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0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爬到大学士这样的位子,魏广微又担心一旦在魏忠贤面前失宠,就会丢了它。所以他也总在找机会,以求表现对"叔叔"的忠心。功夫果真不负有心人,他的机会来了--在山海关做生意的一位富商来京,请他去吃花酒。酒还未过三巡,那富商话匣打开,无意间告诉他一件道听途说的事:孙承宗就要回京了。
  魏广微当时就一愣,心想:这些日子自己天天在内阁当值,咋没有看到孙承宗要回京的呈文?难道这位大学士突然回京要找内阁的毛病来了?他是帝师,不只自己惹不起,就连顾秉谦和冯铨也惹不起。可他们三个,在内阁中枢这个要害部位,一直都看魏忠贤的眼色行事,秉承魏忠贤的意旨,确实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这时候要是叫孙承宗全给抖落出来,那还得了!况且,孙承宗还能直接找皇上,只要他向皇上那儿奏一本,他们头上这大学士的帽子不被拿掉才怪,那可是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呀……

  做贼心虚的魏广微想到这里,立时就出了一头冷汗。那富商见魏广微突然间满头大汗,还以为他生了病,关心地问:"哟,魏大人,哪儿不舒服?要不要请个郎中来瞧瞧?"
  魏广微摇摇头,随即又没头没脑地问:"带了多少兵啊?"
  那富商倒给弄糊涂了:"谁?谁带兵啊?"
  魏广微自知失言,连忙掩饰道:"误会,误会--昨日接到山海关塘报,也说了孙承宗孙大人回京之事,只是没有交待具体回程时间和带兵多少的事。魏某冒然一问,唐突了,实在唐突了。"
  那富商摆摆手道:"没什么,没什么。孙大人回京的事,小人只是耳闻,带不带兵,那就更不知晓了。可魏大人在举杯之间,还一心想着国事,小人佩服,佩服之至啊 。来,就为这‘佩服‘二字--小人再敬大人三杯!"
  魏广微醉醺醺地回到私宅,还在想着孙承宗回京的事。酒醒后,突然之间他倒有了一个讨"叔叔"欢心的大好主意:孙承宗不是要回京么?毫无疑问,那一定要带兵回京了。可他带兵回京又想干什么?不就是要"清君侧"吗?对,我说他是"清君侧",那他就一定是"清君侧"!清谁?当然是叔叔首当其冲了,不清他,他还能清谁啊--在事态这样严重的时候,我魏广微第一个报告给叔叔,岂不是大功一件?

  想到了,就要不失时机地去说到做到。魏广微立马动身,坐了轿子去魏府。
  在魏忠贤面前,魏广微更是把这件事扩大到了极至,他说得活灵活现,不由魏忠贤不信:"叔叔,不好了!孙承宗拥兵自重,这次带兵回京,他是冲着叔叔来要‘清君侧‘的!还有东林在朝尚有兵部侍郎李邦华几个,别看他们人少,可一旦闹起里应外合来,叔叔和我们这些跟着叔叔的,都要没命了……"
  魏忠贤当然知道"清君侧"的典故,这还是帝师孙承宗给皇上讲课时讲的呢。魏忠贤虽说大字不识一个,但记性却特别好,魏广微一提起"清君侧",他就想起了孙承宗讲的那个典故--那是唐武宗李炎时,太监仇士良以"援立之功"被封为楚国公,从此把持了朝政,气焰熏天,有忠君爱国者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反对仇士良--"清君侧"者,清除皇上身边的奸贼也。

