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13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奏疏上去了,却如泥牛入海,不见回应。这倒不是因为司马炎懒,而是他此时正在走霉运。先是老婆(皇后杨艳)死了,后来自己又得了禽流感,差点也跟着去了。好不容易渡过了难关,见到了羊祜的奏疏,又被几个苦主给拦住了。
  俗话说十处打锣九处有他,没错,这几个苦主就是我们的老朋友——F4成员贾充、荀勖和冯紞(荀顗已死)。虽说贾充对羊祜,并不是十分痛恨。但荀勖和冯紞,一直都是羊祜的死对头。
  所以一听说羊祜上疏请求对吴宣战,荀冯二人就立马撺掇贾充,一起去见司马炎。他们先是从历史人文角度入手分析了当前局势(主要观点是东吴立国太久,财大气粗,惹不起),然后再结合凉州局势以及民意调研,最终得到了一个精确的结论:万万打不得!
  司马炎的耳根子本来就软的不行,而且这时候他还沉浸在西陵战败的阴影中。刚刚化悲痛为力量,娶了几千房姨太,只想安安静静的当个播种机,根本不愿惹是生非。所以他顺道卖了F4一个人情,拒绝了羊祜的提议。

  对于F4的举动,羊祜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首先是私人恩怨,名士党和元老党,向来是不共戴天,所以这种让羊祜建功立业的机会,那是肯定不能通过的。其次则是阶级矛盾,战争往往会培养出一批新权贵阶级,对F4这种老牌权贵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必须竭尽全力避免战争。
  对他们来说,维持现状,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至于边境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那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然而可悲的是,羊祜虽然看透了一切,却拿F4无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可上天并没有给他太多时间。
  咸宁四年(278),羊祜病重,他再也等不了了。在这紧要关头,他仍然惦记着灭吴这件大事。于是他请求入朝,与司马炎面谈此事。由于没有F4从中作梗,这次面谈十分成功。司马炎对羊祜的想法表示点赞,对他忠君体国、夙夜在公的高尚节操予以充分肯定,宾主双方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谈。
  然后司马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点赞归点赞,他始终没说要打。羊祜等了很久,没有得到半点回音。
  优柔寡断的司马炎终究还是举棋不定。羊祜的病势却越来越沉重,到最后竟然连进宫面圣都办不到了。为此,司马炎安排了中书令张华充当联络员。要是他有事咨询,就让张华传话。
  就这么一来二去,羊祜惊奇的发现,这位张中书,不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他和自己的想法,竟是出奇的一致。在多番考察之后,羊祜认定,张华个靠得住的人。
  把毕生宏愿托付给他吧,我相信他会办到的。病榻之上,已经日薄西山的羊祜将军紧紧拉着张华的手,郑重地交接了他的使命,然后一字一句的说道:“成吾志者,子也。”
  张华凝视着羊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位饱经风霜的大名士,直到生命尽头,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于是他坚定的点点头,接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这就意味着,他选择了与F4为首的主和派为敌,前途堪忧。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时亦显得如此高大伟岸。
  但羊祜深知,光凭张华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他特地安排了另外两个人,协助张华完成此事。
  一个是镇南大将军兼荆州都督杜预,另一个是龙骧将军兼益州刺史王濬。
  他坚信,在这三人的紧密配合下,灭吴指日可待。
  做完这一切。咸宁四年(278)十一月,羊祜溘然长逝,享年58岁,一代名臣就此陨落。
  司马炎闻听噩耗,痛哭流涕,亲自穿着丧服前往祭奠。消息传到荆州之后,老百姓连菜市场都不逛了,纷纷“罢市而哭”。甚至连东吴军队,也为之落泪。

  得人心如此,说明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司马炎也已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依旧没有下达进攻东吴的命令,因为在他的案头上,此时正摆放着一封告急文书——凉州陷落了。
  日期:2019-06-02 00:29:03
  【马隆西征】
  尽管司马炎一再逃避,可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

  横行关中十年之久的秃发树机能,在被征西大将军司马骏和平虏护军文鸯(yāng)重点打击后。终于改变了流窜作案的方针,调整了业务渠道,专心攻打凉州。
  咸宁四年(278)六月,树机能派小弟若罗拔能进攻武威(凉州首府),临阵斩杀刺史杨欣。凉州群蛇无首,危在旦夕。
  按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应该火速派兵进剿。可太极殿里,文武百官还在为该不该出兵争论不休。双方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交流。
  主和派代表贾充、荀勖、冯紞等人认为:树机能不过就是个寻常盗匪,抢够了他自然会消停。杀个把刺史又不算啥大事,出兵完全是浪费银子。
  主战派代表名士党人、尚书仆射李熹曾任凉州刺史多年,深知凉州形势。他料定杨欣嗝屁之后,树机能一定会乘机占据凉州,应当火速派兵救援。
  司马炎在听取双方意见之后,陷入了沉思。在所有的开国皇帝里,他应该是最怕麻烦的那一个。凡事能拖就拖,不能拖就等会再拖。再加上他又是几千个女子的丈夫,日夜比较操劳,所以他干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拒不发兵。

  司马炎的表现让树机能耳目一新。所以在大肆劫掠一番之后,咸宁五年(279)一月,树机能攻入武威,凉州沦陷。
  告急塘报传到了洛阳,如梦初醒的司马炎这才后悔不迭。他决定把伐吴之事放在一边,先出兵平叛。于是他召开了紧急会议,向百官征集统帅人选。
  李熹作为主战派代表,率先出列,向司马炎推荐了心仪人选。可当他说完此人的名字,差点没让唾沫给淹死。此人姓刘,名渊,字元海,并州新兴人(山西忻州)。生的高大威猛,仪表堂堂,还很有文化。可以说相当完美,除了一点——他是匈奴左贤王刘豹的儿子,此时正在洛阳充当人质。
  李熹的想法是,给刘渊一个官职,借力打力,让他带领匈奴骑兵去除掉树机能。
  大臣孔恂、杨珧(yáo)等反对派的想法是,李熹很可能是傻瓜。因为在此之前,刘渊本族同胞、右贤王刘猛起兵造反,响应树机能,好不容易才给平定下来。这时候放刘渊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末了,孔恂还把这件事上升到了搞小团伙(李熹和刘渊是老乡)和政治高度,高喊出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吓的司马炎连忙否决了李熹的提案,李熹也在短时间内遭到了群臣的攻击,气不打一处来,干脆不再出声。
  朝堂之上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连平日滔滔不绝的F4也当起了哑巴,司马炎心急如焚,仰天长叹,向群臣发出了最后的请求:“谁能为我讨平此虏?”
  日期:2019-06-02 11:45:20
  声音传遍了大殿,却又原封不动的折射回来,太极殿上,鸦雀无声。就在司马炎接近绝望的时候,一个带感的声音传了过来:“陛下若能信用臣,臣能灭了树机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