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那位谢大小姐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你兄长与她定亲,难道你就不知道她点儿别的东西?”红娘打量着他,揣测他知道多少、隐瞒多少、又编造了多少。
“……唉,红娘你不是人,自然不知道人间事。”应无为苦笑道,“我是应家未上族谱的庶子,想赚点儿钱还得藏头缩尾防着家里,谢大小姐云巅之上的人物,在京城时我与她同站一片屋檐尚且不配,哪里去知道些别的?”
那声不是人,听在红娘的耳中,怎么听怎么像骂人,可问题是……她又的确不是人。
她阴恻恻冷笑一声,将银子掷到他的怀里,警告道:“应四少爷若是真不想让应家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今后还是听话些的好。”
应无为收起银子,听见这话挑眉笑道:
“瞧红娘说的,应某还不够听话吗?再要更听话的,可就得如意楼找了。”
如意楼,京城最大的小倌集散地,的确是多听话的都能找到。
红娘呵呵一笑:“应四少爷这般模样,庆意楼也是待得的,要不要我帮帮你?”
应无为已经绕开她,继续往前走了,口中道:
“红娘省省吧,盘龙江上趴着的乌龟念经,怕都比你的话好听些。应某只想要钱,姑娘可别逼应某要命呀。”
红娘瞧着他的背影,冷哼一声,摇身又成了一道红烟,飘然向林深处去了。
林深之处的树头之上,一只乌鸦停在树梢之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盘龙江的方向,瞧着像个雕像似的。
飘然而过的红烟再成人形,跪倒在乌鸦雕像之前,跪地在地,恭敬道:
“翎大人。”
乌鸦雕像忽得就成了一股烟,继而黑影中伸出了乌鸦嘴的人脑袋,看起来非常诡异,嘶哑着声音问道:“如何?”
红娘施礼道:“他说就是谢大小姐说服了蛟龙,与蒙家无关。”
乌鸦嘴拧了一下眉毛,似是在思考,并不说话。
红娘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道:“主人,依属下看,那姓应的话,不可信任。”
“为什么?”
“……直觉。”红娘道,“谢大小姐明明是个没有灵骨的普通人,如何做得到?”
“那苍的事情,如何解释?”
“青虹君不是出现过吗?或许她就藏在谢大小姐附近,暗中保护呢?”
乌鸦嘴觉得,红影的话倒也是个可能。
他思量片刻方才道:“横竖都回了京城,总能找出来这位谢大小姐的秘密,眼下另一桩事情更重要些。”
“……那女人……真的可以吗?”红影谨慎地开口问。
乌鸦嘴瞥了她一眼:“你话太多了。”
“是。”红影打了个冷战,匍匐在地。
乌鸦嘴摇身成了真正的乌鸦:“谢大小姐的事情有我,你往京城去吧,别让主家失望。”
“是。”
谢家小玉
谢家小玉
依着谢侯爷的话,谢小玉一行人走得并不着急,永远不偏离官道,夜晚时候只在官家驿站住宿。
谢小玉骨子里已经不是十五岁的小女孩儿,跟着的四个家丁福禄寿喜平安康宁是曾与谢侯爷厮杀过的,因此一行人都是谨慎至极,从未发生过问题。
谢侯爷家的马车,坐的又是谢大小姐,自然都是高车软卧,舒适得很。
谢小玉因着种种原因,自幼便必须燃香定神,谢侯夫妻珍爱这个女儿,自然是何等名贵的香料都能给她找到。
不过谢大小姐不是个爱挑剔的,何等香料都使得,也没有个固定爱好——毕竟送到她身边的已经是极好,还挑什么呢?
如今马车里燃的是花蕊夫人衙香,香甜且清雅,混着秋风一起,洋洋散开,任谁就是看不见谢家的徽记,也知道车上之人不简单。
虽则如此,碧桃到底坐过林家那一居室宽窄马车的人,如今再看这车,内里再豪华,也不及别人那能开火做饭的车,便和谢小玉笑道:
“姑娘你说,能不能让侯爷去与那位林公子买辆车呢?”
谢小玉坐在窗边,看着沿途风景,听见这话还很认真地想了片刻,才摇摇头:林家又不是卖车的,那是法器。
“哦,也是。那蒙少爷有没有这样的法器?”碧桃觉得小姐说得很有道理,旋即又开始琢磨。
不知道呢。
红桃倒是听碧桃说起了南岸的一二事,知道有那么个林公子,只是不知道详细,如今在一旁听着糊涂了,问碧桃道:“你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又是什么车值得你这般记挂?”
“是特别大的车,外面看着和咱们的车一样,里面竟然有一居室那么大呢。”
“胡说,天下哪儿有这样的车?
“有的,是个法器呢,那个林公子也是修仙之人嘛。”
“这样子的吗?说得我也好奇了,那么大的车,马可怎么拉呢?”
“外表一样嘛,对了,那马车还飞起来过呢。”
“……越说越像胡话了。”
路途漫漫,但主仆三个人坐在车里欢声笑语——碧桃负责欢声,红桃负责笑语,谢小玉负责坐在车里——很不至于无聊。
转眼几天过去,日日行路,官道之上两侧风景变换,同路人遇又分别,别人心中不觉,不爱说话的谢小玉却体会深刻,时而有点儿小感慨。
待快至京畿道的时候,同路人的类型也在悄悄发生了变化,从普通的挑夫、农户等,变成了大商贾、著名商号、胡人商队。
而更多的,则是各色各样,年纪从十来岁到几十岁都有的学子、手艺人、习武之人、偶尔竟然还有人着宽大袍服的修仙之人——当然啦,不知道底里,不清楚是不是假修仙。
谢小玉对这等变化最为敏锐,只是她从懒问这些事情,倒是这日碧桃瞧着小姐微微茫然的神色,明白了她的意思,忙笑着提醒道:
“姑娘,是勤思学宫招新的日子到了。”
勤思学宫呀。
十余年未听的名字再次听说,谢小玉稍微恍惚了一下,方才将旧日时光记起,唇角微微动了动。
连红桃都看出来,小姐这是在笑呢。
勤思学宫是康朝太祖在延续前朝科举制度的同时,另外设立的学宫,因太祖最爱韩愈文字,所以学宫名字的来历,便是那句著名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科举不同的是,学宫是广纳天下各种英才,不独以儒家为尊,便是大字不识之人,只要有拿手的真本事,也可以被学宫招纳。
学宫五年一招新,学子们经过三年的学习、考核之后,便为官或者在朝堂做事,也可以选择自行回乡。
而空着的那两年,则是继续追踪考核那些学子之能,顺便重新调整学宫规则的时候。
同时,这也是为了维护科举之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