  "什么?你说什么?孙承宗他……他要清君侧?"魏忠贤气急败坏吼叫起来。
  "是啊,是啊 。叔叔--"魏广微一直站在那儿,看着魏忠贤的脸色,"这个孙承宗仗着他是帝师,就如此狗胆包天,他是要下叔叔的手哇!"
  "就凭他?咱家有‘内丁 ‘一万,也不是吃素的……"魏忠贤正要说下去,突然想到孙承宗的辽东大军就有十几万,不禁由气馁到恐惧,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他在那儿怔了半晌,才又发话道:"快去喊良卿、应星、呈秀和、顾秉谦他们几个过来……给咱家想想办法,还有奉圣夫人……快去,越快越好!"
  奉圣府离魏府最近,客氏自然最先到,她听完魏广微的话,不禁撇撇嘴:"怕什么呀!咱们手里不是还有皇上吗?就是他姓孙的真敢带兵杀进京来,大不了咱们拿皇上去顶,看他还清……清什么?清他妈的脚去!"
  几句话说得魏忠贤和魏广微都乐了。

  魏忠贤紧绷着的神经也松了下来,看了看这个过去总在他之上而今已臣服于他的女人,心里突然生出对她的些许愧意:她还真不简单,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前些日子咱家对她也太过分了点--唉,只有以后多多体贴她,补补过就是了。毕竟对食这么多年,她的心还是向着咱家,咱家也不能太小气了不是?……
  要来的人陆陆续续都来了,听魏广微重又叙说一遍,便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听得魏忠贤不住地点头称是。
  但细论起来,要数顾秉谦说的最好也最实际--他到底入阁已久,对官场上的许多奥妙也最熟悉--因此也最合魏忠贤的心思:"疆臣无旨离汛地,非祖宗之法,违者不宥。孙承宗既然督师辽东,没有奉旨就不能随便离开山海关!九千岁可据此下一道严旨,要孙承宗速速退回就是。"
  魏广微出的主意也不错:"另外也须防他抗旨进京:这只要关闭九门严防死守即可;第二,从周边调集兵马助守京师,对孙承宗也是一个威慑;第三,让东厂严密监视李邦华等,若有风吹草动,当即诛杀,也就断了孙承宗的后援;第四,即使孙承宗抗旨带兵到了京师,也只许他一人进城,就由不得他胡作非为了。"
  不甘落后的崔呈秀说办法,更让魏忠贤拍手叫绝:"爹爹,还有两件事更要紧:一是由孩儿们群起弹劾孙承宗,就借着他无旨擅离汛地这件事闹腾闹腾,在朝廷上造成一种声势,先就让他下不了台;二是速派锦衣卫精干人员,一路侦探孙承宗的一举一动,万不得已时,就伺机宰了他,不就万事大吉了?"
  魏忠贤很快就拍了板,干儿义孙们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第49章 孙承宗要“清君侧”?(二)

  孙承宗的确是往京师而来,可是当他到了通州,却接到了连皇上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一道"圣旨"。在严旨切责之下,他只好打消进京去见皇上的念头,忧虑重重地返回山海关。
  其实,孙承宗并没有带一兵一卒--跟随他赴京的只有他的一名老仆和随军赞画鹿善继两人而已。
  孙承宗早就有了返京弹劾魏忠贤的考虑:去年叶向高、赵南星、高攀龙以及杨涟等人被斥逐之后,消息传到山海关,孙承宗已有心上疏论魏忠贤之过。但想到奏折未必再能由皇上亲览,因此就以贺圣寿为借口请求返京,以便向皇上面奏。但一直到十一月十四日朱由校的生日过后,也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回复,孙承宗只有作罢。
  前些时候,魏忠贤下旨逮杨涟、魏大中、左光壮等六人入诏狱,魏大中之子学伊、左光斗之弟光明,先后投奔保定府定兴县的鹿太公家。鹿太公,名正,鹿善继之父。鹿太公刚直善良乐于助人,遇有难者,甚至不惜倾家以助,远近皆以"太公"称之。对杨涟、魏大中、左光斗等人被逐被诬被逮之事,鹿太公甚为同情。所以魏学伊与左光明二人来投,鹿太公不仅热情接纳,而且与容城一位举人孙奇逢商议助人救人之计。孙奇逢说,最好告诉孙承宗大人。于是,鹿太公慷慨解囊送二人东去关门,并给鹿善继写信要他帮助魏学伊和左光明。

