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59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2-12 13:07:47

  不仅平民百姓信仰五斗米道,皇室和豪门士族中也有信徒,出现许多著名的天师道世家,如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
  在以上众多的士族信徒中,钱塘人杜子恭是重要首领。人们敬之如神,门下有很多弟子,著名者皆出身江南世家大族。
  晋书记载一则故事,表明杜子恭神异之处:有一次,他向人借瓜刀,想必切西瓜吃。刀主是船中的旅客,急着赶路,问什么时候还?他说一会就还给你。开船不等人,能等你吃完西瓜?船行嘉兴,一条大鱼跃入船中,破开鱼腹得到借出去的那把瓜刀。此事在我们现代看来,绝无可能,纵是魔术也无法完美表演,但晋书说类似的神奇还有许多。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杜子恭已是半个神仙,他有个徒弟叫孙泰,孙泰的侄子就是孙恩。

  孙恩大有来历,他出自孙秀之族,五斗米道世家。关于孙秀,《鲜卑帝国》介绍过,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谋主,曾经利用五斗米道的势力协助赵王登上帝位,事败,被齐王司马冏杀死。
  中原战乱,孙氏家族过江移居三吴,他们并非司马越一系,也非第一批过江的中原人氏,在江东不为世人所重,求官自然无路。孙恩的叔叔孙泰利用自身家族的优势拜杜子恭为师,大力宣传五斗米道。
  创立和宣传宗教的目的不外乎有三:渡人、参政、敛财。以解除世人苦难为目的,无疑是高尚的,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如果教义有哲理深度便会经久不衰,比如基督教、佛教、道教。如果仅仅为了敛财,那么就极端可耻,因为你利用了人的脆弱,欺骗人的良心,譬如世界各国的各种邪教。
  当然另有一种除外,它与国家紧密结合,一出世就是国家扩张、掠夺财富的工具。《古兰经》使伊斯兰教成为国家宗教,直到现今,许多伊斯兰国家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孙泰所做的就是要使五斗米道成为干预国家政治的宗教并以此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孙泰真有两下子,老百姓为了祈福,倾家荡产,送儿送女,在所不惜。五斗米道在他的传播下取得飞速发展,成为社会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引起高门士族的猜忌。王珣进言司马道子,将他流放到广州。当时的广州不是现在繁荣富庶的广州,一片荒蛮之地。金子不管在哪里都放光,孙泰在广州仍旧辛勤传道,五个字:“南越亦归之”。
日期:2009-12-12 13:10:11

  孝武帝加强皇权,认为孙泰是个人才,从广州召回,封为辅国将军,做了一任太守。

  王恭叛乱,孙泰坚定地站在朝廷一边,纠集数千人马,攻打王恭。他的行动获得司马元显的好感,两人经常凑在一起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以此为契机,孙泰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展五斗米道的势力,江东几乎成了孙泰的天下。
  五斗米道孙泰一系的蓬勃发展引起高门士族极大恐慌,孙泰和司马元显关系铁,在王恭战争中支持朝廷有功,谁都不肯出来放第一炮。
  有一个家族受不了,跳了出来,陈郡谢氏。谢氏家族是在三吴地区发展,确切说在会稽(浙江绍兴一带),它的庄园,它的财源都在那儿。说是门阀显贵,没有财富支持,用不了几代就衰败。
  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谢玄在淝水战后卸掉兵权,拼命在会稽封山占水,广造田园,以求永世之资。谢玄之孙,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赋》曾勾画出谢氏庄园的庞大,“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孙泰势力在会稽的发展吓坏谢氏家族,会稽内史谢輶上表称孙泰谋反。谢輶是谢安重用的人,在谢氏家族和孙泰之间,朝廷很快做出选择,司马元显当即诱杀孙泰。
  孙恩逃往舟山群岛。为什么跑岛上,神仙不都在大海里嘛。道徒们没有人认为孙泰死了,都以为他蝉蜕登仙,继续给予孙恩支持,运粮送水。孙恩在海岛中纠集一百多名亡命徒众,时刻准备复仇。
  如果东晋朝局平安无事,孙恩很难掀起风浪。然而上天仍旧给了孙恩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东晋各个阶层矛盾的总爆发。年青鲁莽的司马元显一脚踩上一颗足以让大晋王朝从此灰飞烟灭的地雷。
日期:2009-12-13 13:02:34

