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12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想到这里,王在晋不禁苦笑了笑,接着就又继续想下去:王化贞如果请来了林丹汗,广宁和河西也许就不会有如此的残局了。可是,王化贞请不来,不等于自己也请不来呀。王化贞请不来林丹汗,那是他活该倒霉;而如果我请来了林丹汗,岂不少了许多的麻烦、也成就了大功一件?
  "看起来,还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如果有了察哈尔的林丹汗相助,我王在晋此去关门,何愁之有?什么鬼门关?明明是天堂路一条嘛……"他在心里美滋滋地想着,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自言自语起来。
  林丹汗,这个十三岁即汗位的蒙古察哈尔部落的主宰者,和他的祖辈一样剽悍、神武、威猛而且雄心勃勃、霸气十足,这些年,察哈尔部落在他的统领之下比以往更加强大,他因此也成了蒙古各部落头领中的一个不可小觊的人物--当然,这也只是王在晋在兵部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人说起过的人物,但对于察哈尔和整个蒙古,他却不甚了了。

  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退出中原,仓皇逃回到了大漠之中,而不久就分裂为鞑靼、瓦刺和兀哈良三大部,鞑靼居中,东为兀哈良,西为瓦刺。他们之间,无论怎样地你争我夺,也无论胜负输蠃,都一直与明朝为敌,从而在北方形成了对明朝的巨大威胁,且以鞑靼部和瓦刺部为甚。
  两百多年来,他们亡明之心不死,"入主中原,恢复大元帝国天威"的雄心壮志始终没有改变。在他们的心目中,总在梦想着再出一个成吉思汗式的人物,称霸天下。
  明英宗朱祁镇时,瓦刺部在首领脱欢率领下统一了蒙古,立元朝皇族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大权则由脱欢及其儿子也先相继把持。正统十四年,也先率兵四路攻明,并于当年八月十三日在土木堡大败明军,并且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随朱祁镇亲征的文武大臣生还者无几,五十万明军更是死伤大半,二十万骡马及全部辎重尽为也先缴获,这就是震惊当时的"土木之变"。

  此后,瓦刺部因内争而四分五裂,鞑靼部却在达延汗的率领下乘势征服了瓦刺而强大起来,对明朝又构成了新的威胁。达延汗就是林丹汗的七世祖,勇猛善战,人称"小王子",曾数度攻入长城。而明朝却由于边防空虚、军备废弛,鞑靼骑兵常常乘虚而入,而在嘉靖年间更是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嘉靖二十一年,达延汗的孙子俺答汗,率兵从山西大同入塞,深入内地横行三十八个州,杀掠兵民二十多万夺走牛马牲畜二百万头。八年后,俺答再次举兵从古北口进入河北内地,大肆烧杀抢掠。

  直到鞑靼内部分裂,原来的蒙古三大部也逐渐演变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部落各自为政,为争夺权力而互相厮杀,明朝在北方的威胁才略有减轻。
  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就是在这样混战中逐渐壮大的一个部落,而他的曾祖父图们可汗、祖父布延可汗也都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入主中原的那一天。虽说他们实力不强未能如愿,但也时时率兵骚扰明朝边境,甚至入塞烧杀抢掠。
  即位之后,林丹汗也和其祖辈一样时刻惦记着统一蒙古各部、进而称霸天下的大业。二十一岁那年,他和另一部落的首领炒花一道攻入长城,横扫塞内八个州县,从而使自己的威名立刻在大草原上传扬开去。
  打蠃这一仗,年轻的林丹汗还学到了一个壮大自己实力的重要经验。老奸巨滑的炒花告诉他:打了胜仗,不必乘胜追击,只是摆开架势威逼明朝谈判要求抚赏,给了钱才退兵罢战。这一次成功了,林丹汗不久尝试着卷土重来第二次,又成功了。于是,林丹汗轻车熟路地不断玩着"入塞一次,谈判一次,抚赏一次"的鬼把戏。几年的时间里,明朝每年给他的岁币银已经由开初的四千两猛增到四万多两,他的实力就这样渐渐强大起来了。

  面对自己的众多部属,林丹汗激动、兴奋,十分得意地向他们展示自己的雄伟计划:"再有两、三年的时间,察哈尔部的实力就足以一统大漠,让各部落臣服于我。再等上三、五年的时间,统一后的蒙古大军一举吞掉明朝也不再是什么难事。列祖列宗欲效先祖成吉思汗入主中原的宿愿,就要在我的手里实现,大元帝国的天威就要再现于中原了!"

  林丹汗,早就成为一个令蒙古许多部落闻名色变的人物。如今,他的实力更是大增,他已有帐房数千、大军四十万。大漠南北、千里草原上,已经臣服于林丹汗的大小部落都对他崇敬倍至,也早已把他视为未来的成吉思汗了。
  所有这些,王在晋并不十分了解,但他既然动了求林丹汗的念头,也由此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今人称"蒙古通"的蓟辽总督王象乾。王象乾不愧是一个"蒙古通",他久在蓟门,不仅熟知蒙古诸部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历史与现实,而且和他们拉拉扯扯打得十分地火热。实际上,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王象乾实无他才,唯独摸透了林丹汗、炒花一类的蒙古人挟兵胜索抚赏的无赖本性,也摸透了已经腐败不堪的明朝朝廷只知道拿钱买边境平安的庸懦心理。