  接到父亲的信,鹿善继即引魏学伊与左光明见了孙承宗。孙承宗当即决定再次入朝向皇上面奏,并且与鹿善继商定借巡视蓟门之机,请求入觐。孙承宗当然知道这一次请求不会得到回复,所以在刚刚送出入觐的请求之后,就立即动身出发。可万万想不到魏忠贤得到消息更快,而且抬出了祖制严旨阻止了他。
  孙承宗再一次失望了,更确切地说是绝望了。在返回山海关的路上,他没有再讲一句话。他的整个身子就好象掉进了冰窖,而且无以自拔。他在心底对自己说:"皇上庸懦,阉宦揽权,朝政腐败,阉党逞凶,大明自己给自已经掘好了坟墓,亡国,就近在眼前哪……"
  回到山海关,孙承宗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再次上疏乞休。就象第一次乞休一样,乞休疏写毕拜发之后,他又一次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和愉悦,也又一次仿佛已经置身局外,既无是也无非,既无悲也无喜。连他对老仆和鹿善继吩咐的话语,也出奇地平静:"国事,已不可为;老夫,也已成老朽,更是不可为了。自今日起,老夫将闭门读书,只等圣旨颁发,即行归乡不再入官场一步。此前,也不再会见任何部属,请他们各司其职,耐心等待新上司吧。"

  一直在宁远的袁崇焕一听说孙承宗第二次乞休,更急了。
  他虽然不清楚孙承宗这次又要乞休的实情,但也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孙承宗又一次难迈过那个坎了。不然,以孙承宗的为人,他决不会二次乞休的……
  他只将诸事稍作交待,又简单丢下了一句:"我这就去山海关!"便带了两名随从立马扬鞭上了路。到了前屯,他也不顾随从的劝说,不吃不喝,甚至连家也不回去看一眼,仍旧马不停蹄地往山海关方向急驰而去。
  到了山海关督师衙门,袁崇焕虽然像第一次一样闯了进去,但再也见不到孙承宗了。因为去后宅的大门紧闭,袁崇焕无法再往里面闯了。老仆劝他回宁远,他不干;鹿善继劝他,他也不干。他说话斩钉截铁,没有一点的余地:"我就在督师衙门这儿死等,等孙大人开门见我,等孙大人回心转意,等孙大人亲口答应:九月到宁远看阅兵大典去!"

  可孙承宗就像铁了心似的一心乞休,就是不出二门,不见袁崇焕;袁崇焕呢,也一样铁了心似的,执意要力劝孙承宗收回成命。两个同样倔犟的汉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僵持着……
  幸而有朝廷的圣旨及时雨般地传下来,这才让心急火燎般的袁崇焕重又安下心
  来--那道圣旨写着:慰留孙承宗。那理由依然是:辽东乃非常之地,大敌当前不宜换帅。
  实际上,是侦探孙承宗行踪的锦衣卫校尉们帮了忙,他们回京如实向魏忠贤作了报告:孙承宗进京,同行只有一老仆一赞画,并无一兵一卒;回到山海关后,也只关门闭户没有会见任何人。魏忠贤一听,有些后悔了:"原来是这样,咱家竟然冤枉孙大学士了……"
  但朝廷上攻击孙承宗的浪潮依旧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不拿掉孙承宗便不罢休之势。魏忠贤不好明令停止,便采取"慰留"的老办法了结了此事。

  过了几天,魏忠贤又召集众人,吩咐道:"‘清君侧‘一事到此为止,在没有找到替代孙大学士的人选之前嘛,都不要再提了。嗯!想想看,要是没有一个能人守在山海关,挡住鞑子不让他们进关来,咱家日子如何好过?大家日子如何好过?明白不?"
  "明白了!"
  "明白就好,咱家就不再操这份心了--哦,听说孙承宗和那个广东蛮子又筹款修复了几个城堡,什么锦州啦、右屯啦、大凌河小凌河啦……几次上疏请拨款,都没有给人家。这不是一件好事嘛,咱家也不想让他们背债,既然慰留大学士,你们就告诉兵工户三部,不要再推三阻四地拖了,快发下去!明白不?"
  "明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