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钢枪,一段旅程,诉说岁月峥嵘!》
第6节作者:
铁无畏 密林右侧,十几名国军士兵吵嚷着排成一排,端着枪懒洋洋地向前搜索。
密林左侧,三喜一马当先的走在队伍最前头,挥刀硬是在灌木丛中砍出一条路来,十几名国军士兵紧随其后,装模作样的仔细搜索,大龙、马仔、刀子走在最后,小声嘀咕着什么。
“大龙,大半天了,连长早跑到天边边儿去了吧?”马仔警惕地回头看了看。
“那肯定的,以咱连长的本事,早他娘的跑远了,想抓连长,除非连长自己不想跑。不然,没戏!”大龙眉开眼笑的左右看了看。
“谁?”突然,刀子手中的刀停止了转动,双眼鹰似的盯着大龙身旁不远的灌木丛。灌木丛轻微的晃动了几下,若不注意,没有人能够发现异常。
“刀子,神经了吧?什么都没有啊?”大龙疑惑地看了眼灌木丛。
“有人!”刀子冷冷地盯着灌木丛,手中的短刀已经做好了出手的准备。
“别紧张,是我!”杨闯声音很小。
“连长?”大龙、马仔差点激动得喊出声来,刀子若无其事地收回短刀,冷静地巡视着四周。
“怎么了?”十几米远的前方,一名士兵转过头。
“没事儿。马仔中午吃多了,闹肚子,想拉屎。我们等一会儿。三喜,你带着弟兄们继续往前搜,用不了一会儿我们就赶上来。”大龙大声喊。
“知道了!我在前边等你们。”三喜神秘一笑,继续挥刀开路。
第五章小树林里的密谋
“连长,你咋还没走?”大龙压低声音,有些纳闷,既然都跑出了军营,咋不跑得远远的,还蹲在这儿干嘛?让姓方的发现,那还了得。
“看见兄弟们,想给你们,打个招呼再走也不迟!”杨闯坐在灌木丛中,一脸轻松。
“您还是赶紧走吧。”大龙小声说:“不光是兄弟们在抓您。听说,军统也派了一个小队在追您。”
“噢……本钱下得够大呀!”杨闯笑了笑:“放心,他们抓不着我。不过,军统费这功夫干什么?”
“原因咱们就不知道了!连长,您不会真想撇下兄弟几个当逃兵去吧?”马仔左右看看,说出了憋在心里半天的话。
“屁话!连长怎么可能当逃兵!”大龙狠狠地瞪了马仔一眼。
“没事。”杨闯满面忧色,摇头苦笑:“小鬼子在南京屠杀了几十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我爹我娘都在南京城,我要回去看看。再说了,国军数十万军队见了小鬼子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他娘的只知道逃,这种窝囊气老子早受够了。说老子逃跑?他娘的胡说八道,老子是想回南京上战场杀鬼子。”
“小鬼子杀了几十万?”大龙差点惊呼出声,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您要上战场杀鬼子,忍心撇下几个老兄弟?”大龙、马仔、三喜、刀子,是杨闯从松沪战场上带下来的老兵,一起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比海深,比石坚。
“这可是去送死!”杨闯面色凝重地看着大龙:“几次大战下来,全连就只剩下你们几个了,怎么着也得给十九路军特务营留几个种吧!”
“不能上战场杀鬼子,留种有个屁用!”刀子手中的短刀停了下来。
“刀子说得对!不能上战场杀鬼子,留下我们干什么?还不如跟着您一起上战场杀小鬼子痛快。”马仔收起笑脸,热切地望着杨闯。
“就是,哪怕是死,也比跟着这帮孙子当兔子强!”大龙咬牙切齿,脸上的刀疤格外狰狞。
“这……”杨闯犹豫不决。
杨闯实在舍不得几位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他一心抗日,宁可当逃兵也不愿意留在新编第五军混日子,此去南京,就算是钻进了鬼子的老窝,肯定九死一生,有去无回。弟兄们好不容易在南京保卫战中保全了性命,如今再把性命交给自己,实在是有些不忍心。
“连长,带上我们吧!”马仔一脸着急:“再说了,有我们在,您的背后永远不会有黑枪!”马仔的话似有所指。
“带上我们!有仇一起报!十九路军就没有丢下兄弟的先例!”大龙的话不容置疑,没有回旋的余地。刀子抬头盯着杨闯,两眼火热,没有说话。
“好吧。”杨闯叹了口气,小心地望了望四周,压低声音说:“早知道就会这样……”
杨闯与几兄弟在东郊密林密谋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这片密林,会在三四个月之后,成为武汉会战的主战场之一。在这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山丘,中日两国军队抡开了膀子捉对撕杀,投入大量兵力反复争夺,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肯退让,小密林更是几经易手,战斗异常惨烈,死伤尤为惨重。最终,在日军强大的炮火覆盖下,密林化为了焦土。日军长驱之入,进而占领武汉三镇。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一改恐日畏战的心理,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小鬼子25.7万余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日中战争的战略企图。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命运似乎给杨闯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杨闯一门心思想要上战场打鬼子的时候,国军数百万军队却不战而逃,恐日惧日,国民政府上上下下是“打则亡国”的论调。在杨闯下定决心逃离这支没有血性、不敢上战场的军队后,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更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却举全国之力,相继组织了武汉、随枣、台儿庄和长沙等会战。由于杨闯的逃跑,这些令他向往的战场都与他擦肩而过。而他,则走上了一条不同的抗日道路。
河弯镇,距武汉二百余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景宜人,是通往南京的咽喉小镇。小镇不大,一条宽约三四米的街道贯通东西,整日里东去西来或南来北往的人不少。
初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阳阳的,稍稍驱散了些压抑在心头的阴霾。
没有心思欣赏江南的春色,杨闯轻轻放下手中一米见方的长条箱,右手从条纹西装的口袋里掏出怀表,戴着黑皮手套的大拇指轻轻摩挲了几下,打开看了看,已经12点一刻了。抬头望了望不远处的河弯镇,小心地把怀表揣进口袋,弯下腰,左手拎起长条箱,大步向镇子走去。
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看着你呼我唤、行色匆匆逃难的百姓,听着街道两旁小商小贩有气无力的叫卖声,杨闯在心中反反复复的问自己,国民政府到底怎么了?数百万军队又怎么了?小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不是不抵抗,就是大逃亡,东北拱手相让,华北又不管不顾,上海打得好好的,最后也一纸调令,硬是让军队给撤了下来,结果上海又丢了。
南京城,国民政府的首府,数十万国军精锐弃之不顾,只留下十来万杂牌军,跟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小鬼子拼杀,能不沦陷吗?当官的、当兵的都逃之夭夭,可老百姓拖家带口,怎么逃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