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
第20节

作者: 渔樵故纸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二人选择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各自的胸怀和格局不同,这一方面,可能是天生,令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庞涓一出山就担任了当时战国最强国家的将军,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所以胸怀也没有被撑大的机会。
  而仕途不顺的苏秦,在想到张仪时已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他走过了张仪正在走的路,他明白张仪的苦和他的局限及期待,他愿意冒险去成全张仪,一方面是极度潦倒过的他,相信同样经历过窘迫不堪的张仪不会恩将仇报,更重要的是已经失败过又站起来的他,并不害怕再一次失败。
  以此可知,如果我们作为领导,发现了一个能力比自己还强的下属,在这个时代,我们更不能像庞涓一样去打压他,我们说过,是金子,迟早要发光,为什么不去做那个拂去尘埃让金子在你的手里发光的人呢?

  苏秦在衣锦还乡时的表现,同样也展示了他一代雄杰的胸怀,虽然亲戚不曾善待他,他也忍不住牢骚了两句,但是最终还是散尽千金以馈亲友,连不是真心跟随的随从也没有漏掉。这比百年之后,同样经历了困顿,最终飞黄腾达的淮阴侯韩信归乡时的表现还高了一格。
  在说服诸侯的方式上,体验了人性黑暗的苏秦与孟轲空谈仁义不同,几乎完全不谈大的理念,字字句句皆直言利害,甚至不顾可行性的先行承诺,这促进了他当时快速的,旷古绝今的成功,又注定了他后来迅速的失败。而孟子心怀天下,正气浩然,不因一时甚至一生的失意而改志,执着于理想中的治世,虽数千年不曾实现,但数千年来的每一代有志之士,又无不为他的理想而努力。苏秦和孟轲之间,谁是谁非,谁成谁败,谁高谁低,又与谁能说得清楚呢?

  日期:2019-04-10 13:13:22
  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并不代表着从此就无忧无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虽权倾天下,名震诸侯,但他的麻烦其实比成名前只多不少。并且和一介布衣时大多只是丢脸不同,如今的他,随时都可能丢命。
  张仪出于承诺和感恩,不去撺掇攻打六国之事,而天下想扬名立万的又何止苏秦和张仪二人。就在合纵之约缔结的第二年,另一位纵横名家,身在秦国的公孙衍欺骗了齐国和魏国,和他们一起攻打赵国,试图以此破坏合纵同盟。赵语因此责怪苏秦,苏秦害怕有杀身之祸,自请出使燕国,并向赵语承诺,必替赵国报复齐国。苏秦离赵,他努力缔结的反秦联盟就此瓦解。
  来到燕国的苏秦,不久后又摊上了事,不遵守六国条约的田辟彊,自然也不会把礼仪放在眼里,趁着燕国国丧,攻取了燕国十座城池。刚从死去的父亲手里接过王位的燕易侯对苏秦推心置腹的说到:“先生最初到燕国来,先王帮助先生见到了赵王,最终完成了六国合纵的大业。如今齐国不顾约定,先是攻打赵国,又趁国丧偷袭我大燕,因为先生的原因,让我燕国被天下人耻笑。先生号为武安君,那么能为我要回失去的土地吗?”

  苏秦在赵国时,田辟彊攻打赵国,苏秦来到燕国,这田辟彊又偷袭燕国,苏秦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他实在不知道那里得罪了这位齐王。如今燕易侯直接直接指出是因为他的原因让燕国蒙受耻辱。苏秦顿时觉得羞愧难当,更知道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燕国肯定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对燕侯说到:“让我去帮您把齐国丢失的土地取回来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伐赵袭燕的田辟彊岂是易与之辈,苏秦虽号为武安君但并不是兵家出生,就算是,以他当下的境遇也无以成军。拿回燕国的土地,能依靠的还是只有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为了引起田辟彊的好奇,苏秦见到他时先是弯腰向他表示祝贺,又马上仰头向他表示哀悼。田辟彊果然被他异常的举动所吸引,问道:“先生您这儿忽而庆贺,忽而哀悼的,有何见教啊?”苏秦于是将齐国伐燕比喻成吃有毒的乌头充饥,又以转祸为福,号令天下为诱惑,促使齐国归还了从燕国掠夺的土地,笔者在这里不展开他们的对话是因为笔者不认为田辟彊会仅仅因为苏秦的话就归还了到手的土地,但具体为什么笔者也查不到。不过“齐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应该是事实。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以一己之力使燕国十座城池失而复得的苏秦,被人诬为必将作乱的卖国反复之臣,从齐国立功归国后,燕易王居然没有恢复他的职位。
  苏秦不得不用自己的雄辩来论证自己的清白。他对燕易王说:“我本来是洛阳的一介布衣,对大王您没有半点功劳,但大王您却在宗庙里授与我官职,在朝廷上对我以礼相待。如今,我为大王劝退了齐国的军队,要回了十座城池,原以为大王会因此对我更加信任。但当我回到燕国,大王却不恢复我的官职,我想一定有人以不忠不诚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其实大王不明白,那怕我真的‘不忠’,也是大王的福气啊。那些所谓忠诚守信的人,所行都只为自己的目的;而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却经常是在为别人努力。况且我游说齐王,并没有欺骗他。

  我既然把老母抛在洛阳,就没打算竖立忠孝的名声,而只想有一番作为。现在,如果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守信的人,让他们去为大王您办事,您觉得会怎样?”燕王回答说:“那当然求之不得。”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为尽孝道,决不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一夜。又怎么会跋涉千里到弱小的燕国来为大王您效劳?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不愿作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赐爵封侯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下。又怎么可能为了大王远赴千里到齐国为大王要回十座城池?像尾生那样诚信,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女子没来,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紧抱桥柱被水淹死。又怎么为大王劝退齐军?我之所以因不忠诚守信而被人中伤,正是因为我对大王您一片赤诚,实心效劳。”

  燕易王笑说道:“先生果然辩才无双,你自己不忠诚守信就罢了,这也能说是为了我?”苏秦说:“大王您且听我说,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他快要回家时,和他妻子私通的人就很忧虑,妻子说:‘你不要担心,我已经作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丈夫果然回家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侍妾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他吧,又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主父大发雷霆,将她打了五十竹板。那侍妾故意跌倒泼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竹板子,侍妾可谓因忠诚而获罪,不幸的是,现在的我就是那个侍妾呀!”燕易王听完苏秦的话,觉得言之有理,不禁动容的说道:“先生先恢复原来的官职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