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60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伏乞皇上早为封疆计,容臣休致,速简览贤能,以
  便交代。则皇上之成臣生臣者小,而为封疆则大也。臣
  不胜悚切待命之至。
  刚刚念完袁崇焕的乞休疏,李永贞便道:“魏爷,这广东蛮子倒还识趣呀。”
  “到底是文人哪——”魏忠贤却未置可否,“嘿,写的还真不赖,有情有意又有理,怪动人的……”
  “魏爷,咋样处置他?”李永贞又问道。
  “这还不好办! ”魏忠贤撇撇嘴笑了笑:“辽东不会有大事了,也让这个广东蛮子回家种田去吧! ——姑念他打了两次大胜仗,咱家这也算网开一面了。”
  “魏爷真是菩萨心肠——”李永贞陪着一脸的笑。

  “菩萨?说的不错,咱家还真是一个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呢!哈,哈——”魏忠贤得意地笑着,“你这就拟旨去吧。”

第116章 听雨

  就要离开宁远城了,一种强烈的难割难舍之情在袁崇焕的胸中油然而生——他带着黑子在城墙上一步一步地走着,一步一步地量着;他走了九里一百二十四步,也量了九里一百二十四步;走完了一周,再重走一周:脚下的每一段城墙,身旁的每一个城堞,他都熟悉。这里拆了返过工,那里曾经加固过,这里放过红夷大炮,那里有一段被鞑子挖塌了的缺口……他默默地走着、量着,又默默地看着、想着,“真是割舍不下呀,宁远! ”他在心里念叨着,甚至不自主地喊了出来——这毕竟是他和一万多弟兄吃苦受累流血流汗拼过命的地方啊!

  回去的路上经过学宫,里面传来一阵阵抑扬顿挫折的读书声。他的脑海里立即出现了第一次接见鞑子使者方吉纳、温塔什的情景,也出现了他与程本直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他若有所思地停住脚步,却又无奈地摇了摇头,走了过去。
  夜里,风骤起,雨也急。
  风雨声里,正在书房读书的袁崇焕不禁浮想连翩——黄钟大吕,金戈铁马,空阔的天和地,庄严的佛与神,筑城的艰难困苦,激战的刀光血影,仕途的坎坎坷坷,家乡的山山水水……都一齐涌上了他的心头——书,自然是读不下去了,他索性放下它,坐在那儿任由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可到后来,他又干脆什么也不想了,只是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风声和雨声。

  夜深了,佘洪轻声劝道:“老爷,该歇息了。”
  可袁崇焕却没有一点的睡意,依旧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过了好一阵,才自言自语道:“听听——这风,不就是老天愤怒至极的吼声么?这雨,不就是老天悲痛至极的泪滴么?”
  他一边说,一边感叹。突然,他又想起了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老先生写给东林书院的那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他沉思良久,一边小声地读着,一边示意佘洪磨墨。可是,当他面对桌上摊开了的宣纸时,却迟迟没有动笔。
  好半晌,他才挥笔写下了二个字:
  听雨

  放下笔,他对佘洪道:“若他日有缘再来,这书房就叫‘听雨斋’好了! ”
  临行的前一天,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袁崇焕冒雨去了东山,接着又去了觉华岛。在两处的墓地,袁崇焕向战死的弟兄们作了最后的道别。
  天黑时,袁崇焕才回到巡抚衙门,却发现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何可纲、宋世英、谢尚政、毕自肃还有各城堡主将各衙门主官等等都在客厅里,等着他回来呢——明天,袁崇焕就要走了——众将都争着要陪伴袁崇焕到京师,可袁崇焕又坚决不肯。直到最后,众人总算说服了袁崇焕。可袁崇焕倒是答应了,但只要两人代表;于是众将也就按袁崇焕的意见推举出了宋世英和谢尚政,由他们作代表送袁崇焕一家到京师。

  袁崇焕离开宁远的日子原本一直对外保密,可城里城外的百姓们到底还是打听到了实信。雨虽然一直没有停歇,但天才蒙蒙亮,巡抚衙门前已经有些拥挤,而且人们还在络绎不绝地来。他们向守门官说,一定要送送袁大人!
  当谢尚政将此情况报告给袁崇焕时,袁崇焕立时赶到大门前,双手抱拳频频向人群致意:“乡亲们的情意,崇焕心领了。这雨还在下,莫淋坏了身子。大家都请回——请回吧! ”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眼含热泪对袁崇焕道:“袁大人,没有你,就不会有宁远的今天。你的病,也是为我们宁远百姓落下的,苦了你啦,袁大人,还有你的一家老小 ——我们阖城百姓感激不尽,都舍不得你们走哇! ”
  袁崇焕再一次抱拳连连施礼:“崇焕也舍不得离开乡亲们,可……身体不适,又蒙朝廷允准回乡调理,也是不得已呀……”
  几位老者又说道:“大人回乡治病,我们不敢强留,留也留不住哇。可是,大人病体康复以后,一定要回到宁远来呀! ”

