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党》
第41节

作者: 你行你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正这才淡淡点头,道“黄舜胄想干什么?”
  姚童顺头皮发麻,转头看了眼门外,没有关门的意思,走近一点,神色青白一阵才低声道:“黄御史是你前任,他收了湖州的好处,那份公文有问题……还有,就是你是新任的监察御史,湖州府那边应该有一份心意,可能也被黄御史私吞了。”
  周正顿时明白了,目中多了一丝嘲讽,继而道“他偷走那份公文,想要做什么?”
  姚童顺的死活现在掌握在周正手里,话已经说了一半,自然无法隐瞒了,道:“黄御史可能会修改日期,改成在他任内的时候,盖上他的大印。”
  周正心生疑惑,道“公文昨天还在他手里,那个时候为什么不改?”
  姚童顺看着周正,神色莫名,还是道“那份公文有问题,如果将来事发……”
  周正顿时醒悟,不由冷笑一声,道“湖州府已经不归他管,只怕不会是如果,是肯定有事!这事一出,必然就是我担着了!好算计!”
  姚童顺不敢说了,低着头,心里纠结难受。
  一来,他的命运掌握在周正手里,由不得他不低头;二来,他今天说了太多,恐怕会得罪黄舜胄。黄舜胄在浙江道多年,积威深厚,若是被知道,姚童顺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了。
  周正看着姚童顺,心念如电转。
  他也没有想到,小小的浙江道,十个监察御史,水居然就这么深,这才上班第一天,就遭到如此精心的设计。
  周正也算明白了,为什么周清荔对他入仕会那般忧虑,这官场,真是吃人不吐骨头,死都未必知道怎么死的地方!
  周正心里翻腾一阵,强迫自己冷静,思索着破局之道。
  黄舜胄摆明是给他挖了一个大坑,他不知不觉已经在坑里,只等时间爆发。
  周正默默思索,忽然道“你刚才说,黄舜胄收了湖州那边的好处?”
  姚童顺脸色一僵,连忙道“这只是小人的猜测,没有实证。”
  “湖州的人,在京城?”周正目光盯着姚童顺道。

  姚童顺不知道周正要做什么,道“这个时候,十三道,各省各府都有人进京打点,湖州府也是。”
  周正笑了,笑的发自内心。
  姚童顺看着周正的笑容,心里一寒,浑身发冷。
  周正之所以笑,是因为他知道怎么破局了。
  周正很快收敛表情,道“这样吧,本官刚刚上任,还没有见过湖州府的人,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本官很快会审核他们的文书,让他们不要着急。”
  姚童顺还在惊恐中,脑子有些僵,不明所以的道“可是,文书不是丢了吗?”
  周正随手拿出一道公文,道“去吧。”
  姚童顺头有些昏,不敢多问,应了声,连忙出去,道“我去给周御史煮一壶查。”
  周正随口嗯了声,看着手里的文书。
  湖州府那边有人对一桩冤案喊冤,状纸递到了都察院,请求浙江道派监察御史去湖州核查。
  周正放到一边,他已经想到这件事最终处理办法——这种‘小事’,都察院怎么可能派出监察御史千里迢迢的去核查?
  姚童顺很快送来一壶茶,快速的又退了出去。
  短短时间他已经见识到,他服侍的这位新御史,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糊弄!

  周正到底是新御史,不少双眼睛盯着他。
  黄舜胄就更是如此了,他的班房门紧闭着,身前有一个吏员,躬着身,低声道“大人,他们在班房里很久,不知道说了什么。”
  黄舜胄嗤笑一声,道“一个毛头小子,能说什么?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知道什么叫做祸从天降!”
  小吏神色倒是有不安,道“大人,万一他真的让经历司重新发文怎么办?”
  黄舜胄眼神骤然森然,道:“耽误了钱粮入库,那是大罪,我就上奏参他一本!”

  小吏心里陡然一寒,这一样一件小事要是被参了,入了皇帝的厌恶,一句话就可能将周正下大狱!
  不是没有过,是经常有!
  小吏不敢问了,躬身不动。
  黄舜胄瞥了他一眼,脸色淡漠,道“你先去吧,待会儿我有一件公文,你送去给湖州来的人。”
  小吏一听,道“是。”
  黄舜胄看着小吏走了,脸上露出笑容来,拿出手边的茶,喝了一口,满脸陶醉,道“不愧是贡茶!”

  第四十四章 破局
  周正坐在班房内,静静的看着身前这些一堆厚厚的文书。
  姚童顺挑选的,基本上是不需要他做什么处理,目的就是让他熟悉相关的事务。
  周正看着,对一些大明朝廷上下的情况有了一个十分直接的认识。
  比如讼狱的巡查,早就形同虚设,冤案比比皆是,监察御史要么睁眼瞎,要么就已经无权干涉。
  比如巡视内库,实则上根本进不了户部,早就成了祖法里的规矩。
  比如查算钱粮,只能在班房里等着地方的公文,而后盖印,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至于监察府州县的考试,祭祀的监礼,扬善除恶等早就虚有其表了。
  也就是说,都察院的很多权利渐渐被腐蚀,失去,架空,包括十三道监察御史!
  “毁败至此……”周正喝了口茶,摇了摇头。
  窥一斑而知全豹,都察院如此,其他各部门以及地方只怕更不堪,大明吏治败坏到这种程度,别说崇祯了,神仙来了也救不了。
  周正继续慢慢的看着,熟悉着这里的运作模式。
  姚童顺这会儿已经出了都察院,径直向着京畿道街不远处的一个酒楼。
  酒楼内,有一个神色威严的瘦弱中年人,坐在椅子上听着面前的三个年轻人的汇报。
  “吏书,户部那边的银子小的已经送过去了,回话说,没问题。”
  “吏书,吏部那边三千两也送过去了,回话说三天内迁调公文就会出来,让我们不用催。”
  “吏书,霍大人那边也送过去了,回话是,明年六月。”

  瘦弱的中年人,就是湖州府的吏书,名叫陈别卢。
  所谓吏书,就是知府衙门下设的吏,户,礼,工,兵,刑六房,对应着朝廷六部,各房之首,称之为‘书’亦或者经承之类。
  各房下面有些人,没有功名,没有职位,只是跑腿,称之胥吏,书吏,书办等等。
  陈别卢这次是湖州府派来入京打点的人,为的一个是夏粮,一个就是关系的走动,要阻止一些事情,同时为他们的谋取好处以及晋升之路。
  陈别卢听着,神色满意,道:“嗯,此番是差不多了,收拾一下,三天后就可以回去。”
  其中一个胥吏道“吏书,监察御史那边的公文还没有出来。”
  陈别卢一笑,道“前日我见过黄御史了,他说今天公文就会下来,我们送到户部,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几个吏书脸上立马露出笑容来,他们千里迢迢跑来京城,总算是圆满完成任务,可以回去了。
  啪啪啪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有敲门声,同时小二的声音响起:“客官,有客人来访,说是都察院的人。”
  陈别卢大喜,站起来道“送公文的来了。”
  陈别卢走过来,打开门,就看到了姚童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