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38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24 10:53:10

  军中乏粮,拓跋珪撤中山之围到河间征粮吃饭。中山城又发生内乱,慕容详见魏兵退走,洋洋得意,杀死库官骥等慕容宝留守中山城的将领自称皇帝,并将拓跋觚斩首,与北魏划清界线,希望以此坚定人们抗战的信心。
  拓跋觚是拓跋珪同母异父的弟弟,北魏驻燕国的外交官,因索马事件两国交恶,被扣留在中山城。慕容垂特别欣赏这个孙外甥,私下有意让他做魏国国主,待之恩情厚重。拓跋觚在中山期间,留心学业,诵读经书,赢得后燕人的好感。
  慕容详杀害拓跋觚,白白激起拓跋鲜卑人的愤怒,得不偿失。为恐吓反抗自己的人,慕容详执政短短一个月里,杀戮无度,王公以下五百多人被杀,内外震动,莫敢忤视。威严不是靠杀人获得的,人们逐渐离心离德。

  魏军无粮,燕国人也无粮。面对城中的饥荒,慕容详害怕魏军偷袭,不允许人们出城去采集野草裹腹,饿死的人尸横遍地。
  慕容麟回来了,借助人们的仇恨,轻易除掉慕容详,终于圆了多年的皇帝梦。他这个皇帝做得极度艰难,手底下的百姓吃不上饭,只得下令出城四下找粮食吃。
  坚持!坚持到最后是胜利者,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人。
日期:2009-10-24 10:56:40

  战死的,饿死的,尸体腐烂,瘟疫流行。困难属于双方,魏军人畜死伤大半,几乎没有人想把战争继续下去。这些野蛮的硬汉子流着泪对拓跋珪说:“跟从大王从塞上一路打来的士兵,活下来的只有十分之四、五。”
  人死去一半多,众将蛮以为这回魏王肯定会撤兵。
  谁知拓跋珪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说得非常之不客气,非常之冷酷:“死人是天命,有什么办法?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就看我能不能统治他们,难道还怕没有臣民吗?”
  拓跋珪向他的将领和部落首领们传达了三个讯息,第一,决不退兵;第二,不怕死人;第三,不怕你们草原各部落不和我一条心。
  死一样的沉寂。有时话语比死亡还要令人恐怖。拓跋珪说这话,对于为他出生入死的草原诸部来说,有些绝情。他开始以中原百姓的皇帝自居,为日后与拓跋部和附属诸部落首领之间的矛盾埋下隐患。
  黎明前往往是最黑暗的时刻。
  中山城终于断粮了,慕容麟无奈之下,率两万燕军出城据守,意图与魏军决战。

  九月二十九甲子日,拓跋珪发起对中山城的总攻。太史令晁崇劝阻道:“不吉,昔纣王以甲子亡,甲子是疾日,兵家忌之。”拓跋珪冷笑着反问道:“纣王以甲子亡,周武王不以甲子兴吗?”晁崇无言以对。
  拓跋珪与慕容麟决战,大破燕军,斩首九千余级,慕容麟逃逸,魏军乘势攻克中山。燕国投降的公卿、尚书、将吏、士卒2万余人,拓跋珪一概赦免,显示出君临天下帝王的襟胸。
  魏军攻克中山,燕国皇叔慕容德从邺城南渡黄河,退守山东,后燕国在河北最后据点拔掉了。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艰苦卓绝的作战,拓跋珪由主动转为被动,再由被动转为主动,彻底击败强大的后燕,获得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使北魏成为北方第一强国。继匈奴、羯、慕容鲜卑、氐之后,又一个胡族入主中原。

