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
第33节作者:
未央0810 日期:2019-10-07 18:16:03
(135)
咸鱼翻身。
由蛮荒之地的贬谪小吏,一跃而成帝国宰相。
半生浮沉,正在苦熬中坚守的章惇,接到诏书时,该是怎样的心情?若再回头想想,这些年的心酸,受尽的委屈、看遍的白眼,又是何其愤懑?
是该痛哭流涕,感谢苍天垂怜;还是仰天大笑,夸赞老天有眼。估计,章惇是大笑的。
转眼间,草堂之上高朋满座。前来送别的人,更是不绝于道。不过,历经世事沧桑,章惇傲气依旧。对很多人,他连正眼都不看,更别说给个笑脸。
当然,他并非目中无人。行前,他专程向一位名士请教治国之策。尽管章惇态度端庄、言辞恳切,但名士感受到的却是踌躇满志、杀气腾腾。
名士与章惇纵论为相之道。身为宰相,调理阴阳,最大的智慧就在于居中,不偏不倚,不能偏废。这话说的,已经很直白了。就是希望章惇能放下党争、摒弃意气,不要报复,要团结。
章惇沉默不语。心中大不以为然。不偏不倚,别人或许可以。但,章惇做不到。
如果历史就此停止,章惇或许会作为能臣,甚至功臣,被后人记住。然而,后来几年,他的磨刀霍霍,他的睚眦必报、他的歇斯底里,让他彻底走向了疯狂,死后也被列入奸臣传。
几年前,司马光已错过了一次机会。或许是北宋的富足、东京的繁华,让老天不忍,又给了大宋一次机会。
遗憾的是,章惇不仅视而不见,还身怀利刃回到了东京。
日期:2019-10-08 20:38:46
(136)
章惇再见到哲宗。
两人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哲宗有些失望。
他没想到,章惇那么老了。在他印象中,章惇还是金刚怒目、雷厉风行的盛年模样。可如今的章惇,头发花白、满脸沧桑、脚步迟滞。只有依然锋利的眼神,让哲宗多少有些安慰。
章惇则很开心。
昔日娃娃天子,已成少年君主,身材修长、器宇轩昂,脸上的光泽、说话的语速、急迫的心情,无不显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年轻人。恍惚之间,似是多年前的神宗。最重要的是,章惇能切实感觉到,哲宗对他的敬重和依赖。
自始至终,哲宗没提当年拥立之事。但,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的基础。凡事都有因果。哪有无缘无故?
有了哲宗无条件的支持,章惇怀中的利刃,终于出鞘。
连出四刀,刀刀见血、刀刀要命。
第一刀,要将老贼,掘墓鞭尸、挫骨扬灰。
老贼就是司马光。
第二刀,要将擅国的老奸,追夺封号。
老奸就是刚刚去世的太皇太后。
第三刀,罢黜当朝权奸,流放岭南、途中追杀。
权奸就是保守派。比如,苏轼等。
第四刀,全面恢复新法。
就是神宗、王安石时期的新法。
亮起刀时,章惇的眼神锋利过刀刃。这让哲宗也有些不寒而栗。他确实想效法父亲,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但对于踏过千万人的尸骨,年轻的哲宗依旧难以接受。
何况,还有不屠戮大臣的祖宗家法。
哲宗同意全面恢复新法,但驳回章惇对人的那几刀,为大宋朝留下很多人头,也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比如,苏轼。
日期:2019-10-09 20:23:11
(137)
再回到东京的章惇,应该很想念王安石。
或者说,他把自己比作成了王安石。成为王安石,应该是他内心里隐藏很深、绝不可示人、但确实存在的念头。我们总能在他身上,看到王安石的影子。
可惜,章惇就是章惇,他不是王安石。
为了变法,王安石可以得罪所有反对的人。但,即便道不同,依然以礼相待、惺惺相惜。抛却政见之争,依然可以谈古论今、把酒小酌。
为了变法,章惇则不惜杀了所有反对的人,哪怕故交旧友、国之栋梁,也在所不惜。道不同,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
所有的变法,最终都应该使人过的更好。为了这个更好,需要牺牲一些东西,比如时间、精力、青春,甚至是生命,用这些去奋斗,来换取变法的成功。如果牺牲的是社会的宽容、道德的厚重,人人急功近利、个个唯利是图,庙堂之上噤若寒蝉、江湖之远人人自危,那这样变法,意义何在?
王安石、章惇,都是以变法新政之名,目标都是富国强兵。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怀,一个充满政治权谋的算计。
有人为章惇鸣不平,认为他治理地方有绩、评定边疆有功,为官清贫自守,不为家人徇私。不错,这些都是他人生的闪光点。但他大权在握时,面对政敌残酷打击、面对故人刻薄寡恩,让北宋朝堂之上百年熏陶而成的宽容、宽厚之气,清明、开明之风,荡然无存。就此一点,他就罪无可赦,无可辩驳。
如果再多问一句,他的那些大道理中,就当真没有私心?就当真没有以恢复新法为名,干过挟私报复的勾当?估计,他自己都很难回答。
千年之后,王安石依然是圣者,而章惇依然是奸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