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猛春秋史——直击历史的真相,为您讲述一个精彩绚烂的春秋》
第29节

作者: 烽武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10 09:50:35
  41 长勺之战
  君二代的齐桓公,和众多纨绔子弟一样,吃喝玩乐、私生活混乱,什么坏习惯都有。自从被干爹管仲调教后,齐桓公收敛了不少,算是走上了正轨。但是有一个坏毛病始终没有改掉,就是爱出风头。很多君二代,从来没有吃过亏,总觉得自己能量大到可以呼风唤雨,遇到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一定要出尽风头。
  刚上位才一年的齐桓公觉得,国内有管仲主政,再加上之前乾时之战打败鲁国,就异想天开地想一次性解决鲁国,把齐国头上第二道封印揭去。
  对此,明白人管仲极力反对,因为自己的改革才开展一年,效果不会立竿见影。现在齐国最应该睦邻友好,休养生息,闷声发大财。只要国力强了,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战打服鲁国,完全没必要动刀动枪。而齐桓公却什么都不管,要的就是能出风头。

  管仲拗不过齐桓公这个任性的年轻人。既然你不撞南墙不死心,那你就撞一会,撞得头破血流,后面就老实了。你去撞墙,我守老家。
  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周历正月,要撞墙的齐桓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鲁国。
  此时鲁国如临大敌,鲁庄公只想赶紧“正月里剃头—死舅舅”。鲁庄公可以算是春秋史上最惨的外甥,并且没有之一,因为他的舅舅没一个好东西。他的亲爹被大舅齐襄公弄死了;他又对二舅公子纠进行风投,结果亏得血本无归,只能宰了二舅;他的三舅齐桓公,现在又要来干掉他。
  二十几岁的鲁庄公肩负着鲁国的重担,自从上次风投二舅吃过亏后,现在认清自己几斤几两,世道太险恶,他需要一个能人来帮助自己。
  国难显忠良,就在鲁庄公一筹莫展时,一个叫曹刿(guì)的人主动来求见鲁庄公。这个出生下层贵族,常年混迹社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人。但社会人往往蕴藏着大智慧,拥有丰富的混世经验。
  在曹刿求见鲁庄公前,同乡人调侃他:齐国打鲁国是那些吃肉的高级贵族该谋划的事,你去干嘛?面对调侃,曹刿义正言辞地回答道:高级贵族目光短浅,只为自己着想,不会深谋远虑的。

  在曹刿看来,凡人因没有远大梦想,而被现实所困。自己有着鲲鹏之志,必然要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
  曹刿与鲁庄公初次见面,作为一场新员工录取面试,身为老板的鲁庄公理应考考曹刿有啥御敌之策。但却反过来变成了新员工面试老板。
  曹刿:跟齐国打仗,可以凭借哪些东西?
  鲁庄公:我有吃的有穿的,不敢独享,都分给别人。

