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几千年的文明》
第33节

作者: 第一军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备激动不已,如此大事被陈子明轻松解决,而且还有意外收获,如果不是陈子明,这个年代根本不可能有人想到让军队去帮助百姓修筑房子,帮助百姓干活。
  “军师之能,吾服也,吾当购买大量被褥衣物,定不让主公之民受冻也!”一旁听这的糜竺内心升起一股暖流,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兵为民干活之事,没想到陈子明竟然提出,而且刘备尽然想都没想就发令执行。
  “吾代百姓,多谢子仲之助也!”
  刘备听了糜竺的话,抱拳想糜竺一礼。

  “主公不可,吾不如主公军师也,百姓当谢主公也!”
  糜竺知道,刘备的这一做法,不知道可以救活多少百姓,糜竺能参与到其中,心中一阵自豪,自古以来人心向善者多也。
  。。。。。。。。。
  “报!”

  “主公加急军令!”
  身在临淄,负重训练新兵的赵云第一个接到刘备军令,打开一看,赵云身体一阵颤动,眼睛瞬间湿润。
  “来人,传令击鼓集合,令诸校尉立刻来大帐议事,来迟者军方从事!”
  赵云立刻发令。

  “主公急令!”
  赵云拿出刘备送来的令牌和命令大声宣布。
  “令!大军四出,分兵无数,到临淄县下所有村落,凡有民之地,帮其修筑房屋,消清四方猛兽,多留取暖之物,冬来之前,必保主公治下百姓人人有房住。”
  “令!大军当严守军纪,不得犯民丝毫,犯者,杀!”
  “若!!!”
  大帐之中所有人听了赵云的命令后,都愣了会儿,然后激动的大声应到。
  他们大都是平民出身,听了这样的命令,当然激动和兴奋,甚至有很多大哭起来,他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命令,人人心里都有所感悟,遇到如此仁主,当以死效忠。
  “报!”
  “主公八百里加急军令!”
  里临淄最远的西安县城,张辽最后接到刘备的军令,大呼主公仁慈,随即升帐,大军四出,不多时西安县下村落皆出现刘备军队的身影。
  “老汉乃大杨村里正,不知将军率军到此有何贵干?”
  已落败的村落,一名都伯率领一百名士卒来到村门口集结,村里正立刻跑来弯腰询问,而其他村民则远远躲起来观看。
  现在百姓,特别是村落百姓是非常惧怕当兵的。
  “吾乃后将军刘备大人之大将张辽帐下都伯谢琦,奉吾仁主刘备大人军令,张辽将军派吾等前来帮汝等修善房屋,整理村落,清除周边猛兽。”
  “吾等自带军粮,军令不得吾等拿百姓一粒粮食,不得犯百姓丝毫,犯者,杀!”
  都伯谢琦站直挺胸,面带自豪的高声对里正后村落躲藏的村民说道。

  “什么,帮我等修善房屋?!”
  “帮我们杀周围的猛兽!”
  “不拿我们一粒粮食,还不犯我们丝毫?”
  村落的所有人听了都议论纷纷,太不敢相信,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令。

  “哇。。。。。”
  里正听完,突然坐在地下哇的一声痛苦起来,他都近五十岁了,且多有德行,所以被具为大杨村里正。
  活了这么就,什么乱说没经历过,什么兵没见过,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命令,见到这样的兵。
  “里正无需如此,吾等刘大人之士卒,当为刘大人之子明出力,且此乃刘大人之命也,汝速带吾等修筑村落房屋,且告知吾等周围可有猛兽害民,吾等当除之!”
  谢琦立刻拉起里正,他能理解里正的心情,想当初他们接到命令的时候,军营哭成一片。

  “好好好,请随吾来。”
  里正带着谢琦等人进入大杨村,整齐的步伐让人一看就知道这绝对是精锐之师。
  在里正的却说下,村民开始陆陆续续的走出,然后和这队士卒一起修筑房屋,更有甚至拿出自己的粮食做饭给那些士卒吃,但没有一人敢吃的,军令如山,这是所有士卒进军营的第一课。
  大杨村的村民和谢琦一队士卒共同努力,一片融合,更有甚至,拉着自己十五岁的儿子,让其立刻当兵,好男儿不当兵,在这里变成了好男儿去当刘大人之兵。
  这样的情景在齐国各县下的村落多又发生,刘备的仁德不但得到了全体百姓的支持爱戴,军队更是以死效忠。
  “嗯,此处村落中为何有如此多兵卒?”一文士打扮之人刚进青州,路过大杨村,被大杨村中的士卒给吸引过去。
  “这位先生,来此有何事也?”里正杨老头看见有人过来,急忙上去询问。
  “吾乃游学之士,见村中多士卒,不知他等于此何事也?”文士看着忙碌的士卒疑惑的问道。
  “哈哈,先生外地之人,有所不知,他们乃刘备大人之士卒,奉刘备大人之命来此帮吾等修善房屋,以便吾等过去冷冬也!刘备大人真乃仁慈之主也!”杨老头说完,抱拳向临淄方向行礼一弯腰礼。
  “哦,如此一来,汝等食物且不消耗殆尽也,何以过冬?”文士也不是一般人,立刻想到了其中的害处。
  “先生有所不知,刘备大人命其自带粮草,不得拿吾等一粒粮食,不得对吾等丝毫侵犯,否则军法从事。”
  杨老头急忙解释道。
  “吾听那都伯说,刘备大人令西安县城中大军齐出,分兵无数,帮治下之民也,吾等当以死效忠!”
  杨老头说着,眼泪汪汪的叙说起来,人老了,心情一好,这话就多起来,将那些士卒如何帮助他们,如何对他们秋毫不犯,如何军令如山等说个不完,那文士听着,身体也不断的缠斗起来,面目表情激动无比。
  “吾之明主也!”
  文士突然大声说了一声,然后转身想临淄方向而且,不管杨老头怎么叫都不理。
  五天后的下午时分,文士来到临淄,直接向招贤馆而去,目标明确,根本没有任何拖拉。
  按照陈子明的规定,招贤馆和招匠馆皆十二个时辰开放,不管又能之士什么时候来,皆可来投,只要通过初次考核者,皆可住下,吃喝供应,待陈子明第二次考核后分配。
  文士得知考核内容后,心中一定,坐直,手中笔墨如飞,写了一篇千字文,然后交给负责监考的官吏。
  官吏一看文笔不错,至少会写字,符合陈子明的要求,当即让其住下,待陈子明来分配。
  每天傍晚,陈子明都会抽时间来招贤馆这里看看,希望有惊喜出现,毕竟刘备手中的人才实在是不够用。
  这天陈子明和往常一样,来到招贤馆,然后让官吏将今天来投的文士答卷交上来。
  今天只有五人来投,陈子明观看了前面四篇文章,不过平平,但最差也能做个教书先生吧,陈子明安慰自己,然后无所谓的拿起最后一篇,也就是那个路过大杨村的文士的答卷了。
  “嗯!”

  陈子明一看开头,文笔非常,而且字迹清晰,文章流畅,一看就知道所书写之人基础扎实。
  “好!”
  陈子明越看越激动,如此文章,如此见识,绝对是大才之人才能写出来。
  “千字文章,字字千金,道出世间疾苦也,道出明主之道,当乃大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