
  赵匡胤小声到:“阿武,你还不请旨?”
  石守信望向赵匡义。
  赵匡义说到:“大哥,皇帝忌惮你在军中威权,所以逼你辞去节镇职务,你大可遵旨,但武哥他们却不能这么做。”
  “只要武哥他们还在,皇帝拿你没办法,否则皇帝如果追究起去年的事情,一道圣旨下来,所有人都得诛九族。”
  “太尉,”石守信也开口到:“为了自保,你就听廷宜(赵匡义字)的吧。”
  此时韩通和慕容延钊也跪了下来:“启奏皇上,臣愿请辞忠武军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职,专心兵务,恳请皇上恩准。”

  三个军头开了头,底下中高级将领却无一人响应。
  赵匡胤这边是因为赵匡义挑拨,而韩通与慕容延钊,却是效仿赵匡胤。
  不管如何,旨意已经让所有将领知道,继续在这大帐干耗毫无意义,准了两人奏请之后,柴宗训说到:“朕已经乏了,散帐吧。”
  回城之后,赵匡义当即秘密召集赵普石守信一干人等集会。
  “廷宜,”石守信问到:“太尉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匡义直摇头:“大哥鬼迷心窍了,听说这削节镇的旨意都是他提议的。”
  赵普分析到:“小皇帝的本意,是要加强威权,这无可厚非,但太尉不该轻易就答应他。”
  “如今太尉已经请旨,且小皇帝已经准了,”石守信有些担忧:“倘太尉上门劝说,我等该如何应对?”

  “今日殿上本就该附议太尉,”石守信继续说到:“如果太尉上门,我等难以抗拒。”
  “那尔等便死定了。”赵匡义淡淡到:“今日还有一事,殿上我未说与大哥知道。”
  “先前我与赵书记谋划趁着射猎一箭射死小皇帝,没想到被一个短命的侍卫给挡下。”
  石守信惊得站了起来:“如此大事,你为何不与太尉商议?”
  “大哥必不会同意。”赵匡义说到:“所以我射杀小皇帝时,用的是大哥的箭。”
  赵普接了一句:“小皇帝之所以隐忍不发,就是等着统领们交出节镇权力,只要你们交权,我们所有人都得完蛋。”
  赵匡义和赵普的话让石守信心中又起了波澜。
  小皇帝如果要杀太尉,太尉唯有兵变才能自保。
  如果太尉做了皇帝,他石守信怎么也能捞个太尉做做。
  想到这里,石守信将情况与赵匡胤说明,劝他早做准备。
  没想到赵匡胤大惊,骂了一声石守信‘胡闹’,急忙回府找到赵匡义将他绑了起来。
  赵匡义挣开:“大哥,你作甚?”
  “被你害死了,”赵匡胤喝到:“马上与我去请罪。”
  “请什么罪?”赵匡义后退几步:“若不是你优柔寡断,这天下早就是我们赵家的了。”
  “胡说,”赵匡胤怒到:“造反可不是请客喝酒,是诛九族的大罪,你要害死全家吗?”

  “大哥,”赵匡义说到:“我已经重复很多遍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能助你位及至尊,我情愿赴死。”
  赵匡胤也不废话:“成什么大事?即刻与我去见驾请罪。”
  “我就不去。”
  “不去也得去。”赵匡胤再次要将赵匡义绑起来,赵匡义拼命挣扎,俩兄弟就这么打了起来。
  下人上前要来劝架,赵匡胤吼了一声:“滚开。”
  才进门的赵普见此情形,急忙往后堂走。
  赵匡义一个文弱书生,怎么敌得过赵匡胤,很快便被绑了个结实。
  “大郎。”一个苍老的女声从石屏风后传出。

  只见赵普扶着一个雍容华贵,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太太出来。
  赵匡胤急忙松手见礼:“娘。”
  这老太太便是有女中诸葛称号的赵匡胤亲娘,杜老夫人。
  杜老夫人看着被绑的赵匡义说到:“大郎这是要作甚?”
  赵匡胤解释到:“二弟犯上作乱,我要拿他去见驾请罪。”
  杜老夫人冷冷到:“二郎犯上作乱?证据呢?”

  “二弟在我箭上淬了牵机毒,若不是马步兵指挥使董如诲舍身护驾,皇上恐怕早已宾天,这是他亲口说的。”
  “我是问皇上有没有证据。”杜老夫人说到。
  “箭上有‘赵’字。”
  “仅凭此?”
  赵匡胤一时语塞,如箭上有赵字,皇上第一个便该怀疑他。
  但董如诲已然下葬,皇上却一直只字未提。
  这一年的相处,赵匡胤深知柴宗训是个谋定而后动的人。

  越是只字未提,恐怕越是在谋划如何将赵家一网打尽。
  “娘,”赵匡胤开口到:“若二弟不去请罪,咱们家的祸事恐怕要来了。”
  “有何祸事?”杜老夫人淡然到:“你是殿前督检点,副都检点慕容延钊乃你儿时玩伴,慕容延钊副将高怀德与你是郎舅,汴梁防务使石守信与你是儿女亲家,二郎的岳父魏王符彦卿乃太后亲父。”
  “认真算起来,二郎是皇帝的姨父,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有何祸事?”
  杜老夫人说的,只是些主要将领。
  经过她多年谋划,无论朝堂亦或军中,赵家有数不清的亲朋故旧。
  所以如果柴宗训没重生回来,赵匡胤便可轻轻松松的黄袍加身。
  “大哥,”赵匡义说到:“不如就趁此机会反了吧。”
  “阿武哥那边,各将领我已经说好,他们对小皇帝削节镇非常不满。”
  “区区一个韩大眼(韩通)和拍马屁的慕容延钊,根本不足为虑。”

  “放肆,”赵匡胤大喝打断赵匡义:“娘,你且看看廷宜这丧心病狂的样子。”
  “天子宁有种乎?”赵匡义并不服气:“兵强马壮者为之罢了。”
  “如果我坐在大哥的位子,岂会让小皇帝稳坐龙床?”
  “娘,”赵匡胤说到:“你看廷宜说的这是人话吗?”
  杜老夫人淡淡到:“他有哪一句说错了吗?”
  赵匡胤怔了一下,他忽地想起一年以前皇上在瀛洲不降罪于潘仁美时说的话。
  所谓天子并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乃是唐末以来形成的风气。
  而赵匡义,也正是受此风气影响。
  要说赵匡胤想不想当皇帝,废话,谁不想当皇帝。
  但赵匡胤心中有百姓,他只想平稳的坐上宝座,不想引得天下大乱。
  而且最好的机会已经失去,现在胜算越来越低,首要的还是保命,没想到赵匡义却往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眼见着今日是不能将赵匡义带走,赵匡胤轻叹一口气:“罢了罢了,你想做什么,我再也不会管,但我也不会帮你,只希望你以家族为念,好自为之。”
  离了府上,赵匡胤独自进宫,他要上奏赵匡义的野心,让皇上早做准备,免得赵匡义越走越远,苦了百姓,也害了赵家阖家三百多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