  曹刿:小恩小惠,只能收买身边的人,没有得到实惠的老百姓是不买账的。
  鲁庄公:祭祀用的羔羊玉帛,不敢乱增加。
  曹刿:一点诚心是不能打动神灵的。做事不要指望神灵,只能靠自己。
  鲁庄公:大小案件,我虽然不能仔仔细细查明,但我都会合情合理地去办理。
  曹刿:这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会支持你,这仗可以打。打起来,带上我。
  社会人曹刿,要的君主是一个能在百姓中有威望的人。因为即将与齐国的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卫国战争,只有民心所向,才是胜利的基石。
  齐军马上就要达到鲁国。鲁庄公带上曹刿,同乘一辆车奔赴前线。此次是鲁军主场作战,决战地点在长勺(莱芜市西杓山村),这是曹刿精心选择的。长勺在泰山余脉之南,地势平坦,适合主力决战。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在这里,即将开打。
  刚翻过泰山的齐国大军,惊奇地发现鲁军早已在这里默默等着他们。面对等待多时的鲁军,爬完山累趴的齐军,只求速战速决,赶紧打完收工。齐桓公很感谢鲁军选择这块平坦的好地方,很快就摆好了阵型,吕小白天真地以为仗着自己人多势众,一把头冲垮鲁军是轻而易举。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对面敌军中,有个和自己干爹一样的社会人坐镇指挥。
  鲁庄公见到齐军摆好阵型,下意识地拿起鼓槌,准备击鼓进军。就在鲁庄公要击鼓的那一刹那,遭到曹刿阻止。社会人曹刿要在敲鼓上耍个赖,这个赖直接改变了战局。他要以不变应万变,让敌人自乱阵脚。
  之前我们讲过,春秋时贵族打仗的规则都是讲文明、懂礼貌。两军对垒,排好阵型,双方敲鼓,大家踩着鼓点,踢着正步,保持队形,朝着旌旗所指的方向开始进攻。阵型整齐很重要,阵型一乱基本就输了。
  过去繻葛之战,郑庄公再怎么提升战术打法,但还是遵守交战的规则,不鼓不成列,敌人阵型没排好就不会率先攻击。鼓声就相当于体育比赛的哨声,谁率先攻击,就是抢跑犯规,重新再来。
  此时,排好阵型的齐军开始击鼓进军,战车上的车御开始挥起手中的缰绳,四匹马开始慢慢奔跑起来,过会要加速冲击敌军。步兵紧随战车掩杀而来。就在齐国全军亢奋、杀气盈满时,令他们蒙圈的事发生了。鲁军竟然没有敲鼓进军,而是在原地一动不动。
  主帅齐桓公在想,这一定是鲁军没有准备好,出了什么状况,这样杀过去,显得自己太流氓了,违反交战规则。自己抢跑了,还是退回去吧。于是保持贵族精神的齐军退了回去,重整队形。就这样,齐桓公反复击鼓进军三次,对面的鲁军如同木头桩子一样岿然不动,一丝鼓声都没有传来。而这时齐军自己的阵型开始乱了起来。
  现在的齐军如同被判了三次抢跑的运动员,内心是无比地崩溃。步兵还好,毕竟是两条腿的人。驷马战车的四匹马是牲口,十六条腿,马儿被反复折腾了三回,已经不听话了。想再让它们听话,这比让马儿说人话都难。失去控制的战车,就丧失了重要的冲击力,这样的战车就是一个大活靶子。而失去战车战斗力的军阵,就丧失了机动性,基本上就是废柴。
  曹刿看到齐军的阵型开始乱了起来,他要的时机终于来了。曹刿示意鲁庄公可以击鼓进军了。鲁庄公兴奋地猛敲起鼓来,静候多时的鲁军,如脱缰的野马朝齐军冲杀过来,长勺平坦的大地上,让鲁军的机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把头就把齐军冲垮了。
  溃散的齐军开始往后撤。鲁庄公想乘胜追击,遭到曹刿的否决。因为曹刿的社会经验告诉他,先别急,再等等。他下车检查齐军撤退的车轴印,发现齐军车轴印乱七八糟,没有整齐划一。曹刿再登上车上横木远眺,发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证明齐军没有设伏,并且溃不成军了。曹刿才同意鲁庄公开始追击齐军。

  其实社会人曹刿把在社会上躲避尔虞我诈的经验,用在了交战上。其实他过于谨慎了,因为对手齐桓公是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君二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贵族。让齐桓公设伏,就是让他违反贵族精神,这如同要他命一样。
  长勺之战,鲁军以完胜告终。曹刿违反了交战规则,他的战术打法虽然很流氓,不符合贵族精神,但却拯救了鲁国。鲁国是小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不求开疆扩土、争霸天下,只求不被吞并。长勺一战打出了鲁国之后四百年不被吞并的国运。
  混世经验太浅的齐桓公,在长勺之战交了巨额的学费,头被墙撞得头破血流。他终于明白,社会人不光他干爹管仲一人,鲁国乃至其他国家都有社会人。自己太嫩,面子虽然重要,但是把老本丢光了,最后连裤头都没得穿。
  带着残兵败将的齐桓公,回到齐国后完全听从管仲。此后齐桓公在干爹管仲辅佐下,基本上顺风顺水,没有出大的纰漏。看来这学费虽然贵,但是交得值。
  管仲更让齐桓公见识了一下姜还是老的辣,啥叫破敌于无形之中。第二年,管仲通过“齐纨鲁缟”经济战,大肆收购鲁国缟布,哄抬价格,让鲁国老百姓放弃农业生产,转做出口加工业。然后齐国禁止进口鲁国缟布,改穿齐纨做的衣服。这样鲁国没有粮食了,就被迫屈服齐国。齐国趁此机会,侵占了鲁国不少土地。
  长勺之战后,管仲为齐桓公确立了打仗“三板斧”套路。
  第一板斧,经济打击。利用齐刀、食盐进行经济战。
  第二板斧,如果经济战打击对方还不屈服。那就带兵到对方地盘上武装游行。一大帮人,在对方的地界上,吃喝拉撒毫无顾忌,完全当自己家,对方只能答应齐国要求,赶紧送走齐军。
  第三板斧,对手还是软硬不吃,那就甭废话了,直接开打吧。
  有了这三板斧,齐桓公屡试不爽,被这三板斧劈过的国家,都胆战心惊,无不屈服。但光有国家屈服还不行,还必须让他们承认自己的老大地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