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33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08 19:34:36

  慕容垂深知自己兵少,只能出奇制胜。他不从马邑和幽州出兵,直接引兵西奔太行山,不走太行山已有的隘口,翻越青岭(河北易县西南)到达天门,下令军士凿山通道,艰难地翻越太行山,偷渡桑干川向猎岭(在今山西代县东北夏屋山)进发。
  先锋慕容农和慕容隆突袭平城(在今山西大同)。燕军的奇袭战术取得成效,兵临城下,魏国平城守将拓跋虔才得到消息,仓卒出战,命丧桑干川。魏军于是大溃,燕军攻克平城,尽收魏国部落三万余家。慕容垂率得胜之师北上,命慕容宝和慕容隆为前队,直指云中。
  拓跋虔是魏国第一虎将,猛张飞。从小以壮勇知名,武力绝伦。从小跟随拓跋珪征战草原各部,屡立战功。拓跋虔力大无比,嫌平常的槊又细又短,改成大槊后还嫌轻,刃下缀铜铃。使的弓力是常人的数倍,北魏历代朝廷都把他的硬弓存在京都平城的武库中做为纪念,让后人瞻仰。
  拓跋虔临阵杀敌,用槊刺人都要高举过头顶。史书中记载一则故事赞叹他的勇猛无敌。一次激战中,拓跋虔单手把大槊插在地上,打马退走,敌骑争着围上来拔槊,丝毫不动。拓跋虔引弓发射,一箭同时洞穿三人之胸,摇槊之徒亡魂而散,拓跋虔从容地令人取槊而去。每次征讨,冲锋在前,勇冠当时,敌无众寡,莫敢抗其前者。
  就是这样一员无敌的虎将一阵为燕军所杀,拓跋珪听闻拓跋虔的死讯大惊失色,哀伤恸哭。又听说慕容垂亲来,燕军前锋逼近云中川,震惊恐惧,一时不知所措,欲弃盛乐北逃。草原诸部人心惶惶,皆有投降燕国之意。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慕容垂绝卓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数十年的威名几乎一举扫平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国家。
  燕国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但上天再度葬送了慕容鲜卑。北进的后燕大军途经伤心地。
日期:2009-10-08 19:36:12

  残阳西下,暮色缭绕,霞光铺在参合陂湖面上,树木、山水全部淹灭在血色中。诸将簇拥老皇帝缓辔而行,慕容垂眯缝着眼,四下望去,湖畔上、芦苇丛中白骨森森,不由一阵心悸。

  越往前行尸骨愈多,及至蟠羊山南,尸骸遍地,马蹄下到处白骨磷磷。慕容垂心惊肉跳,率众人纵马上半坡,向谷中望去,腐烂的骸骨随处可见,每一条沟壑都散落着支离破碎的铠甲和断矛残弓,大堆大堆的白骨堆积如山。泥土根本覆盖不住,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一阵阴风袭来,隐约悲惨的哀号夹在风中回响。
  慕容垂心中哀恸,翻身下马,令左右摆设香案,为死难者祭奠。数万燕军将士齐下战马,人人悲凄。点燃的祭香由慕容垂亲自插上,香气缭绕在静谧山谷中的森森白骨中。慕容垂躬身执礼,四面哭声一片。这根根白骨有多少是燕军将士的父子,或者是他们的兄弟,哀伤之中,一片片燕军将士伏倒身躯,捶地挠土,撕心裂肺的哭声震动山谷。
  慕容垂悔恨交加,这十万将士是十余年来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豪杰英雄,一朝化为十万具骸骨,如何不让人心痛、叹息。想自己十三岁带兵,近六十年军旅生涯,经历战阵无数,生平未尝一败,临到风烛残年,竟让自己亲历失败带来的惨痛。悔不该让太子慕容宝带兵,铸成大错,对不住为自己、为大燕出生入死的鲜卑儿郎。慕容垂惭愤呕血,由是发疾。
  慕容垂病重,可他知道断不能停军不前,否则前功尽弃,挣扎着起来,乘坐马车继续指挥燕军前进。在平城西北三十里处,实在坚持不下去,这次打击对这个风烛残年的古稀老人太过残酷。

  慕容垂体验到英雄暮年的悲伤,他出生于战火纷飞的辽东,那一年,慕容鲜卑打下了宇文部的国城。他的一生不停征战,到老也未停息,为先人的祖业复国,为后人的基业打拼,如同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不以贼遗子孙”。慕容垂囊中的军事智谋取之不尽,可人若死了,再多的智慧也倒不出来,该是多么的无奈与哀伤。
  他不会恐惧死亡,担心的只是慕容鲜卑和他的子孙,若上天再给一年的机会,他会不会征服草原和大漠呢?南北朝的历史会不会重新改写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