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传------素描鲜卑世家》
第3节作者:
大家狼 【山戎说】东汉经学家服虔也对鲜卑感兴趣,他把鲜卑写成山戎的后代。服虔在编撰《史记注解》时说,“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也”。
山戎是我国北方的古老少数民族,分布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至河北省玉田县无终山一带。山戎也称北戎或无终,中原人并不陌生。
山戎与华夏渊源深厚,屡见于先秦古籍。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逸周书》就用“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八个字,描述了两个边塞部族进献动植物的朝贡关系。
春秋时,山戎攻击燕国。齐桓公亲自挥师营救,并在无终山大破敌军。山戎战败后逃散,给我们留下了“老马识途”的成语,以及“无终”这个地名。
尔后山戎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罕有相关记载。不知道服虔定见鲜卑乃山戎的依据,我们很难考证二者的籍裔关系。鲜卑来源山戎是孤证。
【亡徒说】东汉史学家应奉认为鲜卑是长城劳工。
应奉读书一目五行,而且记忆力非常好。有个车匠曾在门口露了下脸,多年后应奉在路上还跟他打招呼----这就是俗语“半面之交”的出处。
应奉向皇帝汇报:“鲜卑者,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汉名臣奏》记录得更加详细,应奉还说:“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应奉不仅记性很好,“鲜卑起源于长城劳工”的结论也令人惊叹。问题在于,鲜卑是个外来音译词,不能用汉语直接诠释。应奉的见解,如同“智利是个智慧锋利的国家”一般滑稽。
应奉的儿子应劭在编撰《风俗通义》时替父亲掩饰了一句,“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士犯罪亡依鲜卑山,后遂无息”。既然“后遂无息”,当然无法延续了。
老狼看了地图,很难想象长城劳工们不南逃故乡,却翻山越岭到北方千里之外的鲜卑山,又变成了“兵利马疾”的鲜卑人。所以,鲜卑源自秦朝苦力之说见仁见智了。
【东胡说】鲜卑源于东胡是现在最广泛的看法,没有之一。
《魏书》、《三国志》、《续汉书》、《后汉书》、《十六国春秋》、《晋书》和《史记索隐》等史书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鲜卑为东胡别种,二者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东胡是生活在燕山南北的游牧民族。战国后期,他们屡屡侵扰燕国。既能不劳而获,东胡人也就无心渔猎了。他们攻城略地,不亦乐乎。不久,燕国使臣秦开来到了东胡。他毕恭毕敬地请求休兵停战,详陈利弊。秦开说得头头是道,并自愿留下做人质;东胡见好就收,暂停进攻。
秦开真的叫秦开吗?太史公避讳汉景帝刘启,把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叫作微子开;或许,秦开原名秦启。秦开的孙子比祖父出名,那便是秦舞阳;多年后,秦舞阳跟随荆轲行刺嬴政。
留质东胡期间,秦开广交朋友。他东看看西瞅瞅,每天都在刨根问底。一段时间之后,秦开不见了。再后来,东胡人被燕军出乎意料地击败。牧民们不得不远离燕山,无奈北徙千里之外。
秦开名为人质,实则借机窥探险要。掌握东胡虚实后,他快马南归禀报。燕国兴师北伐,拓地上千里。获胜后,燕昭王设置了辽东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东胡的苦难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们惹了最不该惹的人----匈奴。
匈奴也是游牧民族,自称胡人;东胡逃到匈奴以东,因而被中原人叫作东胡。
公元前209年是个篡位之年。长城内,秦二世杀光了兄弟姐妹,夺取了皇位;长城外,挛鞮冒顿(读音:峦低莫毒)射杀了父亲,自立为新一任匈奴单于,也就是冒顿单于。
东胡王见邻居换了头目,便连续提出三个要求:要上一任单于的骏马,要冒顿的女人,要两国之间的空地。老狼不知道东胡王是否健忘:冒顿不择手段地夺权,可以杀妻杀父杀弟弟;你想占他的便宜,那不是与虎谋皮么?飞蛾扑火,东胡王自寻死路。
大祸临头了,东胡王反而沾沾自喜。鉴于冒顿痛快地答应了前两个无礼的要求,东胡王还在妄想土地呢!可土地没到手,等来的却是匈奴的铁蹄。
三十六计之十六,欲擒故纵。《道德经》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冒顿单于假装软弱可欺,暗中扩充军力。待到胜券在握,匈奴突袭东胡。
东胡王完全没有防备,因此干净利索地被消灭了。心惊胆寒的东胡残部向东逃窜,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幸好,匈奴大军掉头攻击月氏人,他们才躲过灭顶之灾。
逃亡者在草原东边占山为王,划地为界。盘踞乌桓山的称为乌桓族,依托鲜卑山的叫做鲜卑族。从此,两个民族先后出现在中国的史书上。根据史籍,鲜卑起源东胡是最主流的说法。
那么,这两座山究竟在什么地方?有人考证,乌桓山为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群山;鲜卑山即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蒙格罕山,也叫罕山。
涉及鲜卑起源的还有一座山:大鲜卑山。老狼强调,大鲜卑山与鲜卑山是两回事。
大鲜卑山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大兴安岭山麓,即拓跋部的发祥地。为了垄断鲜卑的称号,拓跋氏特意把自古栖息的地方叫作大鲜卑山。
北魏《魏书》讲,拓跋部的先祖曾经在大鲜卑山开凿太庙。位于阿里河镇的嘎仙洞发现了基本吻合的壁刻铭文,从而证实大兴安岭就是大鲜卑山。
拓跋氏不仅被考据了发源地,还拥有令人羡慕的族谱。《魏书》详细记载了拓跋部的世系更迭,有案可稽。这得归功于成王败寇,胜利者的家谱才能以正史的面目存留。
慕容氏没有完整的族谱。老狼从史籍中整理出《慕容世家谱》,于2006年1月16日发表在“慕容冲吧”,现已流传甚广。老狼会把最终定稿的谱系附于书后,以飨各位朋友。
日期:2019-12-24 10:34:03
(3)塞漠春秋
东胡败亡后,余部退到乌桓山和鲜卑山一带。他们因山为号,演变为两个族群。相比鲜牟、山戎、匈奴等先秦民族,乌桓和鲜卑非常“年轻”----他们诞生在秦末汉初之际。
乌桓也写作乌丸(丸读音:元),跟鲜卑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乌桓在南,鲜卑在北;乌桓更靠近中原王朝,因此率先出现在史书上。
东汉初年,全球气候转冷。受其影响,草原植被衰退、畜牧减产。乌桓不得不向南迁徙,逐步接近边塞。鲜卑人也慢慢南移,迁居到饶乐水两岸(今西拉木伦河)。除了凛冽的风霜,匈奴人更不好对付。事大尊强,乌桓与鲜卑皆臣服于匈奴。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的霸主,汉王朝为农耕文化的代表。秦时明月汉时关,胡马偏偏度阴山。匈奴多次侵袭边塞,烧杀抢掠;汉军也深入大漠,彰显“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长城内外,两个恐龙般的庞然大物斗得不可开交。
乌桓和鲜卑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清醒,他们一致同意:谁赢就帮谁。故尔,我们既看到“三虏连和,卒为边害”的史实,也能找到鲜卑人欺负匈奴的往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