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7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多年实在委屈大家了,我袁崇焕先在这里向大家赔个不是--"袁崇焕缓缓站起身,向众人深深一躬,接着便坚定地说道:"辽东是我大明的疆土,辽民是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疆土必不可丢,同胞必不可弃!我袁崇焕将竭尽全力,说服朝廷,说服来辽东赴任的经略大人、巡抚大人,说服那些带兵的将帅,一定要关爱辽民,一定要信任辽兵--我们都是大明的子民,原本就是一家人,更应该同心协力赶走鞑子,收复失地,那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啊!"

  "卑职等代辽民辽兵谢谢大人!"何可纲和众哨官、哨长激动地长跪在地,向袁崇焕一拜再拜。
  "诸位请起。我还有话说--"袁崇焕扶起何可纲等人,又让宋世英剑囊中取出那把湛庐剑,端端正正地横放在桌上。
  "这是南宋高宗朝抗金英雄岳飞的湛庐剑--"袁崇焕恭敬地向湛庐剑一拜,话语中充满着激情:"五百多年之前,岳飞岳将军以无畏的气慨,抱必死的决心,为收复失地、救国救民,在抗金的战场上奋斗了一生。即使在他蒙冤被害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告诫他的部属:切记尽忠报国,莫忘还我河山。五百多年后的今天,面对已经陷于鞑子铁蹄的辽东疆土,面对还在受苦受难的辽民同胞,请湛庐剑作证:我们,也一定尽忠报国,一定不忘还我河山,一定要作一个像岳飞岳将军那样的抗金英雄!"

  "是!尽忠报国,还我河山!"激动非常的何可纲带领众哨官、哨长以及宋世英、佘洪都站立在湛庐剑前,齐声喊道。
  "好!我等同心合力,抱必死决心为国为民,定能建大功、立大业!"袁崇焕和他们一样地激动。
  "是!"人们又是一声高喊。
  "何守备--"袁崇焕接着又对何可纲说道:"明日请随我一道去察看关门形势。先去镇东门,如何?"
  "卑职遵命!"

第8章 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好一座天设地造的险隘雄关!
  它,屹立在万里长城之东和辽西走廊之西的交汇处,北有属于燕山余脉的巍峨群山,南有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滔滔大海,西有迂回曲折滚滚南下的石河长流,东有地势复杂、起伏不平的丘陵岭地。八百里群山逶迤自西北向东南而来,在距离大海十多里处嘎然而止。峭壁洪涛,束若瓮牖--正是气势雄浑非凡、险阻天然独具的一处所在。

  雄关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所建--当年,徐达来此地时,见这一带枕山襟海,实为辽蓟咽喉,于是连引长城为城之址。关城建成于洪武十五年,四壁各开有门,东称镇东门,西为迎恩门,南是望洋门,北叫威远门。东西二门外修筑有外凸的罗城,罗城外又设烟墩、土堡,东门前面还有一座小小的瓮城。整个关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各城门前都有吊桥横架于河上。城东南、西南、西北三隅城壕穿越长城之处有水关,设铁闸两重,称之为重健水门。城外还有南北翼城,与关城彼此呼应。

  涛涌惊涛连山海,锁关金锁接长城--这就是山海关:山之终点,海之边缘,背山面海,以城为关!
  日出东方,阳光照在雪地上,明晃晃耀眼闪亮。
  袁崇焕在何可纲陪同下快步向镇东门走去,佘洪、宋世英和两个哨官紧紧跟随在后。离城门不远,袁崇焕已经看到了高大庄重的城门上矗立着的箭楼。箭楼有上下两层,约四丈多高,二楼的额枋前悬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巨幅横匾,上刻"天下第一"(‘关‘的繁体字)五个行楷大字。
  "顿挫沉雄、别具一格,真是神来之笔呀!"袁崇焕停住脚步赞叹道:"看那‘一‘字,虽只一笔,却不显单薄 。‘‘(‘关‘的繁体字)字多笔,又不显臃繁……何守备,知道是何人手笔吗?"
  "卑职不知。不过,听此地人说,此匾未书年月,也没有留下姓名,所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晋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写,可在晋朝时,这山海关还没修呢!也有人又说是嘉靖朝的大奸臣严嵩的笔迹……"何可纲说着自己也笑了,"不过,要说这字是严嵩写的,连卑职也不信,既然是大奸臣的字,怕早就被砸了,还能让它留到今天?"
  "说的也是。"袁崇焕跟着也笑起来。
  "大人,小人知道这字是谁写的。"宋世英趋前几步接道。
  "谁写的?"何可纲急忙问。
  "这字既不是严嵩写的,也不是二王手笔。"宋世英慢慢腾腾地说道,"这块匾是本地的一个进士萧显的手笔。"