  袁崇焕只有苦笑:“一定……一定,一旦朝廷有旨宣诏,崇焕一定再回来,一定回来和乡亲们在一起……”
  宋世英和佘洪夫妇早早已将叶氏、如蕙及行装送到了南门,这时又回到巡抚衙门催促袁崇焕快些上路:“大人,南门也聚集不少老百姓,听说连乡下也有许多正往城里来,都要给大人送行。快走吧——迟了,怕连南门都出不去了。”
  待袁崇焕一行赶到南门时,那里的街巷甚至城楼上、城墙上也都集满了人。雨地里,人们都在翘首等待,他们都要来看看袁大人、送送袁大人。袁崇焕含泪向人们拱手致意作别……
  骑上马背时,袁崇焕看到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何可纲、毕自肃等人都跪在南门内侧,他心头猛地一热,连忙下马跑过去,一一将他们扶起,道:“话,我们说得够多了。总归也就是四个字:‘边防事大’。各位兄弟,仔细办好自己份内差事要紧,要对得起皇上、对得起朝廷、对得起辽东百姓,最主要的还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切切,切切! ”

  众人齐声道:“大人教诲,我等时刻谨记在心! ”
  袁崇焕这才重又上马,回身望了望雨地里跪地相送的军民们,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双手抱拳向军民们接连拜三拜,这才回转身哽咽着吩咐佘洪道:“我们……我们走吧! ”

第117章 程本直三见袁崇焕(一)

  到了北京,袁崇焕就住在他的叔叔袁玉佩家里。
  往时,只要袁崇焕进京,他都住在这儿。而每一次来,特别是当上了辽东巡抚之后,都会有许多人前来拜访,有时候整个巷子都停了车马和轿子,让人走动一下都困难。
  可这一次的回京却全然不一样了,门庭冷落得可以罗雀。不要说袁崇焕没有什么客人,就连想找袁玉佩的一些人也都远远地避开了。对此,袁崇焕倒也不怎么计较,甚至还颇有风趣地向宋世英和谢尚政背诵起唐朝李适之的《罢相》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袁崇焕本来就讨厌应酬,如今更是巴不得立刻就离开京师,要不是还必须进宫去向皇上辞朝,他早就带着妻女走了。因为这是规矩,即使是让皇上给一脚踢走了,也得面圣叩头谢恩——就象被降职被贬谪甚至被廷杖被逮入狱那样——不然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那可是要杀头的罪。
  趁皇上还没有召见的这几天,袁崇焕在谢尚政宋世英的陪同下,和妻子叶氏女儿如蕙去看了几处风景,总算了却了陪她们逛逛北京的心愿。

  他也去了崇福寺,可惜玄通大师云游在外还未归来,一直想与大师畅谈的想法也落了空。接下来的几天又下起了雨,天气闷热潮湿,让人很不舒服。好在皇上来了口谕:免见。袁崇焕的心情一下子又好了起来,立即准备起行装,打算近日就要上路。
  就在这时,程本直第三次找上门来了。
  大门外,黑子“汪汪”连声直叫——当听说是程本直来了,袁崇焕十分高兴,他亲自出门相迎,拉着程本直的手,一直走回客厅奉茶叙话,道:“赋闲到京小住,一直想找到你再说说话,可京城这么大,往哪儿找呢?这有多巧,正想你,你就来啦! ”
  程本直道:“大人的事,程某从衙门朋友那儿知道了不少。想再去宁远一趟,又怕大人已经启程。前两天听说大人到了京城,却也不知居处,幸好兵部一位朋友路遇大人的叔叔袁老大人,这才知道大人住在此处。程某就匆匆赶了来,还担心大人已经动身南下了呢。”
  袁崇焕深情地望着程本直,言语非常诚恳:“程秀才,我曾三次拒见于你,可自从我们相识特别是听了你的两次直言之后,每每想起,便总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我……这就要走了,今晚一见,异日便天各一方,只怕是万难再见呀……”

  这一晚,在宋世英谢尚政陪同下,袁崇焕和程本直秉烛夜谈,整整一宿都没有合眼。他们谈辽东,谈朝政,谈民间疾苦,谈百姓造反……天快亮的时候,他们的话题又从当朝的权阉转到了历史上的一些忠臣与英雄。
  在这一点上,程本直自有他一番独特的见解——
  “大人,人们常说:‘英雄,终于末路;忠臣,少有善终。’这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本不该有却又偏偏常有的事。对于那些少有善终的忠臣、终于末路的英雄,人们扼腕、人们悲切、人们心痛——
  “比如晚唐的汪遵说屈原:‘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比如刘禹锡说韩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比如元朝的黄缙说李广:‘汉室需材访隐论,贩缯屠狗各求伸。岂知风雪南山下,别有当年射虎人! ’
  “还有今人说伍子胥:‘昭关一夜须发白,灭楚鞭尸未可哀。了却君王天下事,换来属镂杀身灾。’
  “说岳飞:‘金牌十二军情急,正是岳飞报捷时。昨用今诛竟何事?高宗心里自当知。’……
  “他们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忠臣和英雄们的悲惨结局上,这自然要产生种种的伤悲和凄凉之感,徒让世人与后人陪着落泪而已。
  “而依程某之见,这是很不够的——我们更应当注意到忠臣和英雄们那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注意到他们那作为社会脊梁而奋起前行的力量所在,注意到他们那无怨无悔甘愿牺牲自己的博大情怀。

  “比如岳飞,没有他的奋力抗金,没有他的艰难北伐,没有他重创金兵的郾城大捷,就不可能有南宋一段时间的江南偏安;
  “比如于谦,没有他反对迁都南京的决绝态度,没有他振臂再三又坚持再三的抗战呼声,没有他果断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就不可能有如今京城的完整无缺;
  “比如熊廷弼,没有他第一次经略辽东时的改攻为守,没有他那极力巩固边防的种种措施,就不可能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以后那一年多时间的安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