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37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20 17:32:28
  第十八章  诸王的黄昏
  【悲催皇后】
  长沙王死后,成都王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洛阳城。为了得到这座城池,他已经损失了数万精兵,差点赔的倾家荡产。
  现如今,踏着哥哥的尸体,放眼天下,再无敌手。
  人们都认为他会迫不及待的篡位,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进犯京城的口号,是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皇甫商和羊玄之,而不是来改朝换代。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二人都死在了长沙王前面。成都王感觉无的放矢,于是把怨气撒在了活人身上。
  羊玄之的女儿皇后羊献容,首当其冲成了被迫害的对象。
  算起来,羊献容还是羊祜的侄孙女,出生于高门士族—泰山羊氏,自小养尊处优。如果不嫁给司马衷,她的人生不会如此坎坷。
  但在万恶的封建社会,流行包办婚姻。羊献容虽然风华绝代,也不能例外。
  而为她包办这事的,是孙秀。孙秀和羊献容的外公孙旂是本家,孙秀得势的时候,卖了孙旂一个人情,让她当了皇后。
  但没过多久,赵王倒台,孙秀和孙旂双双被杀,羊皇后失去了靠山。从此成了出气包,开启了废立循环的新模式。由于被废立的次数太多,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羊皇后声名远播,成了史上最悲催的皇后。
  与她同样悲剧的,是皇太子司马覃。
  这位年仅十岁的小屁孩,是晋武帝十三皇子司马遐的儿子。他本来无缘太子之位,可以远离纷争。但活生生的被大人们拖出来利用,自此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他们可以说得上是皇城内最无助的人,但成都王并不喜欢爱护弱小,他一进洛阳,便拿他们俩开刀,将他们双双废黜。
  日期:2019-08-20 17:32:40

  【荡阴之战】
  成都王终于坐上了皇太弟宝座,自任丞相,统领百官。
  为了不重演历任执政的悲剧,他选择效仿曹操,回到在邺城遥控朝政。当然了,在走之前,他血洗了禁卫军,让心腹奋武将军石超统兵五万取而代之。
  河间王则召回张方,攻杀了刘沈,彻底解除了威胁。作为回报,成都王举荐他为太宰兼雍州牧,镇守西陲。
  成都王自以为他们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就能震慑朝野,永保太平。
  但他的确大错特错了,冷眼旁观的东海王司马越此时正在洛阳代理尚书令,时刻准备出击。
  与河间王一样,东海王也是宗室远支,他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算起来是晋武帝和河间王的堂弟。既然是远支,就只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东海王从小就谦虚谨慎,名声颇佳。长大后在朝为官,也尽量远离政治斗争,奉行低调做人的原则。
  然而在所有高调者一一失败后,他再也耐不住寂寞,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打算。他既不希望像长沙王这种鞠躬尽瘁的人压在自己头上,也不希望在成都王手下打工。他要的,是总摄朝政,大权独揽,成为曹操那样的人。

  所以在洛阳保卫战中,潜伏多年的他突然发动兵变,除掉了最难对付的长沙王。
  在成都王退居邺城之后,东海王感到机不可失,又开始策划除掉成都王。
  他召见右卫将军陈眕(zhěn)和长沙王老部下上官巳等人,打算挟持天子,讨伐成都王。
  三人一拍即合,永兴元年(304)七月,东海王以皇帝诏书昭告天下,恢复羊皇后和司马覃的爵位,起兵讨伐成都王。石超听说后,大为惊恐,他本是一介武夫,没有政治手腕,又不敢擅自抗旨,于是连夜逃奔邺城,向成都王告急。
  东海王留陈眕和上官巳守备洛阳,防止河间王偷袭。自己带着皇帝,召集了十余万勤王军队,直扑邺城。成都王心急如焚,召集百官商议对策。由于东海王手上握有皇帝,占据了法理优势。许多人心里没底,都选择观望。以东安王司马繇为首的投降派更是劝成都王投降输一半。

  成都王十分火大,无数次政变告诉他。一旦投降,自己肯定是没活路。而手下这些人,无非就是换个发工资的而已。一想到这里,他当即勃然大怒,宣布血战到底。
  石超被委以重任,率兵五万充当先锋,与东海王对峙于荡阴(今河南汤阴)。勤王军人数虽多,但大部分都是临时工。加上情报有误,认为邺城出现了内讧,并没有把石超放在眼里。
  石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进攻,五万步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勤王军没有防备,霎时崩溃。司马越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就开了溜。勤王军乱作一团,死伤狼藉。随行护驾的文武百官也悉数逃散,只有侍中嵇绍拼命护驾。但即便如此,皇帝司马衷仍未能幸免,不仅脸蛋受损,身上还挨了三箭,很快就被活捉。
  由于成都王严令不准加害皇帝,司马衷得以安然无恙。但嵇绍就没那么好命了,士兵将他拖下马车,准备手起刀落。司马衷见状,向士兵苦苦哀求道:“忠臣也,勿杀!”