  "成化八年的进士萧显?"袁崇焕问。
  宋世英答道:"是他。萧显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城北的角山上还有他的草书石刻,高丽使臣都曾慕名前往摹拓呢。家父也好书法,他到过这里,回去后也给我们说起过,所以得知。"
  袁崇焕道:"这倒不甚清楚,我只知道萧显吟诵的一首诗。诗作得相当好--‘城上危楼控朔廷,百蛮朝贡往来经。八窗虚敞堪延月,重槛高寒可摘星。风鼓怒涛惊海怪,雷轰幽谷泣山灵。几回浩啸掀髯坐,羌笛一声天外听。‘--那个时候多艰啊,百蛮朝贡,坐听羌笛,真正一幅太平时日的景象!可是如今呢?辽东疆土日蹙,百姓有家难归……这还是天下第一关么?"

  几个人都没有再说话。半晌,又听到袁崇焕深深叹了一口气,道:"不过……还有一块匾--虽然没有悬挂在这城楼上,却应当永永远远地放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袁崇焕没有再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说的那块匾,就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生前常常给部将们说的那句话--"还我河山"。
  走上城楼,站在箭楼之上,手扶着雉堞的垛口,袁崇焕放眼望去,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心胸顿时开阔畅快起来--
  眺望北方,他看到那铺着厚厚白雪的长城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昂首长啸奔腾而去,直上角山山颠,最后又消失在群山深处。遥望那长城上的一座座敌台,则更象身穿白衣白甲的勇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列队挺立,警惕地注视着远方。极目南望,他看到又一条白色巨龙正飞舞着扑向老龙头,接着便隐没在茫茫的大海之中。他转而向东,眼前的瓮城和近处的罗城都清晰可见,而远处起伏不平的丘陵遍地皆白,一如滔天的白浪汹涌东去。

  袁崇焕被眼前的形势所鼓舞,他早已忘掉了刚才埋在心底的一些忧虑,兴致勃勃地和何可纲谈论起来……
  三天的时间里,袁崇焕实地察看了关城各处,也去察看了角山、老龙头以及周围一些城堡。他还专门去了城东的八里铺,他仔细地察看了那一带的地形。至此,在他的心里对山海关城防已经有了实底,甚至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
  "山海关,真不愧是一座险隘雄关!"从八里铺往回走的路上,远远望着隐约可见的雄关,袁崇焕兴奋地说。
  "可在辽东,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坚城可以守了……"
  "何守备,只要守住山海关,再徐图进取,有何愁哉!"

  "地少坚城,如何不败?袁大人,这是卑职昨夜没有说到的一点。可是,这些坚城--"何可纲痛心疾首道,"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大凌河五城四十堡都毁了,就毁在卑职的手里……卑职也是一个千古罪人哪!"
  "何守备,你只是奉命行事……"袁崇焕想了想,又劝道:"何况,此举在彼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阻止鞑子西进,那样做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眼下,要紧的不是没有城堡:城堡虽然被毁,总还有再建之时;可勇气和精神若失,那才是无可救药的呀!"
  "可卑职……"
  "何守备,过去的都让它们过去吧,不必再说了。"袁崇焕轻轻地拍了拍何可纲的肩膀,又回身指着东面那起伏的丘陵,话语中不乏激情:"你看!那里就是辽东,你、我、我们大家都当以辽东为念才是。"
  "是。卑职明白了。"

