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后传——鲁班尺》
第46节

作者: 鲁班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11 09:35:34
  他揉了揉眼睛,嘴里叨咕着:“难道是喝多了?怎么看着窗外好像有人影呢?”
  “哪儿有人?十二楼这么高,一定是队长喝花眼了。”一名保安满脸通红,眼皮都没抬。
  “真的有人!”另一名保安惊呼了起来。
  窗外的黑衣人一只手掌按在玻璃上,随着内力发出“哗啦”一声响,钢化玻璃顿时碎成小块洒了一地。
  高队长大惊,急忙拎起立在墙边的大号警棍。
  黑衣人裹挟着风雨飘入,但见其两臂暴涨“噗噗噗”三下,高队长同两名保安闷哼一声萎顿于地,即刻失去了知觉。
  黑衣人走近手术推车上的大白茧,从腰间解下一条长布带,将其系牢负于身后,在胸前打好结,然后纵身跃出了窗外…
  他背负着大白茧,两只手臂交替伸缩着,迅速的贴着墙壁溜下。落地后,几个纵跃便穿过了马路和绿化带,来到泰安桥下。黑衣人解下大白茧放入小船内,随后趁着黑夜神不知鬼不觉的划进了洱海,消失在了茫茫雨雾之中。
  清晨,风停雨歇,云南省文物局的古局长与几名文物专家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市人民医院。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杨副州长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已经等候多时,大家简单的寒暄几句后,便直接进入了正题。
  段总首先介绍了发现“大白茧”的经过,州文物局和刘院长则详细的讲述了检验情况以及分析推断。
  “好啊,”古局长听完汇报大加赞赏,“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在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谜。你们在鸡足山发现的这具无名男尸意义重大,从外观上来看,类似于木乃伊,但内脏俱在,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腐烂。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尸体防腐技术上,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古埃及…”
  段总听罢兴奋莫名,率先的鼓起掌来。
  日期:2019-08-11 11:55:35
  段总听罢兴奋莫名,率先的鼓起掌来。
  古局长一摆手:“那具男尸在什么地方?”
  杨副州长闻言赶紧说道:“古局长一行连夜辛苦赶来,还是先吃点大理特产巍山耙肉饵丝再去不迟。”
  古局长呵呵笑道:“不去看一眼这具男尸,我都没有心情吃早餐呢。”
  “那好,我们现在就去住院部。”杨副州长笑着说。
  众人跟随着刘院长来到了住院部大楼,乘电梯上到十二层,沿着走廊行至保管“大白茧”的房间门口。
  段总上前敲门,一面解释说:“公司保安队的高队长亲自带人看守。”
  屋内没有动静。
  “高队长,开门啊…”段总提高了嗓门。
  仍旧是没有回应。
  刘院长找来护士长,拿钥匙开了门,请领导们进入房间。
  屋子里,地面上满是碎玻璃碴和雨水,高队长和两名保安躺在桌下昏迷不醒,手术推车上空空如也,大白茧不见了…
  众人皆惊,一阵沉默。
  刘院长弯下身检查了下高队长和保安员,然后站起身来说道:“三个人生命体征平稳,口鼻中酒味儿很浓,也许是喝醉了,这就安排送去急诊室。”
  段总站在窗户旁往下望了望,疑惑道:“玻璃都碎了,难道是有人盗走了男尸?可这是十二楼啊…”
  “立刻通知市公丨安丨局刑警队,叫他们立即派人过来!”杨副州长面色十分难看,嘴里吩咐道。
  中午时分,市局李副局长带着刑警队长匆匆的走进了会议室。
  “各位领导,上午经过现场勘查和高队长等三个人的证词,证实昨天午夜时分,有一名带头罩的黑衣人由外墙攀上了十二楼,然后打碎窗户进来,盗走了‘大白茧’,并由原路返回。”李副局长行事干练,言短意赅。
  “那可是十二楼啊,黑衣人又是怎么爬上来的呢?”有人提出了疑问。
  “医院内部与附近都装了监控摄像头,可有什么发现?”刘院长思索道。

  “经调取医院内外所有的监控录像,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李副局长遗憾的说道,“住院部的北面是西洱河,可惜这一段并无监控摄像头。”
  刑警队长补充说:“从十二楼犯罪现场的大楼外墙上,虽然受到昨夜暴雨的冲刷,技术员还是提取到了罪犯徒手攀爬的痕迹”
  “哇,那简直就是‘蜘蛛人’了。”有人惊叹道。
  日期:2019-08-11 16:05:09
  第三十六章 老祖宗
  雷雨中,黑衣人浑身淋透了,他双手奋力的划着桨,小木船在洱海海面上颠簸着前行,最终停靠在了海东一处偏僻的湾汊里。
  夜色深沉,黑衣人再次背负起“大白茧”,弃船上岸,沿着荒僻的小径,翻山越岭而去。
  黎明前,他终于攀上了鸡足山华首门。
  当年,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华首门,位于天柱峰西南侧的绝壁之上。传说虔诚的佛教信徒,只要对华首门跪拜七次,便会免除七世轮回之苦而七世为人。更为神奇的是,拜完华首门之后,贴耳聆听,门内会传来隐隐约约的木鱼声和诵经声。
  如果是宗门泰斗,门内还能听到钟声轰鸣,据说此门五百年开一次,门上还有一道天然石锁。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三十日,虚云老和尚来到华首门,三叩首后,门内钟声响起,遂立志重整鸡足山道场。
  虚云老和尚诗曰:

  “钵盂峰拥梵王宫,金色头陀旧有踪。
  访道敢辞来万里,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岭石痕留藓,月朗池鱼影戏松。
  俯瞰九州尘外物,天风吹送数声钟。”
  华首门沿小径向上攀行一里,可达天柱峰最高处—金顶。金顶寺中的楞严塔高十三层,巍峨屹立峰顶,是当年抗战时驼峰航线的重要天然航标。
  黑衣人来到绝壁下,稍事休息后,趁着黎明前的黑暗,背负着大白茧纵身跃起,双手攀援石壁约十余丈,来到了一处隐秘的石洞。
  走入石洞,他解开了身上的布带,将大白茧掷于地,口中恭敬的说道:“老祖宗,我回来了。”

  (鸡足山华首门)
  (虚云老和尚104岁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