  然而此时他只是个俘虏,说话跟放气差不多。士兵们并没有过多理会,只是冷冷地回道:“奉皇太弟令,只保证陛下一个人的安全。”随后便处死了嵇绍,鲜血溅满了司马衷的龙袍。
  嵇绍本来跟司马氏有杀父之仇,他的父亲,便是被司马昭杀害的名士嵇康。他比那些既得利益者更有理由逃跑,但他还是选择了用鲜血尽了自己的本分。
  而可怜的司马衷,则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自他即位以来,一直在悲剧中打转。不仅国家分崩离析,家庭也支离破碎,老婆被杀,儿孙死绝,自己也成了掌上木偶、任人摆布。
  在荡阴之战开始之前,他尚能维持皇帝的些许威严。此战之后,皇帝威信荡然无存,他也开始了难民的生活。
  被俘虏之后,他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偷偷保存着那件沾满嵇绍鲜血的龙袍,向忠臣表达最后的慰藉。
  日期:2019-08-20 17:32:53

  【大分裂前奏】
  东海王吃了败仗之后,打算投奔时任徐州都督的东平王司马楙,但司马楙为人圆滑,且是河间王的堂兄,自然没有鸟他。东海王无奈,只得逃回封国当宅男。
  成都王解决了难题,但他并没有放松。有证据表明,处于他北边的安北将军兼幽州都督王濬,对他虎视眈眈。此时诸王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异性大臣跃跃欲试,试图取代藩王成为晋王朝的主角,王濬便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王濬,字彭祖,和名将益州刺史王濬重名,但二人身份差距甚大。他是一流士族太原王氏子弟。其父王沈,位列开国元勋,封博陵公。王沈死后,王浚(用简体字区别)承袭了博陵公的爵位,坐镇幽州。他眼见诸王内斗,开始密谋割据。为了扩充实力,他决定引入外援,把段部鲜卑酋长段务勿尘和乌桓首领苏恕延都招为女婿。鲜卑和乌桓拥有最强悍的突骑部队,来去如风,驰骋万里。有了他们的加盟,王浚实力大增,成了北方最大的军阀。

  成都王背后出现这么个人物,始终觉得如芒在背。特别是在讨伐赵王的时候,王浚公开唱反调,让成都王大为光火。现在他已经腾出手来,不顾自己军老师疲,便开始着手解决王浚。
  他令心腹幽州刺史和演策划谋杀,吞并其众,但和演反被王浚所杀。
  双方正式撕破脸皮,大战一触即发。
  王浚亲率本部兵马和鲜卑乌桓突骑南征,并邀约司马越二弟—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一起发兵,两路兵马共计十余万,浩浩荡荡,直扑邺城。

  成都王仓促派遣大将石超和王斌率军迎战,但王浚自北向南,来势凶猛,成都王感到忧心忡忡。
  此时,一个明眼人看出了他的忧虑。于是毛遂自荐,希望发动族人为他效命。成都王将信将疑,久久未能决断。但在此人的苦苦坚持下,他还是决定死马当成活马医,放手一搏。
  担任人质近40年的一代枭雄刘渊,就此挣脱了束缚。
  这是成都王所犯下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因为刘渊的脱逃,将彻底点燃已经熄灭数百年的匈奴怒火。
  没过多久,王斌和石超接连战败,逃回邺城。刘渊则跑回部落就任大单于,并没有履行承诺。
  王浚率军长驱直入,成都王无力抵挡。卢志劝他整顿兵马,南奔洛阳。但他妈程太妃不想出远门,正在纠结之中,部队便不战自溃。成都王只带着皇帝和寥寥数人,仓皇出逃。
  早上还高高在上的皇太弟,顷刻便成了非洲难民。由于走的太仓促,大伙都没带现金,连皇帝都只能饿肚子。最后还是征用了一个随行太监的私房钱,买了点粗茶淡饭。晚上就随便找个荒地打地铺,只有皇帝有太监的棉被的被,其他人就没这个福分了。一行人好不容易逃到了温县,这是司马家的龙兴之地。按规矩,他们得去祭祖。但这群难民不仅没有祭品,甚至连皇帝还打着光脚板。在这种窘境下,皇帝司马衷只得征用了一双鞋子,整理好着装,和成都王跪在祖坟前嚎啕大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