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青年》
第55节

作者: 铁骨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王安?”
  他们走远后杨信问爬起来的九千岁。
  后者看着那走远的背影,面色深沉地点了点头。
  “这东宫他是老大?”
  “他不属于东宫,伴读不是东宫官,东宫里面大臣是六傅,宾客,文华殿大学士,再就是詹事府,但实际就是詹事府,六傅都是虚职,而内官则是六局。但伴读既不是大臣也不是内官,他不属于东宫,而是皇帝专门派来给太子作伴与太子一同读书的,或者说皇帝给太子的钦差。也是给太子预备的以后司礼监掌印,太子登基一般都是立即将伴读升司礼监掌印,故此都不敢得罪,哪怕这时候的司礼监掌印,只要太子登基也只能给他当手下。”

  九千岁说道。
  “他身边那人是谁?”
  杨信问道。
  “汪文言,国子监的监生,不过是例监,几乎不可能做官,但手中不缺银子,且极其狡诈,如今搭上了王安,算是王安身边的谋士,而且颇受信任。不过此人背后没那么简单,应该是哪个还惦记起复的在野乡宦,花钱资助他进京以便及时知道京城动向,并做些背人的事情。实际上京城这地方,有的是各方势力派来的探子,就是一些地方官员同样也会派人,你在外面小心些,说不定一个新认识的人后面就是哪家,别胡乱说话被人卖了。”

  九千岁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
  这就是昨晚在王公子家看到的那人。
  现在他应该知道是谁害的王公子了,这也算是一个公开的警告,必须得让这些家伙知道是他干的,否则那威慑力会小很多,反正他也没什么可怕的,这些人就算心知肚明也没有证据。如果他只是个没背景的草民,倒是可以抓起来严刑拷问,可现在他已经打上皇贵妃党羽的戳子,在斗争结果分出前还是不用担心这一点的
  第四十四章 天启与崇祯
  “这里是?”
  杨信站在一处小院门前,小心翼翼地窥视着里面,明明知道这是哪里,还装出一脸懵逼的表情问道。
  那院里是天启。
  未来的大明木匠皇帝,依然在做着他最喜欢的工作,坐在一张树荫下的石桌前,目不转睛地玩着一个复杂的鲁班锁。后边还有一个中年的宫女在给他扇着扇子,而左右一男一女各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趴在桌上,好奇地看着他玩鲁班锁。男孩已经不是很感兴趣,正抬着头向这边望,那个小女孩依然兴致勃勃,而一个美艳的少丨妇丨就坐在他们不远处,在宫女扇的凉风中同样昏昏欲睡……
  倒是一片午后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风。
  那个小男孩应该是崇祯,大明亡国之君今年八岁了。
  小女孩应该是乐安公主,和崇祯同岁,崇祯自挂前一年病死,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候还没下葬,她的驸马把所有儿女捆在棺材边,然后一家人点了把火。
  天启身后的宫女肯定是客氏。
  至于那个美艳女人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李了,话说东林群贤把一个身份低微的选侍,一个只比宫女身份略高点的女人,一个同样出身低微,外面没有任何文臣武将支持的女人,说成野心勃勃差一点变大明的武则天,这想象力也的确丰富。媚娘姐姐地下有知恐怕得笑死,且不说大明朝就没有一个太后执政的,哪怕万历他妈都没做到,西李一个连妃子都不算,仅仅在宫里妃嫔等级排倒数第二的选侍,哪来那么大的雄心壮志?

  她外面有人还是里面有人?

  她说白了就是天启的饲养员。
  而且只养了一年多点。
  天启他妈王才人是今年三月才刚刚死的,天启身上至今穿着斩衰,旁边还有一根桐木杖,还说天启从小害怕她,说句实在话,真要是那样的话,目前已经是半大小子的天启,现在拎起这根棒子把她敲死都没什么大不了。
  朱常洛也不可能把儿子打死给她偿命。
  万历的确对这个儿子看着就烦,但对这个孙子可很喜欢,明年就会直接封皇太孙的。
  此时这东宫应该没有身份高过选侍的女人,太子妃郭氏万历四十一年就病死了,一个女儿夭折,她病死后就是王才人,明朝妃嫔等级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王才人比李选侍高两级。而崇祯他妈则是最低等淑女,因罪被打死,然后崇祯交给西李照顾,实际上已经照顾了多年,直到移宫案之后才转给另一个李选侍也就是东李来照顾。从这一点上看,朱常洛对西李那是绝对的信任,他活下来的两个儿子,全都交给了这个女人,加上她自己生的乐安公主,他活下来的五个孩子里面三个给她照顾。

  而在移宫案之后由天启的启蒙老师太监刘良相拟旨,说天启说他妈是被西李打死的,还说天启他妈临死前遗言和西李有深仇大恨,以此来作为西李恶贯满盈的证据。
  但几年后天启就把他杀了。
  不过天启也没改这份圣旨。
  但他却替他死鬼爹给始终没有得到妃子封号的西李封了康妃。
  如果不是那份圣旨有问题,那就只能说天启脑子有问题了,但事实上他脑子没任何问题,“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每一字一言迥出臣子意表”,甚至大臣要将宁远的红夷大炮撤到山海关,他都明确批示大炮一撤人心动摇……
  这是《酌中志》说的。

  而这本书作者,就是天启年间司礼监专门负责文案的太监刘若愚。
  虽然刘若愚是聪明人。
  他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而这本书本质上是他因为被以魏忠贤党羽的罪名下狱,他写了给自己洗脱罪名的,核心目的是迎合崇祯,确保崇祯杀魏忠贤的正确性,其主要目的是踩魏忠贤。但在天启的个人问题上,他没必要撒谎,撒谎只能让崇祯砍了他,说到底崇祯也不可能允许他造自己哥哥的谣。所以这本书的天启才是真正的天启,不爱学习,草书不会写,也不屑于学,但并不是完全不管朝政,甚至还会亲自批阅奏折。

  而且对宁远之战非常重视,日夜焦思,未遑自安。
  至于不识字这种鬼话,也就只有那些给咱大清写历史的文人们能编出来。
  九千岁示意他别出声。
  这时候里面一个比他年纪略小些的太监看到他们,立刻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
  “大哥!”

  他低声说道。
  “叫二叔!”
  魏忠贤对杨信说道。
  “二叔!”
  杨信低声说道。

  “你就是老黄那个內侄,倒也有出息了,你的事大哥跟我说了,用不着太担心,万岁爷都准了的,那些文臣还能反了天不成。今天叫你来,是皇长孙在万岁爷处看了你的那个什么仪,也想要一个,不过万岁爷没说赏赐,皇长孙也没敢直接提,故此想让你再做一个新的。另外皇长孙还有些事想问你,好好伺候着,若皇长孙开心了,到万岁爷那里给你求个情比什么都好使。”
  那太监说道。
  “多谢二叔!”
  杨信赶紧拱手说道。

  “先等着,我去跟皇长孙说说。”
  那太监说道。
  说完他就进去了。
  “这是大爷把兄弟魏朝,也是王安手下亲信,当初大爷伺候王才人,也是靠着他的提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