  鉴于王敦、桓温、王恭的教训,面对桓玄、殷仲堪、杨佺期占据荆、江、雍、秦、梁、益、宁诸州地区,专擅赋税,不事朝廷的局面。司马元显希望彻底改变自东晋以来,高门士族掌握军队,而朝廷无兵可用的局面,着手组建一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新军。
  组建军队,需要人,需要钱。新军的人员和装备从哪里出呢?以上七州不可能,江淮地区需要战备,况且已有北府军,也无可能,只能是三吴地区。
  东晋自建国以来,面对北方威胁,屡次出兵北伐,常由荆州担纲。桓温死后,谢安当政,北伐重任落在江淮地区。支持江淮战场的物资供应全部来自三吴,谢安动用三吴财富打赢淝水战争,谢玄又用三吴财富从事北伐,司马元显用三吴财富对抗王恭和殷仲堪。
  三吴地区成为东晋政权赋税徭役渊薮,在朝廷和门阀世族的双重贪婪索取下,居住在三吴地区的国家编户农民生活悲惨,徭役赋税有增无减,一年“殆无三日休停”,五斗米道在三吴地区飞速发展就在情理之中。

  魏晋以来的兵制是世兵制,实行兵、民分籍,凡入兵籍的士兵及其家属为兵户。兵户世代为兵。兵户男子年满16岁以上,国家可随时征调为兵。士兵行军作战居无常处,衣食不周,生死难卜,人们视为畏途。兵户还要承担国家各种徭役,士兵逃亡,又罪及家属,兵户处境十分艰难。总之,好汉不当兵。
日期:2009-12-13 13:04:40

  南北方常年战争,兵户越打越少。东晋是庄园经济,豪强地主拥有大批附属农民,国家控制的编户农民很少。再说,自由民根本不愿意当兵,这就是东晋正规军组织不力的原因。
  司马元显发现一批人适合当兵,什么人呢?“免奴为客者”。本来是豪强们的奴隶,后被放免为客。客比奴隶强,奴隶卖艺又卖身,客只卖艺不卖身。强归强,不经朝廷或主人允许,没有离开主人的自由。
  司马元显用朝廷的名义下诏,放免这部分人离开主人,有个附加条件,你必须当兵。强制征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中的壮丁到京都建康当兵,“号曰乐属”。王莽改制的时候不是把奴婢称为“私属”吗?他把这部分客叫做“乐属”,就象现在某些捐款一样,自愿的意思吧。
  此诏一下,“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夸张了吧?一点不夸张,民怨沸腾!首先,浙东的高门士族、庶族地主一齐反对,第一,为什么浙东地区搞,其它地区不搞呢?地方歧视嘛,是不是因为我们好欺负;第二,客原本是地主们的私产,壮丁整劳力,你朝廷一纸诏书说弄走就弄走了。其次,“免奴为客”的农民不愿意,本已经从奴隶上升到半自耕农,却被征发为地位更为低下的士兵,自然不情愿,还美其名曰乐属,搞得好象很乐意似的。

  浙东地区民心骚动,孙恩一看,机会来了。公元399年十月,孙恩从舟山群岛率百余人登上大陆。让人想起从厄尔巴岛回到法国的拿破仑,一路势如破竹,人们纷纷响应,几乎兵不血刃,攻破上虞城,攻入会稽郡。
  会稽内史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琅琊王氏世奉天师道。
  孙天师遇到王天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