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些日子,他又在盘算着外廷的事:眼下还是东林执政,东林的势力多少还占着上风,内阁有叶向高、韩爌辅政,而邹元标、赵南星、高攀龙等皆居大僚,左光斗、魏大中等又在言路,还有那个在"红丸""移宫"两案中立功扬名的杨涟……不过,万历时就和东林过不去的齐、楚、浙三党也已渐成合流之势,开始打起了非东林的旗子……
  他反来复去地想着:党争已经露头了,自己该站在哪一方、又如何把握时机捞他一把,这可得好好掂量掂量--偏东林?朝野舆论说他们大都是些正人君子,有着满不错的好名声,偏了他们,一定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只是……只是他们瞧不起自己;那就近非东林吧!虽说那些人声望大都不怎么样,可这些时日,他们正不断向自己送钱送物问寒问暖地献媚邀宠呢……当然喽,名声可不是拿钱就能买得到的,还是再等等、再看看吧,除非东林那帮人不识时务……

  他已经差不多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基础不稳、名声不好。面对广宁失守、人事更新这个机遇,他很想结交象叶首辅这样有学问有名望的正人君子,也很想在一班朝臣面前露露脸,但他却和叶首辅一样苦于对辽事一无所知。
  从首辅那轻快的步态中,魏忠贤早就猜到了他们所共同面对的难题可能有了眉目。因此他也就格外殷勤地给首辅让座,又吩咐小太监服左右,这才去了后宫--那里,有特地为皇上新建造的木工房。
  小皇帝还正在木工房里忙着呢,他是紫禁城里唯一没有惊慌没有痛苦的人,他过得很快活很得意。这些日子在魏忠贤新引进的木匠指点下,他的手艺又有飞快长进,他刚做成的一个小木偶惟妙惟肖,眼睛会眨,耳朵会动,嘴巴一张一合就象正在说话似的。
  此刻,小皇帝正将小木偶拿在手里端详,魏忠贤来了。
  "唉哟,活灵活现一个真人哪--"魏忠贤蹑手蹑脚走到小皇帝的身边,轻声赞赏着,"皇上,这可是天下第一木偶人,旷世难寻,无人能及的宝贝呢。"
  "魏官儿,又有什么事啦?"小皇帝却不领情。
  "启奏皇上,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大人有紧急奏疏呈请圣裁。正在乾清宫候旨……"
  "朕不是告诉过你么--"小皇帝连头也不抬,一边继续端详着小木偶,一边不经意地说:"以后有什么事儿,你就替朕去办,不要来打扰朕。"
  "是,皇上。"

  "那就快去办事吧――"小皇帝放下小木偶,又拿起了锯子,"朕不唤你,就不要来烦朕,可听清楚了?"
  "是,皇上。"
  刚走出木工房,魏忠贤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得意,笑出声来了--这正是他所要的效果:不是皇上的皇上!这种效果今日又一次得到了证实。
  突然,他收住笑,想起了前几天决定王化贞、熊廷弼处分的那一次朝会--
  朝会上,叶向高正在禀报内阁会议的一致意见。
  "王化贞?熊廷弼?他们是谁?"朱由校懒散地坐在龙椅上,还没有听叶向高说完,就问道。

  而在听了叶向高一番详细的解释之后,小皇帝这才似乎如梦方醒:"啊,朕知道了。"
  可没过多久,他又突然问:"广宁?广宁怎么啦?那儿出什么事啦?"
  "皇上,广宁……"叶向高吞吞吐吐禀报道,"广宁城丢掉了……让努酋给夺走了……"
  "什么?广宁又丢了?"朱由校瞄了瞄大殿两边站着的文武大臣,虽然还是那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的模样,不过总算还记得过去的一些事:"那个熊廷弼,去年大家都说他怎么能干怎么行的,可还只有半年多,咋又上疏要求逮他入狱?还有这个王……王化贞,不是说他‘请兵六万,一举荡平胡虏‘吗?不是说他手里还有十三万人马吗?咋回事,竟然给朕弄成了这般光景!"

  看着小皇帝那模样,魏忠贤心里就好笑。
  辽东的那些事,他现在还有印象,可要问问小皇帝,怕连辽阳、沈阳都还弄不大清楚呢!他也知道小皇帝并不在乎说他糊涂不糊涂,他只想玩只要玩,玩游戏、玩美人、玩客氏、玩木工活……总之只要随他的心思玩什么就成!给他说别的,那无疑全都是对牛弹琴。
  "魏官儿,以后有什么事儿,你就替朕去办吧。"果然,那一次刚下朝,小皇帝就去了木工房,还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光这些木工活就够朕忙的了。"……
  想到这里,魏忠贤停住了脚步。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当皇帝不能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能由着别人糊弄,得要自己拿主意。可当今这个小皇帝,不就是他手里的那个木偶么?真窝囊啊!如今咱家也算是当上了皇帝,那可不能走这个‘顽主‘的路,任由别人当木偶糊弄。无论什么事,一定要弄清楚整明白,不清楚不明白的还要耐心听他们讲说……"
  于是,内阁关于兵部尚书和辽东经略的人选,在魏忠贤耐心听了叶向高的详细讲说后很快就得到了允准的旨意。
  二月八日,先有一旨:
  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办事。

  三天之后,又有圣旨颁发:
  孙承宗以阁臣掌部务。王在晋加兵部尚书衔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

第3章 成何体统!袁崇焕也被吓破了胆么?

