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
第39节作者:
渔樵故纸
自从十三年前偷鸡不成蚀把米后,熊槐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接连丢失土地更是让他心痛不已。他无心去计较浑女婿跟他这岳父称兄道弟,只担心去了又被骗,不去吧,又怕嬴稷那小子继续犯浑。
昭睢看着心力交瘁,犹豫不决的楚王,对他说到:“大王您不用想了,这那儿能去啊,立即调兵巩固边境吧!秦国皆是虎狼之辈,有吞并诸侯之心,不可信啊!”熊槐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一想到要打仗,打输了又要丢土地,爱地如命的他心里就一阵抽搐。
在父亲的痛苦和纠结中,楚怀王的儿子熊兰看到了机会,他极力怂恿父亲赴武关与嬴稷见面。而他此时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太好理解了,如果武关之约顺利缔结,他将因此而有建议之功;如果父亲在武关出了点意外而哥哥熊横又在齐国为质回不了家,哪么……嘿嘿!
熊槐千不该万不该,在这个时候听了儿子的话,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个道理,已逾知天命之年,当了近三十年国君的他居然在此时给忘了。
楚怀王一行启程入秦,嬴稷命一将军假扮自己,在武关设下伏兵,熊槐一到,便关闭城门,将他挟持到西边的秦国都城咸阳,要求他以藩臣之礼朝见秦王嬴稷并割让巫郡和黔中郡的土地。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熊槐依然不忘此行的使命,要求先结盟再谈其他的事。而浑小子嬴稷则坚持要先割地。嬴稷此举无异于触动熊槐的逆鳞,愤怒的老丈人怒吼着说到:“你小子欺骗你老丈人,还想强迫我割让土地,做梦!”并从此之后拒绝沟通。嬴稷于是将他扣留在咸阳。
日期:2019-05-22 12:38:48
资治通鉴故事会之三十七:熊横归楚 田文入秦 公孙诡辩 邹衍论争
《资治通鉴》卷三 周纪三 周赧王 姬延 十六年(壬戌 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熊槐被女婿嬴稷软禁的消息传回郢都,楚国上下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臣们七嘴八舌的说:“我王在秦国被扣留,太子又在齐国做人质;齐、秦二国如果合谋,楚国就完蛋了。”
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大概是熊兰在朝中布置的水军趁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不如在我王子嗣中挑一个还在国内的立之为王吧。
楚国良心昭睢此时想起熊兰劝他爹去武关时的嘴脸,一阵恶心,在心中冷笑着骂了一句去尼马勒戈壁,然后满脸痛心的说:“大王和太子都被困于诸侯,我们现在却要不顾大王的意愿拥立他其他的儿子为王,你们真的觉得这样合适吗?”
虽然嘴上质问着是否合适,但昭睢明白,如果不解决楚国目前无主的困境,不合适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于是他谎称楚王去世,到齐国去要求迎回太子。
齐湣王田地召集大臣商议该如何处理此事。有些大臣说:“我们可以乘机要挟,向楚国要求淮北之地。”
齐国国相表示反对,他说:“不可,如果楚国因此立其他公子为王,我们的人质就会变的毫无用处,并且还会因此落得个不义之名。”
而另一位大神说出了一段让田地和笔者一起脊背发凉的话:“这一点不必担心,如果楚国另立楚王,我们就和他们的新王做一笔买卖:‘如果你给我淮北至地,我就帮大王您把太子熊横剁了。不然,我们就再联合三个国家,一起拥立他为楚王。’”
坐在王位上的田地看着最后说话的人,在心中嘀咕了一句,这些读书人的心是真TMD黑呀,以后可得小点心。然后高风亮节的采用了国相的建议,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送熊横归国。
因为父亲不争气,一生颠沛流离,四处为质的熊横终于多年太子熬成王,在楚国继位,是为楚倾襄王。
嬴驷听说孟尝君的贤名,以自己的弟弟泾阳君赢悝为质于齐国,请齐湣王的堂兄弟孟尝君田文入秦,田地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各自离国的赢悝和田文,在远赴他乡的路上免不了伤感的想:做兄弟也TM不容易啊!为了面子上过得去,田文入秦以后,嬴驷未经任何考核,直接封其为丞相。
周赧王十七年(癸亥 公元前298年)
空降的领导,无功而暴得高位,大部分时候都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连顶头上司都不是自己人,那就更是如此。在秦国做丞相不到一年,田文就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下了大牢,幸亏之前肯花钱,手下养着一大帮鸡鸣狗盗之徒,才得以逃出生天。具体的故事在本书第十九节里已经讲过,此次不再赘述。
新上任的楚王熊横忍不住想在妹夫嬴驷面前得瑟一把,他派人对嬴驷说:“赖社稷神灵保佑,楚国又有王了咯!”而关于自己父亲熊槐的问题,只字未提。
笔者真的很想对熊槐说,国家整不好咱就不提了,你看看你养的这些个儿子,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熊横的德行连浑小子嬴稷都看不下去了,愤怒的他,发兵武关,进攻楚军,斩首五万,占领了十六座城池。
得知此消息的熊槐哭晕在厕所——熊横你小子不管你爹就算了,你爹这些年确实也没能照顾好你,可是你爹死活不愿意让出去,最终留给你的那点家业,你好歹给我守住啊,既然守不住,你又跟你那妹夫瞎嘚瑟啥?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当初直接给嬴稷那小子算了,我一把年纪被扣在秦国受苦,不就是舍不得那点地吗?
赵武灵王赵雍封他的弟弟赵胜为平原君。和孟尝君一样,乃是后世所称战国四公子之一。既然与孟尝君齐名,当然也是好客之人,家中食客亦有千人之多。其中有个叫公孙龙的,擅长类似于“坚白同异”这样的辩论,平原君以客礼待之。
孔子七世孙孔穿从鲁国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奴婢有三只耳朵还是两只耳朵的问题,公孙龙巧舌如簧,说的孔穿无言以对,没多久就告辞了,第二天才来再见赵胜。
赵胜说:“我觉得昨天公孙龙的辩论非常精彩,孔先生以为如何?”
孔穿回答:“确实非常精彩,几乎让人认为奴婢真的长了三只耳朵。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想说的是:我们论证奴婢有三只耳朵很难也不符合实情;论证有两只耳朵很容易理解也符合事实,不知道平原君您是愿意相信容易理解的真相,还是相信难以理解的诡辩?”
对于已经开始接触哲学和逻辑学的赵胜,这并不是一个有哪么清晰答案的问题,所以他没有回答。
第二天,想了一宿的赵胜对公孙龙说:“以后你就别和孔穿辩论了!他是道理胜过言辞;你是言辞胜过道理,最终还是你吃亏。”
五行学说的创始人,大阴阳家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让他和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说法,邹衍回应说:“不可,所谓的辩论,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类型使其不相互妨害,阐明不同的概念,使其不相互混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让人理解而不是因此更加迷惑。这样,辩论获胜的一方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失败的一方也能求得真理。也只有这样的辩论,才是可行的。
如果是用繁琐的语言来做凭据,用华丽的辞藻来诋毁,用精巧的比喻来转移重点,让人抓不住问题的核心,这样的做法有违大道。这种纠缠不休,咄咄逼人,总要让别人认输才肯罢休,有违君子风度的辩论,我邹衍是不会做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