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
第38节

作者: 未央08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0-20 11:36:14
  (149)
  可惜,皇宫是个寡情的地方。
  皇宫内,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从来都是稀缺品。
  在赵匡胤化家为国的时候,有些东西就永远失去了。老太太为这家操劳了一辈子,家一下子变成国了,她能习惯吗?后世,很多人说杜太后有大政治智慧,这恐怕也是附会吧。
  她留下金匮之盟,也留下了千古争议。
  首先,到底有没有金匮之盟?
  赵光义和赵普,自然言之凿凿。可惜,是杜太后死后几十年才说的。这也是最大的疑点。如果有,为何不早说。尤其在太祖驾崩之后、太宗登基之初,就拿出盟约,岂不更让天下人信服?
  这点质疑,几乎难以反驳。
  太宗赵光义,始终有得位不正之嫌。赵光义,无论后来多么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这个问题始终让他灰头土脸,也是他永远抹不去的污点。哪怕他是胜利者。
  有人认为,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才35岁,已有两个儿子,德昭11岁,德芳3岁。赵匡胤正年富力强,杜太后怎么会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为理由,劝其以后让光义继位。不符合常理。
  凡此种种,都在指向赵光义、赵普说谎。
  杜太后,不过是他们说谎的道具罢了。
  不错,历史确实是胜利者书写的,体现的是胜利者的喜怒哀乐。但是,哪怕再暗的屋子里,都会有一丝光。这丝光的名字,叫做真相。
  真相,往往源于蛛丝马迹的。

  所以,有没有可能,金匮之盟确有其事呢?
  我们还得从杜太后这里找答案。
  日期:2019-10-21 22:54:06
  (150)
  杜太后,生于唐末,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建国。60岁的人生,一个甲子而已,却经过了七个朝代。如此乱世,会赋予人怎样的思考?至少,会迥异于四海升平之世。
  北宋初立,所占不过中原之地,南方割据称雄、北方契丹虎视,大宋仍在夹缝之中。站在后人角度,自然知道五代十国纷乱即将结束。不过,站在北宋建国次年,杜太后怎会知道,北宋不会步五代后尘、二世而亡,成为六代十国、甚至七代十国?

  再说到年岁,赵匡胤时年35岁,确是年富力强。我们还知道他后来活到50岁。这还是后人角度。杜太后,是往前看的。
  后梁末帝,终年36岁。后唐庄宗,终年42岁。后汉隐帝,终年21岁。后周世宗,终年39岁。这样看来,杜太后的担忧不无道理。
  最重要的,还是政权合法性。
  相比五代开国者以武力建国,赵匡胤虽有军功,但毕竟是以巧力取天下。说难听些,就是欺负孤儿寡母。由于武人强横,五代政权多是二世而亡。站在杜太后的角度,即便孙子长成,若论守稳江山,她更相信久经历练的赵光义。
  当然,还有个可能的原因。站在母亲的角度。

  她一生60年,当太后前后两年而已。更多时间,她只是位母亲。再看看她几个儿子,赵匡胤生于927年、赵光义生于939年,赵廷美生于947年。也就是说,赵匡胤长光义12岁,长廷美20岁。若10年一代人,正是完美排列。
  此外,丈夫常年征战在外,赵匡胤外出闯荡,在那些担惊受怕、风雨飘摇的岁月,更多守候在她身边的是光义和廷美。从情感上说,她与两个小儿子感情更深也不奇怪。
  站在太后和母亲的角度,兄终弟及,公私两全、两全其美。
  金匮之盟,确有存在的合理性。

  日期:2019-10-22 20:04:19
  (151)
  关于这点,在宋太祖那里也有旁证。
  太祖960年建国,976年驾崩。即便死的突然而蹊跷,但在此之前,他有16年时间,还有德昭、德芳两个选择,却始终未立太子。这不合常理。
  或许,正因为金匮之盟。
  只是,赵匡胤对这件事的态度,应该也是逐渐有变化的。
  961年,母亲病重时,赵匡胤刚刚化家为  子之情、兄弟之情,还没有被皇权侵蚀殆尽。加之,帝国新立、百废待兴,正是兄弟同心之际。因此,赵匡胤接受母亲的提议、含泪应承,也是完全可能的。
  但,权力改变人。掌权越久,改变越彻底。
  皇帝越做越久,赵宋天下越来越大,很难说,赵匡胤内心没有想法。或许,他开始觉得母亲有些多事了。把皇位传给弟弟,他已经不大情愿了。或许,他已经想立子为储,只是碍于盟约在先,说不出口而已。
  德昭、德芳,不仅没被立为太子,甚至都没有封王。而赵光义,则是位高权重,普天之下惟屈居一人之下。这被后世认为,是赵光义继位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但事实上,赵匡胤对儿子们的历练,用心用情用力,也是路人皆知。弟弟、还是儿子,站在人性的角度,根本不是难选之题。站在皇帝的角度,更是如此。
  只是,赵匡胤,马上天子,戎马一生,身体硬朗,自觉时间充裕,这事也就搁置下来了。直到又一个大雪的夜晚,帝国再次迎来巨变。

  有位女人,恰好就在现场。
  赵匡胤的宋皇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