  老天总是阴沉着脸,东北风还是呼呼地刮着,地上的雪一直都没有化。坐落在阜城门内丰盛胡同的一处三进院豪华府第,是前兵部左侍郎王在晋的私宅。已经是巳初时分了(古代计算时间的一种方式:分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夜半为子时、相当于今之23点至次日1点,鸡鸣为丑时,平旦为寅时,日出为卯时,食时为辰时,隅中为巳时,日中为午时,日昳为未时,晡时为申时,日入为酉时,黄昏为戌时,人定为亥时。每一时辰又分为时初和时正两部分。巳初即今之9点至10点),大门还在紧紧关闭着。在后院一处装饰雅致、暖融融的书房里,已经下旨加兵部尚书衔兼右副都御史的辽东新任经略王在晋却愁眉苦脸地呆呆地坐在书桌前,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威风和得意。

  “兵辽,死兵;官辽,死官。”他嘴里不住地念叨着,一边抓过一张宣纸,在上面反来复去地胡乱划着那个“死”字,又一边愤愤地想着心事:“……山海关万难守得住,谁去谁死,可真是一道鬼门关哪!看来,此去关门只能是死路一条——我这一脚只要踏过去,怕就难得再回来了。就是侥幸能够回得来,也只能跟王化贞他们一样,去坐牢、去等死,直到被绑赴西市刑场 ‘喀嚓! ’挨一刀……唉,我王某人究竟得罪了哪路神仙,就这么倒霉?”

  这些天来,同僚们只要一见面,都在说辽东、说山海关、说死于辽事的经略、巡抚、总兵和吏员将士。王在晋想避避不开;不想听却偏偏又怕听不到。当他听说内阁要选荐辽东主官,害怕极了,常常在心里求佛祖保佑他不被选中。可是老天爷不长眼,偏偏让内阁那些该死的大员们选上了他,啥事都要魏忠贤办的小皇帝偏偏又下了旨。
  当“死”字涂满宣纸的时候,王在晋烦躁地甩掉笔,两眼直瞪瞪地看着它们,开始苦思冥想辞官不去的理由……
  与王在晋的畏缩怕死不同,孙承宗却没有丝毫的犹豫,接到圣旨的当日,他就晓喻兵部司务厅:次日到部视事。
  兵部衙门今天又热闹起来——前几天却冷清得很,自尚书张鹤鸣去职后,左右侍郎都不照面,各司郎中、员外郎多半也都不大来了。
  这也难怪,元霄节后那几天,只要听到马蹄声响,从尚书、侍郎到各司主官,一个个心都被悬了起来,“八百里加急”快传军报已将他们弄得筋疲力尽甚至神经也几乎错乱了。
  昨日午后天已放晴,接到新任兵部尚书视事的一纸手令,兵部上上下下都忙起来。司务厅派人四处传令,传令兵差点转晕了头,差役们也早就将衙门内外的积雪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日一早,就有各式各样的轿子陆续地来、又陆续地走,轿夫们的吆喝声、跟班仆人们的叫喊声和大人老爷们那威严的咳嗽声、互相敷衍的问安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煞是热闹。
  议事堂后耳房的一间休息厅里,几个中下级部员正围在一个破旧的明铁炉子旁边说着闲话。炉火燃得旺旺的,炉子上一把大锡铁壶吱吱地直冒热气。

  车驾司主事梁廷栋端起茶杯喝一口,慢慢吞吞说道:“都说孙大人严于纪律,果然如此——昨日金殿才接了圣旨,今日就到部视事,上任第一把火就这样要烧起来了。我们这些人,可得小心当差哟。”
  “梁大人说的不错。要不今日里咱兵部还会有这般热闹?”武选司主事高捷接道,“前些日子主官们一个都不来,不要说整个衙门冷湫湫静悄悄的了,就连这炉子都不死不活难得热乎起来。哪象今日,不是孙大人一把火烧旺了炉子,还有你我杯中的热茶喝?”
  “冷清也好,热闹也好,与我等有何干系?高大人说的是,只要今日有我们的热茶喝就成! ”武库司员外郎阎鸣泰放了茶杯,似乎想起了一件事,便扭头问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唉,听说职方员外郎刘大人行装细软都收拾好就要回乡了,却被主官耿大人堵在了门口,有这事吗?余大人。”
  “有哇。”答话的叫余大成,是职方司主事,“昨日,司务厅派人送信到耿大人家里,说孙大人就要到部视事,你说他能不急吗?幸好他赶得及时,堵在了刘大人的门口,要是刘大人早一步出了门,那今日就有好戏看了。”
  “只要不出城门,就一定还能追回来的。”梁廷栋接上余大成的话,“就说我们那位主官老大人吧,全家二十几口,七八辆大车浩浩荡荡都已经到了城门口了,嗨——幸好城门戒了严,被守门官左盘问右检查一个多时辰,硬是让司务厅的人给追上了。不然的话,我们车驾司今日怕就要唱空城计了。”
  “啊!他们也都想溜?”高捷睁大眼睛明知故问道。
  “他们要溜算个啥!看看咱们那两个侍郎吧——”余大成话语中不无鄙视的味道,“右侍郎文老大人,占了个‘老’字。一听说广宁失陷,就递了回藉养老的折子。可在从前呢,谁要说他老,他就跟谁急!恨不得一脚踢你个嘴啃泥才罢休。再看左侍郎王大人,正当中年,‘老’字自然是说不上了,就挖空心思在‘病 ’字上做文章。不过,听说折子早就写好,可不知咋回事一直不敢往上递。这不?耽误了几天,再想递却递不出去了——要他经略辽东的一道旨意下来,愁眉苦脸的他连大门都不出啦!这个时候还躲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不定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呢。”

  “哟!王大人这是怎么啦?升了官也愁眉苦脸?”梁廷栋故意一伸舌头。
  “还不是那话惹的祸! ”
  “啥话?”
  “‘兵辽,死兵;官辽,死官’呗! ”
  好象有什么大不吉利似的,几个人都不再说话了,休息厅顿时静了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