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现场》
第34节

作者: 华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有个习惯,凡是和我同伴说话,我都会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江小骏说我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把自己的老祖宗搜出来呀,到底有没有。肯定有。我的老祖宗肯也和小江家有关,我姓孟,和猛字也算个谐音。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也有一股子猛劲,在三月的桃花水上。我怎么也得把握住和小江之间谈话的方向和尺寸,我先不说自己从小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自己的,而我先谈老祖宗孟尝君。江小骏瞪大着眼睛看着我,似乎他也在想自己该如何编一个老祖宗出来。我让他挑一个。他挑了一个江淹,是梁代的文学家,曾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他以自己的文章称于世,世称江郎。他在晚年,诗文并无佳句,人称他为才尽,后来便有了“江郎才尽”的典故。

  我得让着他,否则的话他心里会不平衡。我避开了“江郎才尽”这个敏感话题,而是又扯上了自己。我还是和古人孟尝君攀缘。谁知江小骏带着嘲笑的口气,问我知不知道在战国时期有个孟尝君,他有个妇人和门客私通。但是他以德报怨,原谅了那个门客,资助他到卫国去做官,后来那个门客冒着生命危险奏本朝廷阻止了卫君攻打齐国的打算。门客在当时是指那些在智囊库里的储备人才,光孟尝君就养了三千余门客。门客也是有学问和有能力的人。因为有学问和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有自知自明,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本人都非常清楚,所以在对不起他人的地方,难免会有愧疚之意,一旦得到了不能容忍的原谅,这种由巨大的反差所引发出来的感激之情,不是用语言来能够表达的,这种恩典也不能用语言所能报答的。江小骏能讲出这一番明事理的话,不得不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殊不知道,这里面还蕴藏着一个回报效果。这也是一个道德原则,比如在现代人面前,谁如果把它掌握好,他同时能够把它变成驾驭别人的谋略。

  而江小骏所说的秘密是关于郭队的。莫不是郭队在外面养小三。江小骏说我心术不正。听着这话,我不打算往心里去。我做事也看对象,而且在同一个对象上面也要分具体情况。江小骏之所以说我心术不正,是因为它比较了解我这个人做人还算豁达。表明什么。表明我于无心中去结怨江小骏。
  这句话若要是换了别人来听,弄不好就会出乱子,或许出了乱子之后,江小骏还不知其所以然。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不会因为江小骏随便说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行为而积怨于他,正因为是为一句话而积怨于他人是最没有价值的,也是今后最应该避免的。这就是做人的分寸。
  我当然不知道江小骏想告诉我郭队的什么秘密。原来,他所要讲的是郭队的老祖宗就是古代的郭子仪。我怎么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谎谬。我也发现现代人有许多攀亲带故都已经攀到了很古很古的以前,而且专门去攀那些现在广播电视里宣讲的有名望的那些,而且几个人还共同穿起了古装,相会于某一天,还按古代老祖宗的座次依然作揖相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炒作还是为了继承古训和遗志。再说了,这些人就真的认定某某老祖宗就是他家的老祖宗,就凭姓相同,蒙着眼睛往上扒。有兴趣没有。

  江小骏批评我嫉妒那些有名望的前辈以及他们的子孙。这扯哪去了。我当然不服。于是我反驳,怎么现在的人就喜欢往那些不着边的事情上靠,图啥。江小骏说我老土了,比如说,当今社会的词汇发展的多有水平啊,比如说什么是土豪你明不明白。我点头,我马上装明白,不就是那些土鳖嘛。土财主。而古代的郭子仪可不是什么土豪,他是一位军人,江小骏指指我,意思是和我一样,是同类。千古传奇,郭子仪当年留下来的美谈当然不少,我不知道小江说的是哪一段。两人说话有些抬杠。早先还好好的,还知道说话和做人都应该奔和气生财这四个字去,而眼下,两个人谈话出现了冷场。还不如刚才早走,刚才走了的话,你我之间的朋友或许还交的下去,可是现在,嘿,冷场了吧。再等等时机。

