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实在太有意思》
第10节

作者: 杨胜章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戴胄最大的本事是秉公执法,熟知律法,遇到事必定是搞个明白打破砂锅问到底才罢休,开后门的和拉关系的通通扫地出门。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必定是付出许多生命和鲜血,但是要维持王朝的长治久安,得把逝去生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和加以保护和包装,好比是铁人戴钢帽,双保险,人家其乐融融,自己的龙椅也稳若泰山。
  于是,大唐王朝产生一个产物,即承袭官爵制度。
  戴胄为了承袭官爵制度的利与弊而与李世民吵架,他的理由是:有人搞假,冒充功勋后代,骗取生活费和工资。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如此欺诈之人,如此狡黠之人,派人调查方知吃空饷人的极多,证明戴胄的说法是正确的,李世民立马启动亡羊补牢功能,颁布法令,“凡是诈冒资荫者”,脑袋搬家,死了死了的。
  可是,有人觉得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如何找到心理平衡,那就得信仰“富贵险中求”的冒险主义,俗称:顶风作案。

  此人叫柳雄,时任徐州司户参军,为了实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目的,伪造了一份自己的简历,说自己在隋朝时当过大官。
  李世民派人一查,竟然知晓此人乃造假高手,说自个儿当过大官纯属虚构,柳雄随即成屠夫家里的肥猪,早晚都得杀。
  为了起到《贞观律》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效果,李世民决意杀柳雄,以免让人嚼舌根,说老板不讲信用,以后还有谁信?
  唐朝有个检察机关叫做大理寺,专门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现在终于有机会大展神威。

  而负责此事的是大理寺少卿戴胄,可谓是孙悟空遇见如来佛的五指山,再怎么逃也逃不掉了。
  从升迁路线图来看,戴胄可谓是火箭式升职,先当兵部办事员,后来李世民经过考察破格提拔他当大理寺少卿。
  戴胄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一跃成为律法执行者第二把手,实在是猴子上树,爬得快,因而也要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太平洋之恩,李世民指东戴胄不能说西,李世民打狗戴胄不能抓鸡。
  总而言之,一切顺着李世民的毛梳理,便会吃香的喝辣的。
  倒打一耙最容易的,但是再获得重用,便难于上青天,在大臣们看来,戴胄是不会冒险与李世民再次顶嘴。
  众目睽睽之下,戴胄翻了翻律法,说道:“陛下,您言重了。”
  大臣们翻翻白眼,大跌眼镜,李世民疑惑地说:“难道柳雄不应该死了死了的。”
  戴胄斩钉截铁地说:“按律应当流放,不可杀也。”
  李世民气得像瞎子熬糖,恼火得很。
  戴胄是固执己见之人,同时又是没有背景的人,但是他敢和当今皇帝唱对台戏,恐怕只有魏征才能与之匹配,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执法如山。
  有人说戴胄是爬上皂角树的猴子,不知道李世民的厉害,这可大错特错了,即使李世民气得要把戴胄的脑袋给拧下来,他还是坚持按照律法行事。

  李世民怒道:“我早已判柳雄死刑,所谓君无戏言,你怎么要求我改判?你是不是求我赏赐你去劳改。”
  戴胄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态:“劳改就罢了,皇上要杀我,我也要说柳雄不可杀也,一切都按照律法来办,我死也无憾。”
  李世民鼻孔喘着粗气:“我看你是卖馒头的搀石灰,真是面不改色,一定要我的敕令失效才罢休吗,我还有什么权威执掌天下?”
  戴胄不慌不忙地说:“律法是长治久安的保障,而陛下手中的敕令是明显超出律法底线,如此以往,会失信于天下,忍一时风平浪静,换来赞不绝口的老百姓,这不是陛下常挂在嘴边的太平盛世吗?”
  李世民呆在龙椅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戴胄,继而微笑起来。
  从刚才的冷场到李世民的微笑,任何人都会为戴胄捏一把汗,但是戴胄实在是太淡定了,太碉堡了。
  李世民的微笑不是杀人的笑,也不是要捅人的节奏,而是表现出大度而谦逊的态度,他认为戴胄是对的,心中是没有鬼的,无愧于天下的。
  于是,历史上出现一句万人称颂的政要哲言:“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意思是,李世民对于律法方面已经接近法盲的程度,差点儿办成冤假错案,你能够帮李世民指正出来,他有什么可担忧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了就是好同志,李世民应该是一位好同志。
  柳雄事件是罕见的律法案件,李世民经过戴胄的据理抗争和以死相谏,虽然败给大唐律法,但是体现出李世民个人独特的良好品德,入选明君行列是毫无疑问的,没人吐槽的。
  日期:2019-07-23 09:06:55
  (第二章 第一节 完整版)
  第二章 稳得住
  1、学子进入科举层 大理寺据理力争
  李世民重回到殿堂之上,面对文武百官,顿生愧色,终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伙伴们,你们辛苦了。”
  站立两旁的文武百官顿觉三九天送棉袄来了,立马异口同声说道:“陛下更苦。”
  赶紧开会吧,别搞得像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还要在吵闹。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世民开始全方位推动了一项影响封建社会上千多年历史进程的制度,即科举制度。
  其实,科举制度不是李世民的首创,但是在李世民的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进步和丰富,莘莘学子十年苦读,终于有人认可他们,提携他们。

  说到科举制度,实则是上岗考试,因为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录取率低,赴考的人实在是拿着杀猪刀剃胡须,太悬乎了。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这两类相比,常科要比制科容易得多,常科不需要太大的背景和名望,而制科则是皇帝亲自下诏,所以对于不经常上头条的人自然就选择常科,换句话说读书人一般重视的是常科。
  读书人想要考进制科,经过层层考核,每一层都像恶鬼见钟馗,不得不老实地读书。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法、明算、明字属于理科类,对于学而优则仕,从文科选拔官吏的时代来说,同学们都愿意摇头晃脑读着古文了。
  在李世民的眼中,科举制度真是维护他的大唐王朝中,生成的骨头长就的肉——不能再更改了。
  事实上,李世民的科举制度也是有两大功能:第一是认定学历;第二是优胜劣汰。只不过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充当了颁发学历证书的机构,又扮演了人事组织安排的部门,后来的弊端日渐凸显。
  科举考试奇葩之处在于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拿得动笔墨纸砚,入土半截的人也能够考试,可以说是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因而,有人花白胡子还在和十几岁的孩子是同桌,连老师都比他小,但是毫无羞愧之色,反而引以为荣,一朝中举,必定为家人带来荣华富贵。
  多少人为之奋斗终身,所少人为之奉献青春,乃至于有的人一旦中举就立马发疯,半路失踪,不能不说一考定终身的科举的确具有端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