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后传——鲁班尺》
第6节

作者: 鲁班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我说。
  “万万不可啊,”无色大师急忙摆摆手,“如今老蠕头蛮破墓出土,自然担心身份暴露,因此便会不择手段的加以掩饰,包括杀死所有的知情者。当年老衲若不是诈死瞒名,及时的遁入空门,又岂能苟活到今天?”
  “大师,这部《青囊尸衣》,尺子呕心沥血写了十年,虽然书中对蠕头蛮着墨不少,但也都是些褒赞之词,倒不至于得罪它们。更何况这种来自远古的生物,尘世间实属难得一见,如今已近在咫尺了,又岂能轻易错过?”我的话语异常的坚决。
  无色大师闻言踌躇半晌,最后无奈的说道:“尺子,请务必记住老衲的一句忠告,日后万一见到蠕头蛮爷俩并与之交手,于生命攸关之际,一定要说出这几个字,或许可以保住性命……”
  日期:2019-07-07 13:12:55

  “请大师明言。”尺子颇感好奇。
  “石郎仍在世。”无色大师面现苍凉悲壮之色。
  “大师这是要引火上身。”我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不由得肃然起敬。
  “老衲年事已高,世间已无可留恋之人,若是西行前能在再见一眼翠花,便死而瞑目了。”大师的眼眶已然发红。
  唉,尺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想那无色大师早已遁入空门数十年,却还难以堪破红尘,这世间的男女情爱又有谁能说的清楚呢。

  “大师,尺子就此告辞了。”我拱手施礼,然后转身离去。
  夜幕降临,凉风吹颈,身子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老蠕头蛮既然当年就能出手抓伤大师,说明其早就可以破墓而出了,但其却又在地底下蛰伏了半个世纪,似乎是在等待着某个契机。那又会是什么呢?
  夜空中,蓦地一颗飞火流星悄然划过天际,然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尺子苦笑了下,人生又何不是如此呢?

  日期:2019-07-07 16:04:45
  次日清晨,尺子一行三人告别荣府,驱车前往山西河东风陵渡。
  在车上,我默默的沉思着,将这几天所发生的事情重新梳理了一遍。
  李老太和她的爷爷离开黄龙府拉拉屯,时间上虽然早于我们数日,但老蠕头蛮没有身份证,是无法乘坐火车与飞机的,很有可能是租车入关南下。
  从李翠花记事本所留下的线索看,第一站应该就是风陵渡。她是熟读过《青囊尸衣》的,镇东的郭家老宅、风陵寺白果树地脐入口以及风后冢,都曾是蠕头蛮先祖郭儒昌曾经待过的地方,也许老蠕头蛮爷俩会去那儿寻觅凭吊一番。
  “尺子,到了风陵渡以后,我们到哪儿去找翠花呢?”老者焦急的问道。
  我凝视着老者,心想他与无色大师究竟谁对李翠花爱的更深一些呢。
  山西河东风陵渡,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自古以来便是黄河最大的渡口,也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郭襄与杨过最初邂逅的地方。
  “尺子,李翠花是蠕头蛮吗?”豹王一面开车,嘴里嚼着口香糖问道。
  “不是,”我肯定的回答说,“蠕头蛮不会因岁月而衰老,李翠花年轻时曾是一绝色美女,如今已变成个老太太,因此不会是蠕头蛮。”
  老者闻言面露喜色:“尺子也知道她年轻时是美女?别看翠花都七十三了,那身段才叫一个柔,那皮肤才叫一个嫩……”
  豹王按了几声喇叭,指着前面不远处说道:“尺子,按照导航提示,风陵渡到了。”
  抬眼望去,镇上随处可见贴着白瓷片,安装着密密实实防盗网的低矮楼房,造型不但丑陋,而且千篇一律,早已不见了当年朴实恬静的乡村渡口模样。
  郭家老宅以及那株千年老槐树也已不见了踪影,代之是铁皮和石棉瓦搭建的乱糟糟菜市场,人流熙熙攘攘,污水横流,声音嘈杂。
  “这就是书中描写的河东风陵渡?”豹王大跌眼镜。

  我长叹一声,下车找人问路。
  “老哥,您可知道此地有座风陵寺么?院内有株千年老白果树的。”我拦住了一位路人。
  “当然知道,”那人热情答道,“小时候还去寺里偷摘过白果呢。”
  “太好了,请您告诉我路怎么走?”
  “拆啦,前些年修高速公路的时候。”
  “可是那株老白果树应该是国家挂牌保护的吧。”
  “那树早些年就死了,所以连寺院一同推平了。”那人遗憾的摇摇头。
  尺子怅然若失,遂接着问道:“那您知道风后冢还在吗?”
  “哦,风后冢还有,就在赵村后面的野地里。”说罢,那人拎着菜篮子晃晃悠悠的走了。
  看来在风陵渡寻找李翠花,只剩下风后冢这一条线索了。
  日期:2019-07-08 06:14:39

  第五章 夜探风后冢
  赵村村东头,一座蓬蒿丛生的大土丘静静的躺卧在野地里,旁边矗立着一块方石碑,上面刻有“风后陵”几个大字。尺子围绕坟冢转了几圈,并未发现有何异常。
  风后是传说中黄帝的宰相,迄今已有五千多年了,那时的坟冢是绝无可能保留到现在的,否则早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了。
  “尺子,风后冢不是在关中地脐里面吗?”豹王疑惑的问道。

  “嗯,这个土丘看来是后来人为纪念风后而堆的。”我含糊着回答说。
  老者四下里左顾右盼,一脸的失望,哪里有李翠花的踪迹嘛。
  “你们是干啥的?”远处站着一名穿制服的保安,警惕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老乡,风后陵的游客好像不多啊。”我迎上前去打起了招呼。
  “嗯呐,不多。”那人答道。
  “这几天,有没有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和一个中年男子来过这儿?”我接着问。

  保安皱起眉头想了想,说:“夜隔早起,倒是有个东北老太太来过的,说是专门研究风后的历史学教授。”
  那一定就是李翠花了,我心中一阵莫名的激动,总算是追踪到了。
  “那太好了,我就是来此地收集有关风后的民间传说和轶事资料的,不知在哪儿能找到她?”我试探着问。
  “她说今儿夜里还要来祭拜风后,”保安疑惑的目光打量着我,“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河北。”我答道,这保安肯定是看到我们的车子了。
  他“哼”了声,转身准备离去。
  “这位教授是一个人来的吗?”我追问道。
  “嗯呐。”保安点点头,鼻子上贴着一块创可贴,声音有点瓮声瓮气,不过看着有点面善,曾经在哪儿见过的。
  我道谢后,转身来到土丘前,摆手招呼他俩上车。

  风陵渡镇上,先找了家干净的小客栈住下,然后吩咐他俩休息,养足精神后准备夜探风后冢。
  我则独自上街逛了一圈,采购了点必需用品,于日暮时分返回到了客栈。
  晚餐很丰盛,尺子叫了酒,点了本地名菜“风陵卤肉”和“油炸黄河小鱼”,还特意多吃了碗米饭,酒足饭饱才好对付老蠕头蛮。
  “记住,你俩一切不可擅自行动,尤其是不能和老蠕头蛮的关系弄僵,因为合我们三人之力也绝非是其对手。”我特意加重语气叮嘱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