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没有尽头的不归路》
第51节

作者: 风吹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句话还是有一定效果的。秦弋看了看自己的脚丫,眉头慢慢聚拢起来。好一会,慢慢地点了点头。
  进到山洞之后,李七就像没了踪影一般,李游在身上摸索了一阵,好不容易从身上找出了一盏小电筒,打开环扫了里面两次之后,才现李七把整个身影都贴在一处墙壁上,站着一动不动,仿佛和石壁是一体似的。

  秦弋看到这一幕,有些紧张,李游却是没看出什么名堂。或者这是僵尸的休息方式呢。李游的兴趣都放在了其他地方。
  这个洞穴不小。虽然外面看起来甚是狭窄,可里面的空间却足足有一百平方以上。甚至还有一张石床。石床是直接雕成的,还有一面连着山壁。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石桌和石凳。石桌上还放着一些竹简,还有几本看起来还比较完好的书册。
  李游对这类东西最为感兴趣。因为他清楚,文字记录,能够保留下来不少信息。李游对山洞的原主人很感兴趣。他甚至猜测,山洞的原主人,很可能就是那个神秘人。
  把秦弋放到石凳上坐好,李游给她清理了家上的伤口之后,便走到了书桌面前。李游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册,看了一眼,眉头微微一皱。
  “天机衍……作者是……竟然是葛红……”李游拿起第一本书册,看了看看残破的书卷名,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葛洪他倒是认识,但是葛红他就不清楚是哪个了,但天机衍这个书名,似乎比起葛洪的抱朴子似乎高大上许多?
  李游并没有马上翻开书卷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小心地把天机衍放一边,又拿起来一本。
  “续山海经……作者是……李诫!”李游嘴角抽动了一下,这一回,他可淡定不下来了。
  葛红可以是山寨葛洪这位道家传说中的神仙的,但李诫算什么回事?
  李游对祁教授给他那本署名为李诫的秘藏十法好奇与怨念都颇深啊。
  而且最要命的是,秘藏十法是不是李诫所著的有待商榷,但历史上却明确记载过,李诫的确是写过续山海经这一部书的。可惜的是,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似乎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

  难道失传了的续山海经竟然会出现在这个山旮旯的地方?李游摇了摇头,一脸的难以置信。
  李游是读过山海经的。这一部先秦时代的奇书,内容汪洋宏肆,涵括诸多领域,也是上古神话传说记载最多的记载。里面稀奇古怪的生物植物,多不胜数,涵括的地理地域,更是广阔无边。而且后世的考证之中,这些记载,部分荒谬,但部分却有史实可以证明。这样一来,让世人难以辨认,这部奇书里面的内容真假到底有多少。
  考究山海经里面内容真假,是专家学者的工作,李游没半点兴趣。但他却很清楚,就算里面的记载生物,植物和其他各种东西都是虚构的,也非常了不起。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李游更加清楚,想虚构出一样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出来,而且让别人相信,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山海经里面所描述的许多东西,都不是常人能够轻易看到的。
  正因如此,所以看到李诫的续山海经,他很吃惊。山海经的高度已经摆在那里,李诫竟敢去续写,没几把刷子绝对是玩不转的。
  李游的全部注意力被石桌上的书册所吸引,而秦弋却坐在石凳上无聊着,一开始她还警惕地盯着李七不放,但是李七却好像和石头连成一体一般,许久都没弹动一下,久而久之,她也放下了警惕,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李游的身上。
  李游此时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中的续山海经之中。
  翻开书页,李游的心跳就开始不停地跳动了起来。书中的内容他还没留意,但映入眼帘的字迹却让的手抖了一下。
  这些字迹和祁教授给他的秘藏十法上的几乎是一样。匆匆地扫视几眼,李游便基本可以确定,秘藏十法和续山海经是否真为李诫所著还有待研究,但他手里这两本书,作者却是可以确定是同一个人。或者经过了同一个人的誊写。
  但李游很清楚,古人和今人不大一样。古人写书不是为钱。大部分人是为了名气,这些大多是诗词歌赋,小部分的著作则是为了为了留给子孙后代,这些大抵都是技术工艺,或者是风水堪舆,民间秘术等等。

  秘藏十法和续山海经都属于后者。所以流传范围极少,甚至在世上根本就没有流传开来,就像秘藏十法那样。
  也就是说,这两本字迹一样的书,出自誊写人员之手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性是原作者所写的。只是李游对于作者是李诫,还是不大容易接受,他更倾向于这两本书都是托名而作。但话说回来,李诫在北宋就一个没多大地位的技术官员,在宋史上都混不上立传,生平又不是什么风水名师,托他的名字写这种书,到底是多丧心病狂的人才做得出来?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间接地证明了,李游手上的两部书,之前的秘藏十法和现在的续山海经都是李诫本人的作品,绝非假冒,童叟无欺。
  解决了这个作者署名问题,李游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很快,李游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续山海经的内容之上。
  让李游觉得惊诧的是,这本书竟然没有序。在古人看来,立书著说是一件大事,必然要自己或者请人写一篇序言,表达自己写书时候的心情或者所得,又或给书立下个总纲。之前从唐墓里带出来的汲冢纪年拾遗便是这个样子。
  李游的惊异很快就消失。他小心地翻了一下手中的书卷,竟然现,封面之后的前几页,竟然被人整整齐齐从根部撕去。撕得很入,如果不留心,根本就不会注意会少了一些,尤其这一页是通常不会影响主要内容序言。

  但对李游来说,序言比起内容来更加重要。序言的内容更多的是描写作者本身在创作时候的经历和心态,这样实际上能够通过序言,在信史的立场上确认作者的身份,而不是出自推断出来的结果。
  “谁把续山海经的序言给撕去了?”李游心里不解,但他知道,这个问题大概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他也不纠结,眼睛开始在内容上打转。
  仔细一看,李游悚然现,续山海经被撕去的不仅仅只是序言,连同不少内容也一并被撕去。先落入李游眼帘的便是这么一段话:“……炎黄二帝时,世传阴符七枚,仓颉得之,助黄帝大败蚩尤、炎帝;采山铜,铸轩辕鼎三,上铭山河地理,瑞兽祥文及阴符阳经二卷。”
  阴符阳经者,上卷述天文地理,山川河流,人神鬼怪。下卷字三百,为传世阴符经。
  “轩辕鼎及阴符,后为大禹所得,大禹借其大能,悟河图洛书,疏治天下江海,铸九鼎,将阴符经上卷铭之其上,为传世至宝。禹皇为山河镇煞,阴符散于九州。唯通读九鼎铭文者,方得其位……”

  书卷看起来已经多年没保管,好在并没有腐烂掉,字迹尚可辨认,阅读起来并没有多少障碍。而李诫所在的时期,正好是北宋市民阶层崛起的辉煌时刻,市面上流传许多话本小说,这些文学都倾向于口语化,李诫在写续山海经的时候,估计也受到当时市井文化的影响,所以内容里并没多少艰涩难懂的遣词和生字。李游毫无障碍地一路阅读了下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