  慕容宝到哪里了?慕容鲜卑会甘心失败吗?
日期:2009-10-26 12:36:03

  兵变黄榆谷
  燕国皇帝慕容宝逃离中山城,星夜兼程,途中人马逃散,宫廷中的亲信近臣跑得精光,好在高阳王慕容隆率领数百名骑兵一刻不离左右,担当宿卫,众人一路风尘仆仆来到蓟城,今天的北京。
  到了蓟城,就到了长城,过了长城,他们就安全了,辽东是慕容鲜卑人世代生活的地方。
  慕容宝看到了长子慕容会的辽东军,如释重负,喜出望外。然而,慕容会并不热情,冷淡的眼神掠过疲惫不堪的中原军队,竟然闪过怨恨之色。
  经过慕容麟叛乱的慕容宝被儿子的表现弄得心神不宁,产生怀疑,私下对慕容隆和慕容农表达了担心:“会儿是不是因为没有当上太子怨恨朕,会不会发动叛乱?”慕容隆和慕容农一起摇头:“不会的,陛下您多心了,会儿年少,很早独当一面,养成骄纵的习惯,狂妄傲慢而已,不会有其它的想法!”慕容宝放心不下,下诏把辽东军抽出一部分配给二王统领。
  慕容会既害怕,又生气,知道大军一旦回到龙城,父皇必定把军队全部交给两位叔父。自己既非太子,又失去兵权,岂不如同废人一样。想当年,皇爷爷临终怎么嘱托父皇,可父皇却把皇位交给一个绣花枕头。父皇啊,你不仁,休怪儿子不义!
  慕容会善于拉拢人,平素与将士们关系很好,辽东将士感念慕容会的恩德,不肯隶属二王。辽东军将领在慕容会唆使下,集体见驾,请以慕容会为主帅,南下解中山之围。
  慕容宝身边的近臣们担心慕容会有朝一日执掌大权,忆起他们拥立太子慕容策的过错进行打击报复,纷纷进言说:“清河王得不到太子之位,神色甚是不平。何况清河王才武过人,善收人心。陛下如果听从辽东将领们的话,臣等恐怕解围之后,必有春秋卫辄拒父之事发生。”
日期:2009-10-26 12:38:29

  卫辄拒父是中国春秋时代的一个典故,卫国太子卫蒯聩因违抗卫灵公之命出逃国外,后来他的儿子卫辄继位,拒不接纳父亲卫蒯聩回国。近臣们以此事告诫慕容宝,如果慕容会解中山之围,您一定象卫蒯聩一样回不到中山城。
  此言正中慕容宝心意,但此时依靠辽东军,不敢强行拒绝,委婉对众人说:“会儿年少,才不及二王,岂可让他单独带兵!朕要依靠会儿,怎么能让他离开呢!”
  将士们怏怏不乐地退了下去。父子之争箭在弦上,亲信们劝皇帝杀掉慕容会。侍御史仇尼归得到消息,极力劝说慕容会先下手,诛二王,废太子,囚禁皇帝。毕竟事关重大,慕容会犹犹豫豫,没有答应。
  慕容宝向慕容农、慕容隆二王提议除掉慕容会。二王坚决反对,大敌当前,父子成仇,传扬出去让人家笑话。慕容宝叹息道:“慕容会逆志已成,你们这等仁慈宽恕,不忍早杀,恐怕一旦有变,必将先害诸父,然后杀朕,那时候可不要因自负而后悔呀!”
  三人的密谈又被慕容会得知了,慕容会越想越怕,终于决定抓紧时间动手。大军马上就要到达龙城,驻扎在广都黄榆谷(今辽宁朝阳西南努鲁儿虎山畔)。
  慕容会派仇尼归、吴提染干率壮士二十余人,趁着夜色,分头袭杀慕容农和慕容隆。吴提染干摸进慕容隆的军帐,一刀砍下头颅。慕容农被刺客的刀刃击中头部,身负重伤,咬牙跳起抵抗,抓住仇尼归,逃入山中。
  仇尼归失踪,慕容会害怕阴谋暴露,连夜去见慕容宝,恶人连告状,诬蔑二王:“慕容农、慕容隆谋逆,儿臣已将他们除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