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总是比明天先到来》
第25节

作者: 极品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若不是大丫将事情闹大,怕是村子里的人还当铁柱媳妇是个大好人呢!
  另一头,云舒四个孩子,加上赵小满又叫的几个人,一共九个孩子,大家一块儿往大杨树村走去。

  其中除了云舒,还有一个女孩子,叫王春玲,11岁,和云舒家还沾着亲。
  王春玲的爷爷和大丫的爷爷是堂兄弟,当初一块儿逃难,一块到清溪村落户。
  王春玲的娘也是生孩子没的,如今家里是继母当家,所谓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王春玲在家没少干活,还吃不饱。
  以前王春玲最喜欢和大丫玩,大丫娘心善,给闺女准备午饭时总会多准备些,王春玲没少吃大丫家的饭。
  可自打大丫爹娘去世,这王春玲就再也不找大丫玩了,碰上也躲着走,让大丫小小的心灵很受打击。
  而如今,见云舒穿着新衣裳,背着新书包,这王春玲居然又凑到她跟前儿。

  “大丫,你别怪我,先前一直想去你家看看,可你也知道我后妈那个人……”
  小小年纪,倒是很懂得说话留一半,引人脑补的技能。
  云舒没想到重生后遇上极品亲人就算了,这会儿居然还有心机girl添堵,就跟小说里的狗血剧情似的。
  但云舒可没心情逗阿猫阿狗,有这时间,还不如给他们家小壮做两身衣服呢。
  所以云舒非常憨厚的摆摆手,“春玲,我不怪你,你不去看我也没什么。不过如今我家困难,你看你什么时候把以前借的钱还给我。一分两分的我也不要了,不过几毛、一块的加一起也有十几块钱了,我改天还想和你娘说呢,遇上你倒省事儿了。”

  大壮在云舒身边一脸厌恶的看着王春玲,她姐像她娘,心善的很。
  以前他就说这王春玲不是个好东西,娘和姐还不信,这回可算是日久见人心了,他姐终于看穿了王春玲的真面目。
  而其余几个男孩子不耐烦听女孩子叽叽喳喳的,但一听“十几块钱”这个天文数字,都很惊讶的看着王春玲。
  王春玲到底年纪不大,叫人这么一看,再听云舒说找要她后妈,脸色都变了。

  “大丫,你怎么扒瞎啊,我啥时候管你借过钱?”
  听了这话,大壮忍不住推了她一把,“谁扒瞎,你老和我姐说你后妈是为了面子才让你上学的,除了学费啥也不给你买,你管我姐借过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没点数?怎么着,想要赖账?
  你用的笔、本、橡皮哪样不是我姐的,还有你脚上的凉鞋、脑袋上的红头绳、身上的罩衫,可都是我娘我爹给我姐买的。”
  王春玲被大壮说的事实堵的回不了嘴,立即发挥“梨花带雨”的技能,留下一句“你们欺负人”就哭着跑开了。
  而赵小满这回终于拿正眼看了一回云舒,呲着牙花子道:“你以前这么虎啊?”

  云舒此时此刻的内心肉牛满面,她已经无力辩解了,因为她也觉得大丫这姑娘确实虎了吧唧的。
  山里的孩子,便是大壮、海川这不过六七岁的,走十几里山路也跟玩儿似的。
  反倒是“飘”了50年的云舒累的都要瘫了,主要是这副身子这三个月以来亏损的太严重,如若不是她修炼了《养生诀》,加上有石钟乳水提气,云舒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到达大杨树村。
  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大杨树小学,其余的孩子各回各班,云舒则根据大丫的记忆,带着大壮和海川来到了校长办公室。
  大杨树小学自建国后建立起来,校长就是李树魁,当了十几年的小学校长,为了学校的师资、硬件而奔波努力,那真是一心为了孩子,是个顶顶好的教育者。
  李树魁对云舒家的情况有几分了解,因为大丫她娘就是大杨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
  当日大丫爹娘出殡,李树魁还上门吊唁过,因为云舒退学,他还往清溪村跑了五六次。
  可惜当时大丫被那个夏招娣那个恶毒女人用大壮和小壮拿捏住了,无论李校长和她爷爷说什么,她也不去上学了,这让李校长很是生气。
  而在这乡下地方,十里八庄根本没有秘密,李树魁也已经知道了大丫她二婶的所作所为,终于理解了大丫当初不去上学的无奈之情。
  这回李树魁听云舒要在家自学,只回来考试,虽然怕耽搁了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却也知道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他不仅做主只收了云舒一半儿的学费,还将一到六年级的书给云舒找全了,因为都是旧书,只象征性的收了一块钱。
  然后李校长又考了大壮一年级的知识,大壮回答的完全正确。
  海川也十分意动,他跟着旺爷,从会说话就开始背《汤头歌》,数数、识字,比大壮还要强些。
  所以经过李校长的一番考较之后,大杨树小学多了两个在家自学的一年及新生。
  当然,李校长答应大壮和海川在家自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回考试的成绩都不得低于前十名,否则就要回来上学,云舒自是答应。
  交了学费,拿着书,三人这才高高兴兴的出了学校,向集市所在的地方走去。
  赶集的地方就在大杨树村的打谷场,和学校一南一北,周围五六个村子就这么一个集市,每到大集的时候自然十分热闹。
  待到年前还有一个接连两天的年货大集,到时候更是人山人海。
  今天阳光明媚,秋天的天气既不太热也不太冷,一个一个小摊位前站满了人。
  云舒先前以为这个时期物资匮乏,人们手里没什么钱和票,这个集市肯定也不会太大,哪成想卖什么的都有。
  今天还正赶上纺织场的下乡活动,布料或有些残或是只有一块尺头,小山似的一堆。
  这些布料不仅比供销社种类多,价钱还便宜许多,最重要的是,要的布票少,甚至可以用鸡蛋、粮食、瓜果等以物易物。

  云舒脑子一转,便知道这应该是国营企业为员工谋福利的手段。
  国营企业待遇是好,还是铁饭碗,可有关粮食物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这种乡下小地方又没有严查,反正那些残次品堆在仓库里还占地方,还不如换成吃的、用的实在些。
  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工人们的中秋福利还没有影儿呢,就有脑瓜子灵活的想到到了这个办法,当然借口自然是下乡送温暖,造福农民兄弟。

  在这个年代,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往人群里一看,衣服上就没有不打补丁的。
  如今什么都要限量、凭票,农村分到的布票少之又少,说是人均七尺到九尺,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一家子几年不做新衣服的也比比皆是。
  日期:2019-08-07 07:5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