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了解一下万于鸿从参与调查工作至今,有没有具备或者是缺乏医学知识,比如,万于鸿原来的想法只是造作点轻伤,结果却造成了重伤,或者是残废,甚至是致命伤。
而且,如果万于鸿真想自杀,那么从自杀的工具是一把刀来说,它属于锐器。而锐器割伤的话,常常是在一个部位呈现出多处损伤,特别是在割自己颈部的时候,它所割的创面,应该方向一致,程度一致,表与浅密集,平行排列,还会随着颈部表面弧度出现弯曲和延伸。他的几乎每一起割伤,在起刀的时候,必有试刀的痕迹,而在收刀的时候的也会留下受伤特征和体症,比如,必须要有鱼尾状的伤痕。
如果说万于鸿在作试探伤的时候,他可以在胸和肋骨部位做试探,为什么就不能在喉管上作试探。但是,万于鸿在喉管上仅仅一处刀伤,这一刀也是致命的一刀。人的颈部主要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咽喉及头颅与躯体联系的大血管,包括颈动脉颈静脉;还有重要神经,如臂丛神经等。颈部损伤主要会引起大出血呼吸消化构音以及上肢功能等障碍。
或者说,万于鸿真的不了解在自杀时,朝颈部作试探伤以后颈部损伤以后会引起呼吸困难;颈部损伤同时还会伤及胸膜顶部导致气胸,伤及喉部,气管形成血肿,脓肿压迫气管同时又会引起呼吸困难。
为了求证万于鸿是不是自杀,还是要对他的喉管试探伤作一些详细的说明。比如,颈部试探伤后,马上导致失音和严重声音嘶哑;还有严重的喉部损伤和喉返神经的损伤等。还会造成颈部的血管损伤,比如有一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栓会形成。喉管试探伤以后,还会导致胸导管的损伤,如颈部左侧损伤致使胸导管颈段破裂等。
关键是万于鸿如果是自杀的话,假如他再要继续作其它部位的试探伤时,那他就是一个奇人!世界上听说有奇人,但是他算不算奇人。
还是以万于鸿的自杀试探伤为例,就算他第一刀不是先定位在喉管处作试探伤。且不说他一共作试探伤8次,才总算找到一个能够结束自己生命的某一个部位。他要感谢这个部位,给自己的试探伤是多么的满足或者是在痛苦中多么苦不堪言。
如果万于鸿避开喉管,他先开始在腹部的某一处作试探伤。万于鸿或许不会那么轻松就容易找到重要血管和神经的位置,以迅速将自己置于死地。先不必分析万于鸿当时的心理状况。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怕死的心人人有之。就是自杀的人也不例外。
假设自杀的过程总是出于试探伤的过程中,那么自杀者的疼痛和犹豫,还有畏惧等等的心理因素所起的综合作用,促使自杀行为不能够就此一刀而结束生命。
首先要说明的是试探性的刺戳或横划,这些伤不会太严重,也不会致命。如果,自杀者如在疼痛和执着下,继续对自己进行伤害,如果这种伤一旦触及重要血管或脏器后,人便会迅速死亡。
尽管可以把试探伤的形态,作为是法医推断一个人自杀死亡的重要依据。那是因为试探伤,是由于自杀者缺乏医学知识,所以这种试探伤也会集中在致命伤的部位附近,展开说的目的,也是想能够完整地反映出一个自杀者的尝试过程。如果这种所谓的尝试,一旦恰巧触及腹部某一致命部位,这种试探性就具有了致命创的特征。
因为它能够损伤到内部的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这还不包括自杀工具及持器的力量,共同对内部脏器造成的破坏程度。
按照惯例,他杀和自杀的区别。一般都以试探伤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来衡量,它能足够地反映出当事人万于鸿在自杀的过程当中的内心痛苦和斗争,所以,试探伤这个名词的出现也往往促使法医排除他杀的可能。
试探伤这个名词真的很能引领法医,很好地执行和完成自己的使命。一句试探伤的话,能很快使一件案子结案。队长郭小华,他正在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这么快就下结论。虽然自杀和他杀之间在损伤的形态上,存在着大量的不同之处,但他也不希望就草草了事。如果万于鸿的自杀成立,那么,他为什么要自杀。谁不知道自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难道是他愿意自杀。这么想来,还真的显得有点滑稽。
能否换个角度来思考案情。我想,从血迹寻找嫌疑人移动方向,分析作案过程,揭露现场伪装,刻画犯罪嫌疑人,肯定和否定怀疑对象,通过血迹的运动速度,划定搜索范围,这也能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从他杀的可能性来判断,比如,有人拿着浸有迷幻*水的毛巾,从背后死死捂住万于鸿的嘴。这时候,会有一股像酒精一样的浓烈而又刺激的气味,马上会让万于鸿当场窒息,但是,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万于鸿,当发现这个气味不是普通药水时,同时又不会机智地屏住呼吸,那么,等待他的结果就是浑身瘫软在椅子上。然后,罪犯再对其实施杀害。10毫升小瓶的迷幻水,网站都有销售,就是在市内各*用品商店内,甚至也有出售,但一定是熟人。
因为这些店里的人,平时防生人的警惕性非常高。
“如果在离开尸体和加害人一定距离的血迹,就是犯罪嫌疑人的血迹。一般为滴落状血迹。”
我感觉尹副局长谈问题,简直是一针见血。万于鸿桌子上的三本书大家想过没有,其中有没有什么线索。三本书放在桌子上,他想暗示一些什么。我也在思考这三本书之间有否存在内在联系。在现实拜金主义非常盛行的年代里,谁还有心思去看那三本书。如果是同沙市委的干部,有谁还特意把这三本书放在办公司桌子上显摆。比如说,前不久出车祸的市委书记的桌子上他也能摆这三本书就算奇迹了。这些书是用来作学问的还是用来欣赏的。我不知道。
据我了解,当今社会的人千方百计捞钱和赚钱都来不及,谁还有心思去欣赏那几本书。恐怕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吧。这个话如果从我嘴里说出来肯定会挨训,还会挨骂。骂就骂吧。我不说,我把这些话烂在肚子里。
但是,万于鸿生前据说读书非常用功。看来,如果万于鸿如果不死的话,这个人非常适合做学问。我挖空心思想了老半天都没有把这三本书之间的关系想明白。我有点气馁。
我们判断这三本书,是否可以调用警犬来从中闻其气味,从而探索“嗅源”在哪里。当时曾受到地形干扰,比如在案发现场周围有垃圾堆和水沟和池塘,再加上周围的地质也比较硬。还有当时的带犬侦察员在业务上还不是很娴熟,导致线索中断。
一般来讲,带犬侦察员是利用现场条件的关键人员。警犬追踪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成败往往受现场条件,带犬侦察员的能力,和警犬的追踪能力影响。带犬侦察员是警犬的综合和复杂的刺激者,同时也是现场条件的综合利用者。他还要对警犬的追踪及时作出评估,证实,修改,否定侦察的假设等。并不是所有的物证都可以作为警犬的嗅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