  在与人交往中,我想,我得先学会让步。既然说到了古代的郭子仪,那就好好说说吧。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我不打算先回去,就是回去我也是一个人,孤单不说,还十分冷清。两个字,遭罪。
  江小骏得回去,他不回去的话那个邵雅秀会罚他跪搓衣板。后面这句话是我想象的,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情况,谁知道,我的嘴型让他猜出了一些哑语。是不是在说我。我冲着江小骏点了点头,表示替他惋惜。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何不打开天窗说亮话。可是,我不想先打开这扇窗,而是坚持谈刚才的话题郭子仪。江小骏没辙了,他只好听我的,说:“好吧,那你先说。”从我心里而言,我希望能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功之臣郭子仪就是郭队郭小华的先祖。我也相信江小骏刚才讲的全是真的,就凭我对郭队的尊重,我也要极力去相信对方说的话。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之后,王府每天门洞大开,任人出入图什么。就是为了担心与人结下冤仇,包括那些妒贤嫉能之辈,如果被这些小人造成确有其事的假象,那么全家就有可能被朝廷灭门九族,这是何等的灾难,不得不防。

  郭子仪怕功高盖主。这样四门洞开,任何谗言也诋毁不了他,那么这个家族也就保全下来了。他几个儿子一听,便由责怪转变为佩服,都一起跪下,拜倒在地。郭子仪历经唐代七朝,身居军政要职长达60年,在半个世纪之上。其中,除了他的谨慎之外,最主要的是他能够把自己的心门也能做到四门洞开,这样无所隐匿,他把一切话都说于人前,同时他把一切事又都可以做在当前,这种坦荡胸怀,实在是人生的一种更高境界,光有谨慎是远远不够的。

  而郭队他也具备这些经验么。我不敢说全部,那么也有部分,郭队都把它继承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郭队就是郭子仪的后裔也没错。我倒希望是。但是,从我内心讲,我真不喜欢有人作这样的攀附。攀附这些东西无非就是想修饰自己的高贵血统。
  说到血统,江小骏好像有说不完的题材。常听人在激动时分说,血总是热的。血不热的话这人还怎么活。父母常常称自己的孩子为骨血肉。骨为父,血肉为母,说的是女人肚子里的胎儿。十月怀胎,胎儿在肚子里孕成便渐渐长大,都依靠母亲肚子里的血把他养成,直到分娩。而母亲在十月怀胎里需要用一千零四斤的血来喂养胎儿。这就是血脉相连的典例,也号称血统。那么何为高贵的血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需靠气血来维持和延迟生命,而血正是靠气来把它推行。中医上所讲的人身上有营气和卫气,并互相依存和在白昼间转换。既然是血由气来推行而维持生命质量的,那么,一个人所持有的气的质量,就决定了血液循环的质量如何。常听人说这个人有气质。气质是一个人从自身由内向外展现的一种固有的,自然的精神状态。这个状态好与否,它全凭着自身所拥有的素养,刚才在前面讲的孟尝君以德报怨的故事,就是一例。凡是心胸开阔者,一般不大会生疾病。而疾病往往也是由心生所致。比如气往下行,火朝头移,生气的人往往会出现堵心,然后气一路沿下行,行之也靠一股气,当气再也推不动血朝前运行时便出现了梗,久而久之,那股气所梗的地方便会气尽,通常所说的一鼓作气,而遇到气衰时或气弱时,就会出现淤,活血化瘀,也带一些这方面的说法,而气尽了的时候,重者在郁郁寡欢中而走了。轻者在气散尽时却会变成固体,或为肿瘤或为结石,如此留在人体内,要么开刀手术,要么就伴随终生,如此了却。生命也在这种模式和状态下如此轮回。在轮回中,也存几世为人,又有几世为畜。这也全凭自身的福报多少和家族带给你的庇护多少。穷富不出三代,但也有出了三代的。三代之间的因与果的报应它也是互相转换。也有人称之为迷信。假如按照当事者迷的观点说事,是因为当事者迷,这才有了不懂装懂的说法。迷又称之为对某种事物不了解。迷信是万万要不得的。因此,人类需要学习,需要借鉴,需要实践和总结才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