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27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9-11 15:40:08

  叩囊底智
  后燕国皇帝慕容垂感受到来自北方大草原的隐隐杀机,69岁高龄的不败名将再次挥起戈矛。慕容垂加快对周边国家军事打击力度,在他心目中,世界上有一个人必须死,那就是西燕皇帝慕容永。
  枭雄的精明在于绝不会意气用事。慕容垂要一步一步来,攻打西燕之前,黎阳丁零人的小小王国定要拔去。

  丁零人的魏国建立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其年山东地区已被后燕国占领。东晋北伐名将谢玄病死,那位淝水大战中在前秦后军大呼“秦军败了”的朱序被晋廷任命为都督,戍守洛阳,晋军丧失之前咄咄逼人的气势。
  丁零人翟辽见后燕得势,派遣使者请降。翟辽是个大忽悠,曾经数降数叛,他摸准慕容垂的性子,开口闭口讲仁义,只要你先投降,就不去征讨。不过,人的忍耐有限度,慕容垂终于不肯再被忽悠。
  战神生气了,后果很危险。慕容垂断然拒绝翟辽归降,斩杀丁零使者,明白让他收起骗术。
  翟辽做得够绝,当下自称大魏天王,建立中国历史唯一的丁零人中原政权,史称翟魏。
  翟魏领土面积狭小,地跨黄河两岸,处于后燕、西燕和东晋之间,利用大国博弈搞势力平衡,慕容垂拿狡猾多变的翟辽没办法。
  翟辽短命,仅仅做了三年天王便一命呜呼,儿子翟钊继位,改年号为定鼎。口气够大,怕他没有本事定鼎中原。
  这一回,让慕容垂逮住机会。公元392年春天(北魏登国七年),后燕国大举攻伐翟魏,翟钊火速向西燕求救。西燕皇帝慕容永与大臣们商议,主张出兵的大臣和不主张出兵的大臣们各执己见。
  鸽派人物主张观望,说:“两寇相争,双方必然疲弊,我们坐山观虎斗,奈何要冒进兵的危险呢?”
  鹰派人物主张出兵,提出围点打援之计,说:“慕容垂强大,翟钊弱小,何弊之有?不如速去救援,以成鼎足之势。我们发兵进攻中山,昼多疑兵,夜多火炬,慕容垂必定害怕退军。我军迎头出击,翟钊攻击背后,这可是老天爷给我们杀死慕容老贼的大好时机,断不可失啊。”
  慕容永最畏惧的人就是慕容垂,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肯和慕容垂过招。因为他知道,慕容垂生平无败仗。
日期:2009-09-11 15:41:26

  后燕大军迅速攻占丁零国都黎阳,列兵黄河北岸。翟钊孤注一掷,将兵马撤到南岸,依靠黄河天险防御。

  慕容垂与诸将立马黄河岸,河水奔流不息,对岸的丁零人军容齐整,戒备森严。诸将感叹道:“丁零人素来骠悍,又有准备,我军不宜渡河!”慕容垂白眉轻扬,呵呵一笑:“翟钊小儿,有何能为?看朕今日为大家露一手!”
  慕容垂早已想好一条声东击西之计。距离黎阳四十里另有一处渡口,名叫西津口。慕容垂下命移营西津,制作牛皮战船一百多艘,船头站满士兵,逆水而上。
  翟钊远远望见,以为慕容垂想从西津渡河,急忙引兵赴西津防卫。慕容垂暗中派遣将军慕容镇从黎阳渡口连夜济河,天刚放亮,防御工事构筑完毕。翟钊发现上当,急忙返回,攻击慕容镇大营,后燕军坚守不战。丁零人往来疲惫,燕营攻不下来,只得退却。
  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农率军从西津渡河,慕容镇从大营中杀出,东西夹击,丁零人大败。翟钊撤到滑台,携带妻子儿女,收集残兵败将,北渡黄河,进入白鹿山打游击。
  慕容农对慕容镇道:“翟钊无粮,不能久居山中,我们假装回兵,等他下山之时,再发起攻击。”

  燕军退走,留侦骑观察动静。翟钊果然下山,慕容农回军掩击包抄,丁零军队投降,翟钊单骑逃往西燕国都长子。
  慕容永封翟钊为车骑大将军,一年后,翟钊谋反被杀,发源于贝加尔湖的丁零人建立的翟魏政权短短四年宣告灭亡。
  昔日前燕国拥有今河北、山东、山西全境、辽宁、河南一部,慕容垂的复国大梦只剩山西一境。
  公元393年(北魏登国八年)秋天,慕容垂来到邺城,大聚文武,欲乘战胜翟魏的东风征伐西燕。诸将均不同意:“慕容永并未挑衅边境,我军连年征讨,士卒疲弊,不可再动干戈。”只有范阳王慕容德支持出兵:“慕容永国之枝叶,本非太祖嫡亲,妄自称帝,迷惑视听。只有将他除去,才能统一我大燕民心,士卒虽然疲惫,又岂能罢手!”
  时年69岁,满头银发的慕容垂仰望雁阵行行的淡云高天。秋风劲吹、红叶纷飞之中目光灿灿,发下豪言道:“我虽然老了,但是拍一拍口袋,即使剩下的这一点点智谋足够对付他们,总不能把这个贼子留下来拖累子孙。”(吾虽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终不复留此贼以累子孙也!)

  后燕与西燕以太行山脉为分界线,门户就是太行山的五处隘口,西燕依靠雄关进行防御。慕容鲜卑的两大高手在太行之巅展开较量。太行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场战争胜负的结果告诉我们,再险要的地势也不足恃,赢得战争靠智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