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
第41节

作者: 未央08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0-29 22:43:36
  (159)
  几乎在小符后嫁给柴荣的同时,她的六妹嫁给了赵光义。这是符家第三个皇后。两个后周的皇后,一个大宋的皇后。
  不得不说,符彦卿真是眼光毒辣、手腕老练。一手抓现在、一手赌未来。柴荣是皇帝,赵氏兄弟是明日之星。
  可惜,她的人生完全淹没在了父亲和两个姐姐的世界里。翻遍史书,我们除了知道,她很不幸地死在了公元975年,赵光义登基前一年,其它的生活细节,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好在赵光义有良心,追封她为皇后,让她终究在历史上有了一些印记。
  不知道,当赵氏兄弟谋于密室、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时,作为赵光义的妻子,她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忧还是喜?作为胜利者的妻子,再见到姐姐,曾经的后周符太后、新朝的阶下囚,是哭还是笑?
  后来,当小符后被迁出东京,她应该会在汴河边送姐姐吧。这对姐妹,从此天各一方,余生再没有相见的机会。在那最后的生离死别,一个站在船头、一个立在码头,她们又是怎样的挥手告别、怎样的泪眼婆娑。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就连曾经碧波荡漾、舟楫连天的汴河,都早已干涸。
  时间,吞噬了那些曾经鲜活的人和所有生活的细节。

  细节,只属于大权在握的胜利者。
  即便曾经贵为太后,即便被追封为皇后,只要未曾切切实实地大权在手,对不起,所有的细节,都注定会被历史所漠视。
  这就是历史。残酷地历史。
  日期:2019-10-30 21:29:49

  (160)
  赵光义的后两位皇后,都姓李。所不同的是,一个生前就是李皇后,一个生前只是李贤妃。
  赵光义继位后,整日费尽心机,所为不过两件事。一是自己坐稳江山,一是把江山传给子孙。在德昭、德芳,廷美死后,皇位早已坐稳,不用再担心弟弟、侄子来争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传给哪个儿子。
  他最喜欢皇长子赵元佐。李贤妃的儿子。

  李皇后无子,故无所谓嫡庶之分。
  只是,因为太宗对付廷美的手段过于残酷,让元佐大受刺激,精神出了问题,甚至在宫中纵火。伤心之余,太宗只好放弃元佐,改立次子为太子。可惜这个儿子命薄,很快就死了。
  再往下,三子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元佐与元侃,都是李贤妃的儿子。可惜,李贤妃红颜薄命,34岁就故去了。其时,太宗刚刚继位,两个儿子都还未成年。
  太宗驾崩,理应太子继位,这顺理成章。
  偏偏节外生枝,闹出了一场风波。因为,王继恩再次出场。上次,他雪夜送信晋王府,帮赵光义登基做了皇帝。这次,他联合李皇后,谋立赵元佐为帝。上次,他成功了,赢得了20多年富贵;这次,他想着如法炮制,却一把输个精光。

  关键时候,是吕端打破了王继恩的阴谋,及时奉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还留下了“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佳话。
  王继恩问罪下狱,后死于贬地。作为北宋初年最有权势的大宦官,此人靠着投机,风光无限、富贵之极,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晚节不保,被人唾弃。
  日期:2019-10-31 21:55:22
  (161)
  李太后,被王继恩拉下了水。这有些令人费解。
  赵元佐、赵恒,都非李太后所生,而且他们生母李贤妃,早在太宗驾崩20年前就已经去世。作为正牌皇后,无论谁继位,她皇太后的位子都是铁打的,那她参与政变的动机在哪?
  权力。只有权力是最有可能的解释。

  毕竟,扶一个疯子登上皇位,她临朝摄政就名正言顺了。大权独揽,应该是王继恩拉拢她最强有力的说辞。当然,作为皇太后,没有自己的亲儿子,心里始终会不踏实。这就更需要有拥立之功,来为自己的权威加持。
  真宗继位,追封母亲李贤妃为皇太后。对于李皇后参与王继恩阴谋之事,宋真宗选择视而不见,依然尊其为皇太后,依然十分孝顺。李氏也成为大宋继杜太后之后,第二位皇太后。她享尽荣华富贵,7年后去世。
  面对一场流产的政变,宋真宗当然知道真相。不过,他依然选择对李太后无比恭敬,这又作何解释呢?或许,这母慈子孝的故事,又是一个被精心涂抹过的作品。李太后、宋真宗,两人演戏给天下人看而已。又或者,李皇后真就是被王继恩蒙蔽了。谁知道呢?
  作为皇太后,李氏无比尊贵。但从权力的角度,多少有些名不副实。几乎看不到她对朝局的任何影响,甚至毫无存在感。
  或许,这就是真宗对她的惩罚。

