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现场》
第12节

作者: 华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好像总在郭队和高连生面前出丑,我总想在他俩面前,不让他俩小看我,可是好像蛮难。我当时走到院外,郭队马上换了一副面容,他认真的并且小声地跟我说,千万不要跟年代很久的衣物或者是家居合影。比如有一些人到故宫去玩,还往往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进去,坐在皇上或大臣用过的椅子上拍照,甚至还想上龙床拍照,还有的或者要穿上太监穿过的衣服拍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麻烦会有可能随之而来。我听了马上醒悟。万事小心为妙为好,如果就是普普通通的照相,也要略加考虑,免得碰到风水禁忌。

  我说我在他俩面前怎么就这么笨啊。我得服气,我虽然是一所公丨安丨大学的本科生,但实践经验少,而郭队除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外,他还懂得不少关于照相方面的禁忌。难道我就不想学了我还注意到,凡是郭队出现场,他首先让高连生跟在身旁而不是我,我还嫩。高连生他平时也关照我,生怕我吃亏,当然,吃亏是多方面的,更不能吃大亏,人的一生假如有三次大亏吃过,这前程也就渺茫一片。这个“三”字,据郭队介绍,体现在照相上也有一个犯忌之处。那就是三人合影这个问题就得加点小心。从前在照相馆,有的师傅也不轻易给三人合影。据说,中间的那个人,照时看上去好像被左右两个人夹住一样,看上去很不自由,很不舒坦。当然,三口之家例外。郭队听之,随便说了一句,就是拍全家福,也要注意。还有,翻拍老照片也可能出现问题。有些人的运势,自从翻拍老照片之后一落千丈。就连他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运势怎么会在一刹那间是那么的不好。

  人,总是在自觉和不自觉当中犯傻或者走运。更何况,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从呱呱落地开始,一直到老年之后的夕阳西下,这是一段漫长的路。谁不想走好它,人人都想把它走好,可是,光有想法而不懂其中的道理就等于零。那么,有人说,我照了又咋样。从命理学的角度看,认为五行身子弱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外出游玩时最好不要去那些阴气比较重的场所。比如,古代的遗址,陵墓和宫殿。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这句话总是在听人说,却总是又不知其意。

  可以说,郭队在关键时候拉了我一把。我的身体状况和条件并不是太好,严格地说,我来到刑警队,那也是牺牲的陈队在生前觉得我专业不错,至于身体条件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几年就可以改善。是陈队要我的。当然,如今陈队不在了,这个重任转移到了郭队身上,或许,陈队在牺牲前,已经把我的综合情况同郭队作过交流,否则,郭队怎么会知道我这么多情况。我把这些事情用一根线,把它穿起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更心跳。郭队在处处都小心的呵护着我,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擅自行动又不认错。

  于是,我们几个人打道回府。先回局里,局里还有好多事情需要我们处理。总的来看,郭队对我的整体工作,没有抱否定的态度,只不过就是年纪轻一点,经验少一些,初生的牛犊不怕虎。我想刑队应该风生水起好运来了。但是,事与愿违。如果刑队好运来的话,或许陈队不该出那场车祸。此话当真。我唯恐说出来,高连生会臭骂我多事。我知道自己多事其实是在想问题,搞刑侦不考虑问题,除早要被踢出去的。我到现在还没被郭队踢出去,说明我还有利用价值。如今的空话和套话比原来少很多,我对我的更高一级的上司也不满,可是现在我要关注我自己的问题。我在照相上是存在后遗症。对此,从前的我不会因此而感到害怕和可恨。现在,事情都弄清楚了,我反而有点担心,为自己担心嘛。

  郭队的意思是开慢车。如此兜兜风也无妨。我不想郭队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我想看到他的缺点,弱点,甚至错误。我这方面的思路和高连生绝对不同,我把这些看作是我和他的隔代观,无须深究和探讨,只要在破案上大家齐心协力就行。郭队鼓励我把原来没说完的话继续讲完,他还特意把这几个字说得非常刻意,那就是劝我不要看破红尘,今后不管发生啥事情,都要沉得住气,这才是做男人的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我问郭队,自己已经照过那些宫殿呀,古屋啊等,这些照片我应该做何处理。高连生说,全都烧掉,一个不留。郭队马上随生附和,对,统统不留,无论它在你眼里看来有多好,全都不留。我立刻无语。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必须闭嘴。说多了,前辈们会说你强词夺理,你一旦骄傲自满的话,连偷艺都要发生困难,因为不谦虚,不谦虚的人怎么能虚心接受人家长辈的指导。改!我知道我自己是一个常立志常无志的人。其实,看上去,高连生有许多地方和郭队相仿,比如领导能力和破案能力,可以说,两人有时候不分上下,关键是人家高连生做人行事比较低调就是了。

  我回去之后,把电脑上所有认为是沾上煞气的相片全部删掉。当然,刑事案件当中的有些照片,那个归档案室管,我无须操那份心。郭队建议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理,比如,拍照的照片可以删除,或者洗出来的照片也可以用红纸包好销毁就可以了。照相不仅仅是为了给我们留下一段难忘历程,它也不仅仅是一门技巧,它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要懂得正确的照相地点和时间,明白在旅游当中照相的禁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玩得开心游得痛快,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每一天里。

  我在整理电脑照片的同时,也把擅自行动时所做的随访记录又看了一遍。题目是,我对东门县东门镇做过的一番实地考察记录。原来,吴大将军这股人马繁衍之盛极时,人口也只有号称八百余众;后又分出三小股。一股北上,直奔山东威海,从那里渡海去大连和旅顺一带,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闯关东。一股南下,流至福建一带,靠出海打鱼为生。还剩下的一股,依然坚守古地,就地繁衍,并流传至今。到目前,姓虽已繁杂,但是,只要一提起兵余乡,还是会有人称它是武师之乡。甚至还有人捧它为威武之乡。

  在兵余乡的吴家村,从历史上看,它也是一个武师之鼻祖福地。解放前,兵余乡的青壮年,也纷纷流落于国共两军当中,在内战中互相撕杀,死伤也无数。若要细细推敲的话,不难看出,在两军之中的人物都沾亲带古,如果要追溯到从前,也必然和吴大将军吴开来扯上关系,一句话,这些人现在都应该算是他的后裔。解放后,这里的民众才稍于安宁,虽说躲过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却没有躲过三年自然灾害的折腾,村子里进行过一次浩劫,关键是没有吃的。大家都在苦熬之中,就这样熬到了一九六六年,又遇上一场“文丨革丨”,兵余乡再次受到重创。等到再次浩劫结束之后,才得以逐渐恢复元气,对这个村子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来,又有人开始怀念和崇拜兵余乡的祖先吴开来大将军。尤其是吴家的后人,有意要修缮祠堂和完善家谱。靠此来旺族看来也是一个办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