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八十年——刘备的汉室梦、刘禅的梦醒时!》
第36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新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另一人田丰,同样是袁绍帐下不可多得的谋士之一,此人为人刚直,袁绍平定我的老同学公孙瓒,田丰居功甚伟,因此与沮授一样,深受袁绍的看重。与沮授一样,田丰同样具有远见卓识,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田丰也将其视为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在袁绍提议曹操将都城从许昌迁到甄城遭到拒绝后,田丰当即对袁绍说道:
  日期:2020-05-25 06:31:46
  “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动辄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
  可是对于田丰这样的策略,袁绍最终也是没有采纳。那么此次,面对着何时攻打曹操,在沮授以及田丰二人看来,应该暂缓出兵,这个暂缓的时间也不长,是为三年。
  因此,在袁绍内心里动了想要攻打曹操的念头后,沮授进谏道:
  “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沮授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袁绍现在虽然占据着四州之地,户口百万,带甲二十余万,但是近几年打黑山军、灭公孙瓒,百姓已经很疲敝了,仓库的粮饷储备也已经几乎耗费殆尽,这是此刻袁绍集团一个深深值得忧虑的事情。所以,在沮授看来,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把拿下公孙瓒,平定冀州、幽州、青州、并州统一河北这样的捷报上奏给天子来试探曹操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做呢?
  如果曹操允许我们将这样的捷报上传给天子,则我们一定会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时候就令本州的百姓们务农耕种,恢复生产,而一旦曹操阻隔我们接触天子,那么,政治方面的主动权就会转移到我们的手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本质便更为天下士民所熟知!
  然后,袁绍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逐渐的前进,进军黎阳,逐渐的在黄河南岸打开局面,缓缓的进图,与此同时,大肆制造器械、舟船,为以后水陆并进攻打曹操做准备!
  同时,为了给恢复生息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则必须要牵制住曹操,让曹操疲于奔命,具体的办法就是派遣精锐骑兵部队从不同的方向袭击曹操属地的边境地区,让曹操不得安生,这样一来,曹操疲敝而袁绍休养生息,只需要三年,则天下大事可定矣!
  而在沮授过后,田丰也是同样说道: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在他看来,曹操善于用兵,狡诈多变,现在袁绍所部虽然兵力强大,但也不能就此滋生轻敌之心,倒不如和曹操打个持久战!凭借着袁绍所具有的土地人民,对外联结天下诸侯,对内修战守、务农耕、与民休养生息,这样以后筛选精锐骑兵骚扰曹操河南诸地,曹军救援右侧,唉咱就打他左侧,曹军救援左侧,咱就打他右侧,这样一来,曹军疲于奔命,老百姓也没有办法安心生产,袁绍集团却能不怎么经受疲劳而使得曹操集团早已经成为了疲惫的一方,这样一来,用不了两年,曹操便能够被轻而易举的平定!

  可以说,沮授与田丰的见解当真为真知灼见,虽然说袁绍在发展,曹操也在发展,但是二人想到了具体的阻挠、扰乱曹操正常发展的策略,虽说会因为具体的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但大体的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此一来,袁绍的优势将会与日俱增,曹操集团,也许真的会处于极端的劣势,并且,这沮授、田丰二人的疲敌战法简直是更为的精辟,也就是所说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运动去打,简直是巧妙到了极致。不得不说,袁绍曹操之所以会取得现如今的成就,其麾下谋臣良将,的确如云!

  而与沮授、田丰相对应的郭图审配,则同样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面对着沮授与田丰的缓攻曹操的主张,二人则力主从速决战!
  郭图与审配面对着沮授田丰的主张,辩解着说道:
  “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势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二人的这一主张,完全是仗着此刻袁绍的兵锋正盛,而过度的忽略了此刻袁绍内部的实际情况,兵贵精而不再多,同时也靠战场上主将将士的计谋兵略,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袁绍兵众虽精,可是包括袁绍在内的袁军众将,却几乎没有能够在兵道造诣上超过曹操的,所以,郭图审配二人的主张,未免过于激进,因此,沮授再次阐述自己的想法说道:

  “盖救敌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沮授的意思很明显,如果秉承道义,那就是义军,如果仗着自己人多而为所欲为,那就是骄兵,骄兵必败!更何况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毕竟天子在他的手里,如果贸然讨伐曹操,而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那么便会被人看做是对天子的不敬,这首先是自己使自己在政治上变成了被动,而且沮授进一步认为,战场临敌,胜负不在人的多寡,而在于谋略,曹操这厮,远非公孙瓒划地自守之辈可比拟,绝对不能大意啊!

  但是面对着沮授的话,郭图、审配则继续针锋相对的说道:
  “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公师徒精勇,将士思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也就是说,在郭图、审配看来,袁绍此次出兵是攻打曹操,怎么能说出师无名呢?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沮授太过于稳妥保守,这并非为根据实际情况来指定权宜之计!
  就这样,这四人身为袁绍的主要谋士,对于什么时候攻打曹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这也是袁绍与曹操大战之前袁绍集团庙堂之上的策算的全部内容,较为具体的表现了袁绍集团对于未来战争前景的估计与看法!

  那么,袁绍最终同意了哪种想法呢?最终,袁绍选择了站在了郭图审配的那一边,因为他也主张着立即进军剿灭那曹操!所以,听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