  因此,希望得以保官保位而体面告老、衣锦还乡的王象乾,也就更加老练地将朝廷拿钱买平安的政策发挥到了极至。他成了朝廷与不忘入主中原的蒙古人谈判的代表,特别是与林丹汗打交道,更是离不开他。也正因为如此,王象乾才被冠以"蒙古通"而知名于朝廷。
  走走"蒙古通"的门路,求他出面请林丹汗出兵帮助自己,这就是王在晋造访王象乾所打的如意算盘。
  可是,他两次登门都碰了软钉子。尽管王象乾的管家每次都很有礼貌地告诉他"王大人不在家",但那冷冷的眼神里似乎还另有话说。不肯罢休的王在晋派人找到那位管家,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才弄清楚其中的原由:原来,王象乾早就想要他的一件传家之宝--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
  这幅画是王在晋的祖父从一个当铺老板那儿夺到手的--那时候他的祖父在顺天府宛平县当知县,听说展子虔的《游春图》在宛平一个当铺老板手里,就动起了歪脑筋,而且也真的如愿以偿不。然而,就在《游春图》到手后不久,那个当铺老板突然就死了。有知情者说,是当铺的一个伙计出卖了他的老板,他在王在晋祖父的威逼利诱下说出了《游春图》的秘密藏处,并在其指使下毒杀了当铺老板之后,也不见了踪影。很长一段时间里,《游春图》的真正去向都不为外人所知。但后来却由王在晋那个不争气的父亲在一次醉酒时说漏嘴而泄露了天机。从此以后,就常常有小偷光顾王府,他们自然都是在打这幅《游春图》的主意。王在晋父子当然非常小心,唯恐一不留神就被人夺了去似的。

  可是,在这个关乎自己前程和身家性命的非常时候,王在晋思前想后,终于决定忍痛割爱、舍小求大。
第17章 “收复失地?不! ”王象乾摆手道
  果然,在王象乾那装饰豪华的客厅里,当王在晋徐徐展开了《游春图》的画面时,他看着王象乾那张苦瓜似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两尺多长、一尺来宽的画面上,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湖中,碧波荡漾;岸边,树木葱茏。山坳里藏着佛寺,湖面上荡着轻舟。曲折的小路伸向那幽静的山谷,踏春的人们正在观赏那迷人的春日美景……

  "好画!好画!真正一幅好山水呀,正所谓‘咫尺之中,备千里之趣‘。王大人--"王象乾连头也不抬,眼睛在画上瞄来瞄去最后又直直地盯着画面上南宋徽宗的题签,赞不绝口:"这行笔有轻重缓急,线条则细劲有力,展子虔不愧是‘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鼻祖呀。"
  "老大人慧眼识珠,这幅《游春图》--下官就送与大人了。"王在晋慢慢地将画卷起来,双手捧着递给王象乾。
  "贤弟如此厚意,老夫感激不尽 。"王象乾改变了对客人的称呼,语气更是格外亲切。他没有丝毫谦让地接过画轴,又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画匣中,随即便主动问道:"贤弟即将去关门赴任,夤夜登门,想必有什么要事?"
  "老大人,可有什么好法子,约请林丹汗出兵,助下官一臂之力收复广宁?"王在晋也不虚作客套,开门见山地便直奔主题,说出了他的来意。
  "贤弟如何动此念头?"王象乾又问。
  "老大人,当一天和尚,总得撞一天钟吧。"王在晋一脸苦笑,"辽东三战三败,每战又都是全军覆没,我朝兵力锐减。下官估算,关门屯兵不过五、六万人马,而且兵无斗志、将更怯阵--下官此去关门,何以挡得住建虏铁骑?又何以收复广宁?况且……况且内地灾荒连年,盗贼蜂起,朝廷本已自顾不暇,调援则更成空谈。下官因此思来想去,怕只有去请林丹汗出兵助我大明这一条路了!"

  "贤弟对我朝实力分析精辟!不过贤弟--"王象乾倒也直率,"请林丹汗出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难道请不动他?"王在晋急切地问。
  "也不是请动请不动的事。这蒙古人的心思,贤弟还有所不知啊--"于是,王象乾向王在晋讲起了蒙古人。他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逃往塞北讲起,一直讲到当今蒙古的大小部落、讲到兵强马壮又野心勃勃的的林丹汗,"这几年,北方看起来倒是安静了许多。可谁又能知道:这份安静,其实还是咱们拿银子买来的呀!就去年一年,给林丹汗的岁币银已经高到了四万多两,而且还得把给其它部落的岁币银也都交给他,由他再发放,他才肯不发兵往长城里打呢!你想想,就是这样的主儿,能让他不闹事,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有什么法子让他出兵帮咱们?即使说帮,他又哪里是真帮呢!"

  王象乾的一席话说得王在晋脊背直冒冷汗,他目瞪口呆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一个林丹汗,就这……这样嚣张?"
  王象乾微微一笑:"谁说不是!蒙古人的心里巴不得再出一个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呐。瓦剌的脱欢、也先,鞑靼的达延汗、俺答、图们,称雄大漠的这些蒙古人,连做梦都想卷土重来成为成吉思汗第二呢。如今的林丹汗,和他的祖辈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势力的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了。"
  这时候的王在晋已经满头冷汗直冒了:"老大人这么说,林丹汗也和东边的努酋一样,野性难除、虎狼之心呀!"
  王象乾认真点了点头:"贤弟说得不错。唉,王化贞要是也能这么想,那就好了。他若一心一意地协助熊廷弼,广宁和河西也许就不会丢得这么惨。可他,硬是和熊廷弼对着干,一门心思要请林丹汗出兵助战。他哪里知道,真要是林丹汗来了,广宁即使不被努酋夺去,可也一样保不住哇,只怕……只怕是要落到林丹汗手里去了!"
  王在晋的心一缩,脸也不由地一红一白,他随即强使自己镇静下来,掩饰道:"老大人,那王化贞的意思,也许是想在鹤蚌相争之时,坐收渔翁之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