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几千年的文明》
第23节

作者: 第一军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若!”
  简雍一听陈子明的话,里面应声而去。
  接着第二人就来了,徐庶进门对陈子明道:“按军师吩咐,吾已将所有降卒分清,能战者一千二百人,大恶者五十八人,以当众处死,其余病弱皆以放回为民。”
  “好,幸苦元直了,将留下士卒交与子龙训练,给与兵甲。”

  “元直稍作歇息后,探查城防,需修理之处,通与宪和,让其带人去修理,城防不可荒废!”
  “若!”
  徐庶转身出去,陈子明看那个疲惫的身影,只能对这个大才说一声对不起了,没办法,刘备手下现在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中低层官吏根本没有,刘备的路还长呢,也还没有能够让徐庶这等顶尖谋士发挥光芒的地方,不过,陈子明深信,快了。
  “军师,吾等带来的粮草虽多,但城中流民实在太多,而且听主公说还要收拢四周之民,如此一来,粮草危也,当何处之?”
  孙乾也跑到陈子明这里来叫苦。
  “公佑莫及,可派人前去允州大力收粮,以解燃眉之急。”
  “公佑且代吾休书一封与徐州糜子仲,吾主刘备需大量粮草兵甲,还有农具和种子,如若能全力支持,来日,吾送其敌国之福。”

  陈子明决定立刻启用糜竺这个超级助力,刘备想要快速掌控青州,绝对不能离开这个富商的支持,否则等刘备发展起来,恐怕曹操和袁绍已经是庞然大物了,这个年代,氏族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军师,这,能成否?”
  孙乾有点拿不准,毕竟刘备现在才拿下一城,而且出现这么多问题,现在就让糜竺全力支持,恐怕有点困难。
  “安心去做就是,糜子仲眼光深也!”历史上的糜竺可是认定了刘备,率全家往死里跟随的。
  “若!”

  孙乾知陈子明已有定计,就不再说什么。
  “报!”
  孙乾刚离开,有士卒快马来报。
  “报军师,各城门出现大量流民,大部分老弱病儒,祈求给与粮食,主公有意开城门放粮,派吾来请示军师。”
  “回去告知主公,吾已有定计。”
  陈子明打发那个士卒回去复命,然后叫来门外等候命令的徐晃。
  “公明,速派人去各城门,将所有流民收拢与东城门,其余城门皆不的有流民靠近,如若不听者,杀!”

  “在调集士卒两百人,在东城门外甄别流民,老弱病儒可放进城,且统一交与宪和安排,青壮全部交与子龙训练成士,但要记住,识字之人和有一技之长者甄别出来,全部给我带过来,吾有大用,其余劳力,带去给宪和,他自会安排。”
  陈子明立刻叫大将徐晃带人去处理,流民闹起事来很可怕的,特别是俄慌了的流民更可怕,而且不但刘备会放粮救那些流民,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陈子明也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流民饿死。
  这一点陈子明和刘备非常像,甚至陈子明更在乎这些流民,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而且他们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外国的那些难民,而是华夏的子孙,身体里流着同意的血。
  陈子明就在城主府坐了一天,处理城里出现的各种问题,刘备则探查全城,安抚流民,吃饭都在劳工地里同劳工一起吃的,这让所有劳工感动的哭出声来,愿死效于刘备。
  刘备看着流民如此,当场大哭,并放出誓言,当不负天下人。从此难民中无闹事者,干活更加卖力。
  陈子明听了这些事后,终于知道为何历史上有如此多的百姓抛家弃业也要跟着刘备到处流浪了,民心所向,无所能敌。
  西安县城一天一变,人口也越来越多,陈子明将一些中心的士卒放出去,到西安全境内将西安县城的情况说出去,传遍四周,每天都有大量的流民前来。
  甚至连晚上都有人来,陈子明不得不下令,晚上严守城门,不得放任何流民进来。因为晚上实在是太黑了,没有灯火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忙碌了十多天,来西安县城的流民才开始减小,此时西安县城人口差不多到了饱和点,具简雍统计,整个县城已有人口十万于人,招收士卒一万,整个西安县城的百姓都聚集在这里了。

  刘备的仁德也传遍全城,民心归顺,整个西安县城在五万多劳力的努力下焕然一新,房屋都修了好几排,城防也完全修好。
  除了人口和士卒外,还有二十多个识字之人,其中教书先生有三人,乱世不得不当流寇的。
  陈子明第一时间将他们集中起来,一一考核,有能力的,发配到孙乾等人手下打下手,重点培养他们,将来也好做刘备的基层官吏。
  能力一般,只会死读书的,先让他们写写文书,等以后地盘大了,陈子明准备开始建立私塾,普及教育,当然,现在说这些还早,不过这些人才得开始储备起来。
  工匠就多了,毕竟氏族子弟不不来当工匠的,工匠都是平民,流寇一来,往流寇中以站,就成了流寇的一员,还是容易活下来的。
  铁匠、纺织匠、木匠是最多的,加起来有近百人。看起来很多,但是细算下来,十万人中,才百来人工匠,比例小,让人汗颜。
  徐庶空闲下来后,陈子明第一时间将徐庶这个顶级谋士仍在城主府坐镇,徐庶之能,治理一县之地搓搓有余。
  陈子明抽身来处理一些非常重要,但其他人无法代替的事情,比如建立各种工坊。
  陈子明第一个建立的就是铁匠铺,有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铁匠,怎么可能不先用起来。

  陈子明准备开始给刘备的军队跟换武器,长戟和长戈虽然现在是士兵最好的武器,但是历史证明,令兵器时代的步兵最好的武器还是长枪,是的,陈子明准备将刘备的长戈兵全部换成长枪兵。
  材料很好找,流寇用的大量武器,虽然非常破烂,但是上面的铁是真的,还有就是一些报废了的武器,全部被陈子明收集起来,准备开始炼制。
  在炼制之前,陈子明将后代的封箱给制作出来,虽然那些木匠没多大本事,但是陈子明给出设计图,还有几处难点的处理方法,用了两天时间就将第一个封箱弄了出来。
  有了封箱这种高级玩意,融化铁更容易,工作效率不知提升了多少。

  然后木匠们又有活干了,除了负责铁匠坊的封箱维护修理外,还开始制作很久以后才出现的板凳,椅子,桌子等家具。
  至于长枪的枪杆制作,西安城中如此多的劳动力,还怕没人做?
  枪头制作非常简单,长戈的制作简单多了,特别是陈子明改进后的流水线制作法,效率之高,让前来观看的刘备等惊为天人。
  不过陈子明提出的兵器改革没有得到刘备等认同,甚至所有武将都持反对意见,而谋士们则选择观看,让陈子明大为冒火,一气之下,决定用最简单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比武。
  当然,不是陈子明去和那些猛将比武,那不叫比武,那叫找死。
  陈子明决定将比武定在十天后,除了看守城防的关羽和看守粮草的张辽,其余人武将都各自训练一队,也就是二十人的士卒,十天后让这些士卒实战比武来决定换不换新武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