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万民的道统》
第29节

作者: 北城司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自成的这个箭囊,便透露着他反叛朝廷的坚定性,这也无怪乎李自成是明末民军较著名首领中,唯一一个从未投降——哪怕是诈降——的人物。
  坊间倒是流传过李自成在车厢峡,被五省军务督理陈奇瑜围困后诈降的故事。不过实际上,无论是杨嗣昌的奏疏,还是陈奇瑜本人关于车厢峡诈降民军的具体记载,其中都没有李自成,当时李自成正活动在车厢峡以外的其他地区作战呢。
  陈奇瑜的奏疏里,很清楚写明了车厢峡诈降民军的头目和兵力数据:八大王部万三千余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其中并没有李自成和闯营在内。
  李自成注目凝神,环视了一圈老营的营寨,看着众多的将士们,缓缓说道:“诸位,咱们避居山林之中,已有数月,深山息马的日子现在算是到头了。”
  刘宗敏将一把长刀插入刀鞘之中,发出了尖利的啸声,他望着李自成,将长刀连着刀鞘柱在地上,说道:“深山息马的日子虽然轻松,但天上又不会掉馅饼,长此以往被困山中,我们就要被官军困死了。”
  刘芳亮手中抓着一支长矛,他此时也披挂了一件甲衣,一缕长发吹在白净的额头前,看起来倒像是个世家子一般气度。他接着刘宗敏的话说道:“玉峰在北面商州,等我们等的已经很急切了。”

  “双喜带夜不收探查过了,”李过的面色毫无波动,他永远是一副沉稳肃穆、没有表情的模样,他为闯营的将士们介绍着大局的变化,“周边的官军都已经往南面走了,应当是如掌家预料的那样,全力追剿西营去了。”
  “对,官军的动静很大,北面道路已经全部放开了。”李双喜在边上补充道,他负责统率闯营的侦查部队夜不收,对周围官军的情况最为了解。
  “好!”李自成将手中的长剑高高举起,那是一柄十分坚固锋锐的宝剑,在李自成的手中,它不仅是一把凶器,更多时候还是一面战旗,身先士卒带领闯营将士们冲锋陷阵。
  “拔营的时候到了。”李自成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对老营营寨感情很深,深山息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似乎又比在外戎马倥惚、朝不保夕的转战日子,来得安全一些。”

  “可是山中无粮,像之前打破竹溪县城那样的机会,实在难得。我们继续坐困山中,只有活活困饿而死的结果。唯有北上商州,冲出官军的十面之网,闯营才有一线生机、才有一条活路。”
  “拔营……北上!”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群山之中的营寨、校场和铁旗杆,终于被放弃了。李来亨回望山谷间的老营营寨,也不禁感到几分难舍之情。在郧阳深山中的破漏山寨里,他渡过了身在明末乱世中,心中最为安定,对前途最具希望的一段日子。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
  将近入冬的山区,天气渐凉,一阵西北风席卷而过,李来亨全身便起了一阵寒意。他将身上罩着的单薄短打衣衫,又裹紧了一点,迈上了向更北方进军的步伐。
  李自成此前和刘宗敏等诸将,已经定计,决定绕开白土关,往东折行。经过吉阳冈,然后沿着白石河河岸,避开可能还有一定官军驻扎的郧西青桐关,经过湖北和陕西两省交界处的漫川里,进入商州境内,而后北上龙驹寨和田见秀会师。
  这一路上,除了沿着白石河河岸走的那段路外,多是要翻山越岭的山路,很难行走。不过这样,才可能避开杨嗣昌留守陕鄂边界的少量官军,尽量不要打草惊蛇的进入商州境内。

  闯营的行军,章法极为严密。行军时掌盘子的旗纛在前,各队依次在后。在行军顺序上也有安排,有时是头两队当前,四五队催后(负责掩护)六七队两边迅押,其余的居中。这样做无疑会大大提高行军中的安全系数。
  在中午休息吃饭时也是有条不紊,派一人在路口高声大喊“某队在此”则此队人马往该路去。在第二天又会调整顺序,这样周而复始。
  闯营在行军过程中往往是极为谨慎,当然这也是经过血的教训获得的。李自成在早期作战中经常遭到明军的伏击,所以到了后来,民军极其重视行军的防护。
  但是这样的做法,又使得民军行军存在了另外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民军的首领过于靠前,在作战中经常出现首领被明军和后来的清军伏击的情况。
  比如崇祯六年,邓玘所率领的明朝官军就在首阳山射杀民军首领紫金梁。紫金梁是当时好几股民军的盟主,而这样的关键人物居然被明军轻易射杀,足以说明民军在指挥上的漏洞了。崇祯九年,明军在盩厔俘虏高迎祥,也是类似的情况,都是民军首领过于身先士卒、位置太过靠前导致的问题。
  李来亨后世历史中,李自成被乡兵伏击殒命于九宫山、张献忠在查看地形时被清军射杀于阵前,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除此之外,闯营行军中途,夜间扎营也很讲究。
  扎营以火为号,晚宿床前,各置一大火,总门前亦置一大火,这样做都是为了防范官兵夜袭。
  不但在各处设置灯火,闯营还想到了设置假营地的方法来误导官兵。很多时候,真的营地都在假营地的十多里外。
  一旦要长时间驻扎,民军会预先设立警戒哨,哨探为每队选一人,登高而望。一旦看到有动静就通知塘马,告诉后面的主力。往往在明军突袭时,民军却已经有了准备,所以经常是官兵偷鸡不成蚀把米。
  龙驹寨西距西安400里,东距武关100里,南至荆紫300里,北通潼关300里,可东出南阳,直趋中原;南下襄樊,以控武昌。因此素称“陕南屏障”、“三秦要津”,是武关西、陕东南的第二门户。
  这座城寨控扼着从商州通往河南内乡一带的道路,于丘陵之间,突起一座鸡冠山,俯瞰群峰,地势险要。明军各路援剿兵马虽然大部分被征调南下,但龙驹寨位置紧要,督师阁部杨嗣昌和三边总督郑崇俭,还是在这里留下了一部分兵力驻守。

  十月后的商州,已很寒冷,一阵冷风吹过,李来亨口中哈出的热气,很快便在他唇上结成了一层薄霜。大部分的闯营将士都穿的很单薄,整体来看,又脏又破,还有不少人的衣服上,特别是袖子上,带着一片片的干了的血迹,有些是自己流的,更多的是从敌人的身上溅来的。
  因为站得久了,有的人为要抵抗寒冷,把两臂抱紧,尽可能把脖子缩进圆领里边。有的人摇摇晃晃,朦胧睡去,忽然猛地一栽,撞倒在其他人身上,这才一惊而醒,睁开眼睛。
  骑马的还是只有刘宗敏一人,他坚持骑着那匹老弱的瘦马,李来亨给它起名叫“蹄儿爷”。其他人,便是李自成,也是坚持步行。行军期间,李自成有两三次,亲自出面,试图说服刘宗敏宰杀了蹄儿爷,抛下这个包袱,可刘将爷和老马感情太深,说什么也不愿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