  出来混,总要还的。
  日期:2019-10-31 22:14:46
  (162)
  有人名不副实,有人实至名归。
  比如,刘娥。

  两宋三百年,她是宫中女人最强者,没有之一。华夏五千年,能与其匹敌的女人,也不过寥寥数人。她的一生,更是传奇中的传奇。
  传奇,从一个和尚开始。
  法灯和尚,江宁(今江苏南京)长芦寺的主持。
  寺庙规模不大,地僻人稀,清雅幽静。这日,来了一对年轻的香客。观年龄,似是一对少年夫妻;听口音,不是当地人;看衣着,衣衫破旧。应是长途跋涉之人。或者说,是逃难之人。

  出家人有慈悲之心,天又将黑,和尚便请两人留宿山门。一顿饱饭、一通好觉,梳洗完毕,来日辞别时,年轻人已是容光焕发。年轻真好。
  和尚再仔细端详两人,尤其是那女子,越发觉得此女不同凡响。一番交谈得知,两人是四川人。男子姓龚名美,女子刘娥,龚美之妻。龚美做银匠,刘氏唱小曲。因为川地动荡,两人出川讨生活。顺江而下,来到江宁。至于下步去哪,两人茫然不知。
  和尚告诉两位年轻人,应该去东京府,大宋首都。至于理由,他直言不讳,刘氏面相贵不可言,宜去京城。和尚不仅给出建议、说了理由,还倾囊相助给了盘缠。俗话说,宁给一匹布,不指一条路。法灯和尚,是又指路、又给布。
  萍水相逢,竟有如此之遇。所谓贵人,不过如此。两个落魄的年轻人,眼含热泪,千恩万谢,直到离开寺庙很远了,还不时回头张望。法灯和尚,则一直站在庙门口,面带微笑,似是完成了平生大事。

  他们离开江宁,沿着水路,过淮河、进汴河,直奔东京而去。
  日期:2019-10-31 22:53:53
  (163)
  东京。汴河码头。

  东京城,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迎接这对年轻人的,没有亲友,没有故旧,只有空气中弥漫的繁华的都市味道。他们站在船舷,踮着脚尖,痴痴地左右张望,看那近处繁华的街市,看那远处巍峨的城墙。
  船靠岸后,他们在后人的催促中,小心翼翼地踏过连接客船和码头的木板,结结实实地踏上了东京的土地。
  这是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激动、兴奋和好奇。他们被熙熙攘攘的人流裹挟着,在左看右看、眼花缭乱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东京城。龚美步子大、走得快,刘娥紧紧跟在丈夫身后,不时拽着他的衣服,生怕被人群隔开了。
  人一生中,年轻时候的某个日子总是忘不了。即便时光过去十年、数十年,我们都会记得那日所有细节。年纪越长、记忆会越清晰。甚至在回忆中,都能闻到青春的味道。

  对龚美、刘娥来说,这个下午,刻骨铭心。在未来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这个场景时常入梦。
  纵有千般好,不及少年时。
  就这样,15岁的龚美、刘娥,成为了京漂。他们身无长物、举目无亲,却带着贵不可言的梦想。
  这又谈何容易呢?任何年代,京城都是梦想之地。不过,京城也从来都是居不易。除非,有白居易之才。
  才华谈不上,两人倒是有手艺。几番辗转后,他们在距离汴河码头不远的猪儿巷租了个铺面。龚美做银匠的老本行,刘娥去附近酒楼唱小曲。虽不宽裕,也能勉强糊口。
  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们时常会想起法灯和尚的话。刚开始,很郑重其事,后来就渐渐变成了玩笑。他们喜欢这样的玩笑。在这偌大的京城里,王公勋贵遍地、高官朱紫满城,他们渺小的如同尘埃。正是这样的玩笑,让他们怀有希望。
  年轻,又有希望,多苦的日子也能有一丝甜味。这对年轻人,一边苦中作乐,一边心怀侥幸地等待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