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价值,有时是无价的》
第37节

作者: 三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件事情上,关云天当然不能随了采购经理们的愿,每次拉货签合同不仅繁琐,而且计价很不方面,“休想拿我这里当小商贩的零售摊点,那岂不是欺人太甚?你们在国际市场或国内市场进货,哪次不是几千上万吨地一次性定价签合同,谁跟他们零敲碎打?”
  关云天坚持每家用户根据自家的采购总量,签订一次性购销合同,否则免谈。他认为昌达公司已经向用户让利,再在签订合同的细节上斤斤计较,昌达公司绝不让步。
  也许看到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的价格还在继续上涨,部分用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富源县的十余家轮胎生产企业,有两三家陆续跟昌达公司签订了一次性购销合同,还有两家企业的老板跟关云天私交甚好,另有两家企业找政府官员出面说情,对这几家用户,关云天宁愿私下再给他们一点优惠,但签订一次性购销合同的原则不可动摇。
  到了这个时候,关云天也想将囤积的天然橡胶尽快出货,他知道自己这次能够得手,完全是趁天然橡胶多年以来市场低迷,国际炒家暂时打盹之机,钻了个空子,只是侥幸捡了个便宜,要是等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大鳄们回过神来,一个小小的昌达公司简直微不足道,即使十个昌达公司,也不是国际炒家们的对手。
  这也是关云天一定要跟用户签订一次性购销合同的主要原因,要是根据用户们的意愿,细水长流地慢慢销售,炒家们发现后,将对昌达公司这个新来的偷猎者进行围捕,到那时就不是赚钱的问题,而要担心的是赔多少钱。干净利落地处理掉囤积的货物,成功逃离现场后,这样的担忧就不复存在了。
  昌达公司囤积的天然橡胶脱手后,国际市场的价格在随后的半个多月又上涨了百分之十左右,公司同事和社交圈里的朋友议论纷纷,他们都认为关云天草率出手,让自己的公司吃亏了。

  面对朋友和同事们的议论,关云天笑而不语,他没有必要跟这些人过多解释。
  正如关云天预料的那样,任何事物都有盛极而衰的那一天,前段时间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的价格上涨很快,过了不到一个月,其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快,甚至超过了当初的上涨速度。
  看见这种过山车似的价格走势,令关云天不寒而栗,这明显是炒家们在相互斗狠,要不是尽快脱手,如果把昌达公司裹挟其中,说不定会赔的血本无归,这件事想想都后怕。
  幸好昌达公司早已逃离是非之地,关云天现在只是个旁观者,看见炒家们斗的好不热闹,他却显得相当超脱。
  从进口的天然橡胶到岸入库,到全部销售脱手,前后不到四个月,市场上的橡胶价格经历了微降---上涨---大涨---大降几个阶段,关云天在价格很低时吃进,价格处于适当高位时果断出货,中间挣了高达百分之三十的差价,这笔生意获得毛利近一点五亿,扣除各种税费,净利润接近一点二亿元。
  朋友们聊起这件事,都说关云天大手笔,大气魄,是经商天才。关云天只是微微一笑,他自己非常清楚,什么大手笔大气魄呀!经商天才更是不敢当,自己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遇到了适当的机会,又采取了适当的行动,钻了个空子,赢得很侥幸。即使现在有人给他几个亿的资金,让他再去做同样的事,关云天万万不敢轻举妄动。
  无论如何,有了这笔钱,关云天下一步的跨行业经营计划可以进行得稍微从容一些,毕竟昌达公司原来的自有资金只够跨行业新项目投资的百分之二十,加上这笔资金,自筹部分就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不足部分,只需从县联社贷款就够了,可以暂时不去县农行融资,关云天觉得自己跟农行几位领导才见过两次面,现在向农行申请贷款,难度应该相当大。
  有了资金,跨行业经营计划已是万事俱备,只差动手实施了。接下来,关云天准备找开发区管委会,首先要把项目用地确定下来。

  关云天正在为新项目做具体筹划,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接了起来,“云天吗?你现在忙不忙?”电话那端转来一个半生不熟的声音。
  “你---?哦,不忙,爸,请问你有什么事?”关云天条件反射般地辨别这个声音,他马上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的岳父周福山。
  “云天啊,你看我到砖厂已经快半年了,如果你有时间,我想过去把这边的工作跟你做个汇报。”
  关云天稍一迟疑,“汇报工作----,现在吗?”
  “你要有空的话,我现在就过去,因为我觉得好多事有必要让你尽快知道。”
  周福山去砖厂参与管理快半年了,经过观察,他发现砖厂存在不少问题,本来想等关云天去砖厂检查工作再向女婿汇报,怎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关云天一次也没去过砖厂,老周已经憋了很长时间,他觉得再不往上汇报,这些问题憋在心里,他怕自己憋出病来。

  老丈人主动要来汇报工作,而且还是第一次,即使再忙,关云天也没法拒绝。
  周福山去砖厂参与管理,砖厂原来的经理老吴表面上欢迎,内心却是百般抵触,不仅在工作上不愿跟老周合作,还千方百计排挤老周,甚至想把他撵出砖厂。
  老吴有些管理能力,但为人自私,拉帮结伙,下班后喜欢跟员工吃吃喝喝。老周则好大喜功,喜欢显摆,自以为跟老板关系特殊,有些事喜欢自作主张,他跟老吴都有很强的权力**。
  把这样的两个人放在一起,注定好戏连台。
  十多分钟后,一辆摩托车驶入昌达公司大门,从车上下来一人,看上去身材魁梧,腰板笔直,来人正是关云天的岳父周福山,他支住摩托车,大步流星地来到关云天办公室门口,也不敲门,直接推门而入。
  关云天起身相迎,安排老岳父在茶几正面的沙发上坐下,并亲自动手沏了一杯茶。
  老周也没有多余的话,他把近半年在砖厂看见的各种不合理行为和事件一一道来,还不忘道出自己的见解。

  起码从表面上看,关云天听的很认真,对老岳父的意见也是频频点头,给人的印象显得很重视老周汇报的情况。
  老周说了一通,归结起来就是三方面,第一,老吴安排工作不合理,据说有职工向老周反映这方面问题;第二,老吴拉帮结伙,对员工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第三,老吴跟员工有利益交换。
  关云天认为,如果这三方面问题真实存在,老吴的确应该受到约束。老岳父离开后,关云天当即指示公司办公室,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随后下发到砖厂。
  看见新的规章制度,老吴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吴经理,这不是专门针对你的吗?”制砖车间主任小马故意向老吴提醒道,这两人是上下级关系,自从老吴当了砖厂经理,他们的私人关系变得非比一般。
  这老吴原本是校园砖厂制砖车间的主任,三年前成立昌达公司,关云天为了将全部精力用在新公司的经营管理上,当时决定让老吴帮助管理砖厂,老吴随后就成了砖厂事实上的专职管理人员,他不仅搬进了关云天以前的办公室,还建议让运转班长小马接替他的车间主任位置。那时正忙于帘子布项目的筹备,关云天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老吴的建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