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欠钱都得还啊!走,找皇上要债去》
第7节

作者: 大顺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把他也调到内校场!”朱慈烺马上下令。
  “调吴襄到内校场?千岁爷是想让他保护您和皇爷吗?”
  朱慈烺道:“王伴伴,你觉得除了吴襄,京师城内还有谁能把千余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编伍成行,再用他们护着父皇、母后和本宫往天津卫去?
  他吴襄可是两月份入京师的,而且是一大家子人一起来的,路上兵荒马乱,会没有几十个家丁保护?吴家的家丁,可都是在辽东和东虏打过硬仗的!”
  “原来如此!”王承恩恍然大悟,他能召集起来的人马,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在闯逆大军围城前,也许能护着皇帝逃跑。可一旦大军围城,这些人很有可能会一哄而散,所以必须要吴襄的家丁管束弹压。
  吴襄毕竟是见过大阵仗的!多少有点军事指挥的本事,由他来带兵,总比王承恩自己带兵要强吧?
  另外,吴襄、吴三桂父子在辽东和清兵打仗的时候,可没少逃跑!在凶恶的清兵手里都能逃得性命,还能保存一点实力,说明对于逃跑还是很有经验的。是个资深的战场逃跑专业户啊!

  朱慈烺又说:“而且我们出了城后,还得想方设法拉拢吴三桂啊!如果能把他的四万精兵招到天津,跟着一块儿南下,江南半壁就稳了。”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吴三桂如果不肯跟着走,而是投靠了满洲人,扣着吴三桂他爹,多少也是个牵制。
  王承恩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心下对这位千岁爷又多了几分佩服。
  千岁爷虽然年少,但是心思缜密,又勇于承担,而且又是至孝之子……大明中兴的担子,恐怕得落在他的肩头了!
  “千岁爷,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去召集人手,明天一早,老奴亲自去吴襄府上把他拉到内校场。”
  朱慈烺点点头,“好,明天本宫就去内校场等他。”
  王承恩又觉不妥,刚想进言,朱慈烺却先开了口:“王伴伴,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可再讲老规矩了。”
  “老奴明白了。”
  王承恩这才行了一礼,转身去了。
  看着王承恩离去,朱慈烺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而是在大殿中一边踱步,一边盘算着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形势太危急了,今天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如果没有记错,三月十六李自成的大军就到昌平了,三月十七就会兵临城下!
  所以他都来不及为自己的悲惨遭遇(魂穿)伤心落泪,就得全身心投入到危机应对中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朱慈烺的身躯倒是不差,才十六岁就长得非常高大,而且皮肤白皙,从铜镜中看,五官也很英挺,眉毛浓密,很有一点威势。

  另外,朱慈烺还感到自己精力旺盛!大晚上不睡觉也没一点倦意,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而且,朱慈烺的大脑看来也很发达,记忆力很好,思维非常敏捷。
  那就好好利用这个好脑子再琢磨一下,看看有什么要紧事儿得马上办理。
  踱了会儿步子,朱慈烺忽然停住了脚步,大喊道:“黄大宝,邱致中,你们谁在?”
  “千岁爷,奴婢是黄大宝。”胖乎乎的伴读太监黄大宝打着哈欠就进来了。
  “去拿令旨本来。”

  “喏。”
  黄大宝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走。朱慈烺又补充了一句:“先拿一千本!”
  “一千本?”黄大宝一怔。
  “有那么多吗?”朱慈烺问,“没有的话,奏本、题本、揭贴也行,先凑一千本。”
  “千岁爷,您要那么多本子做何用?”黄大宝有点奇怪。
  “打白条。”朱慈烺顺口回答道。
  “白条?”黄大宝听得一头雾水,傻愣愣的瞅着朱慈烺。

  朱慈烺懒得和他解释,“这个你别管了,再把曾太医和侍书官毕酒城都给本宫找来。”
  “千岁爷,您是哪儿不舒服吗?”黄大宝听见太子要见太医,连忙发问。
  “嗯,”朱慈烺道,“身体有些不适,所以明天,后天就不上课了。”
  黄大宝瞧着朱慈烺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儿,哪有半分不适?这分明是要逃课啊!

  这胖太监心里想着:千岁爷这是怎么了?睡了个长觉后开窍了?连装病逃课都会了?而且刚才和王督公一聊就是半个晚上,督公离开的时候整个人都精神满满的……难道千岁爷真的在梦里见到太祖高皇帝了?太祖高皇帝给大明朝指了条活路?
  第六章 崇祯还是优质资产
  太医院正八品御医曾金华是高高瘦瘦的男子,三十许岁,五官倒还端正,不过是个大近视,鼻梁上架着副水晶打磨的眼镜,所以常被人在背后叫“曾四眼”。他另外还有一个绰号叫“曾神医”,并不是因为医术有多神,而是迷信道教,对于疑难杂症总喜欢引用鬼神之说。
  不过他的医术还是太医院中最高明的,也算认真负责,又是周皇后的苏州老乡,所以很得崇祯夫妇的信任。
  对于朱慈烺的病情,他这个“神医”的判断倒也靠谱。朱慈烺的肉体的确没毛病,非常健康。睡不醒的原因,就是新来灵魂和这具肉体之间有个磨合期。
  而朱慈烺在梦中埋怨老祖宗的话被他听见了,自然就联想到太祖托梦这种灵异事件了。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清晨,有点神神叨叨的曾神医再一次见到了朱慈烺。
  一夜未眠的朱慈烺这个时候正伏在案头写令旨,在他的书案旁边,则堆满了各种空白的,或者已经写完的本章。

  “臣曾金华拜见太子殿下,”行过礼仪,曾神医又问,“殿下今日可有昏睡之感?”
  “有一些,”朱慈烺道,“只觉昏昏沉沉,怕是不能读书习字了。”
  不能读书习字?那您现在在做什么?
  曾神医扶了扶眼镜,瞅着正伏案书写的朱慈烺,“殿下是想取消日讲?”
  “本宫需要静养三日,”朱慈烺直截了当地说,“你照本宫的意思去做就是了。另外,本宫心神不宁,也许随时会犯病,你从今日起就跟随在本宫身边。”
  朱慈烺说话的语气中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曾神医一个八品御医哪里敢违抗,只得连声称喏。
  朱慈烺又说:“你家在京师有人吗?如果有人,今日上午可去安顿一番,大宝,去取十两银子给曾太医。”
  十两银子?什么意思?
  曾神医愣了又愣,太子好像话中有话啊……不过他也没细究,因为他是苏州人,妻儿都在老家,只有一个小妾伺候在身边。
  谢过太子的赏赐,曾金华就和黄大宝去拿来银子,便急匆匆去自己在外城的宅邸中和小妾相会了——他这个时候可不知道,今日与妾一别,今生便无再见之日了!

  黄大宝把曾神医送走后,再回端敬殿时,便是和另一位伴读太监邱致中和侍书官、中书舍人毕酒城一起来的。
  朱慈烺的这两个伴读是轮班的,现在该邱太监上岗了。
  邱太监是个瘦子,三十四五的年纪,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看着好似的书生秀才。不过朱慈烺知道,这个太监是精通弓马的“武太监”,朱慈烺跟着他学会了骑马、射箭和击剑——大明的太子,理论上也是要文武双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