  "我明日回京,即向朝廷请缨,来关门与诸位并肩守辽、进而复辽--我袁崇焕此生定与辽事想始终!"袁崇焕又道。
  "有大人此心此念与此行,卑职以为:辽事可期,辽民也有望了。"何可纲激动万分道。
  "我想让宋壮士留在你这营里历练历练--"袁崇焕轻轻地拍了拍何可纲的肩膀,改了话题又道,"他也是一个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热血男儿,知义知礼,能文能武。你们俩都是辽人,倘能齐心合力一道训练出一支不仅敢打而且能打硬仗的辽兵队伍,岂不更好?"
  "大人放心,宋兄弟就留在卑职营中。"何可纲痛快应道。
  "小人一定在营中好好历练……"宋世英接道。

  袁崇焕看着何可纲和宋世英,心想:何可纲昨夜和今天所说的六点教训,的确抓住了要害,今后一定记取这些教训,相信局面一定会改观。而有了强将,有了坚城,又训练出精兵后,再请准朝廷发粮发饷发利器,何愁不胜?
  临行前,袁崇焕又去了镇东门,再一次登上城楼。他久久伫立在城堞旁边,遥望着东边那白雪皑皑的广袤大地,神情庄重并且信心十足地对何可纲和宋世英他们说道:"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第9章 一个不畏难不怕死有胆识的人

  袁崇焕请缨出关的奏折得到了朝中有识之士的赞赏和支持,曾经举荐袁崇焕的御史侯恂再一次发挥他名列东林、说话的份量自然不同于一般官员的优势。他再一次向朝廷郑重上疏,说辽事紧急,正是用人之际,而袁崇焕正是一个真正可用而又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辞辛苦,一日去首辅叶向高府第数次,再三陈说袁崇焕应予重用。
  侯恂也找了以阁臣掌兵部事的孙承宗,慷慨陈言,说自己阅人无数,绝不会看错这个袁崇焕……
  其实,孙承宗已经在内心里喜欢上了袁崇焕这个广东蛮子,尽管他对他不打招呼就私自去了山海关一事表示过愤怒--他严于治兵,就在他去兵部视事、发现袁崇焕擅离职守又寻之不见时,就有过罢黜其主事之职的念头--但是,当孙承宗在知道了袁崇焕是去山海关察看形势之后,特别是回京后主动请缨的举动,让孙承宗对袁崇焕有了新的认识。他原谅了袁崇焕行事任性还有些急燥操切又喜欢独往独来的毛病 。对他的耿耿忠心、不怕难不怕死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慨,孙承宗更是十分地佩服。

  不过,孙承宗并没有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在佩服之余还在考虑:袁崇焕同时也是一个行事任性的人,究竟能不能如他所说那样胜任其事呢?就在叶向高找他征询袁崇焕是否真正可用时,他依旧非常谨慎,只说还要深入考察--的确,辽东再也经不住折腾了,因此,去辽东的人事安排不只要快作决断,而且一定要慎之又慎。选人,就要选有才干、有担当、有气魄的人,不能再出什么差错了。

  接下来的几天,孙承宗把精力放在对袁崇焕的多方考察上。他尽可能详尽地了解袁崇焕的情况,他亲自召见袁崇焕,和他谈兵事,谈辽东,谈对鞑子的三大战,谈山海关的防务,谈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谈前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就在短短的几天里,孙承宗已经对袁崇焕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甚至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袁崇焕请缨出关的奏折:
  臣乃下秩也,两年作令,即拔之区属,分已逾涯。
  倘不竭犬马之力,不但非臣,且不得为人矣!
  臣以兵部主事,不敢妄有所觊。苟能集事,何取于

  官?誓不以身蒙速进之耻。趁今光阴,一刻可当千金。
  迟一日,误一日之封疆;早一日,修一日之战守。但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